兰州日报 4小时前
养殖文旅齐发力 乡村振兴添活力 恒竹农文旅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秋日的永登,天高云淡,生机盎然。走进永登县恒竹农文旅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现场,记者看到 40 亩扩建钓鱼池塘的土地平整作业正有序推进。水产养殖区内,罗氏沼虾、虹鳟鱼灵动游弋,河蟹悠然爬行——这幅鲜活的图景,正是甘肃萳风农业有限公司深耕 " 农业 + 文旅 + 生态 " 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重点项目落地 养殖文旅同步推进

作为今年永登县兰洽会重点签约项目,恒竹农文旅综合开发项目自启动起,便锚定 " 打造地区 IP 级农文旅综合体 " 目标。据规划,项目总占地 250 亩,涵盖 100 亩水产养殖区、50 亩标准钓鱼池、50 亩露营基地,还配套建设 " 时空隧道 " 主题打卡地与 2000 平方米停车场,着力构建水产养殖、垂钓赛事、生态露营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

" 目前,养殖板块已形成 200 亩淡水养殖规模,涵盖虹鳟鱼、罗氏沼虾、河蟹、观赏鱼等品类。其中 8 个河蟹塘口预计年产河蟹 4000 斤,3 个观赏鱼养殖塘口年出塘 2000 斤,钓鱼池塘也已对外营业,文旅配套正加速建设。" 永登县文旅局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 去年该项目引进罗氏沼虾苗种,采用工厂化 + 外塘养殖模式,预计年产虾 5000 斤、产值达 20 万元。待文旅项目建成后,结合 IP 化运营,预计年吸引游客超 2000 人,带动经济效益突破 300 万元。"

产业带动就业 村民获得感提升

项目建设的加速度,正实实在在转化为群众增收的获得感。在罗氏沼虾养殖区,技术员魏学恒手持抄网穿梭在塘埂间,目光紧盯着水面," 现在水温控制在 25 至 32 ℃左右,正是罗氏沼虾长肉的关键期,每天得早晚查水质、看摄食情况,一点都马虎不得,这直接关系到虾的品质和产量。这批罗氏沼虾和泉水蟹现在已经开始接受预订,国庆节就能端上市民的餐桌了。"

不远处,67 岁的村民张梅英正熟练地给泉水蟹投喂饲料,脸上满是笑意:" 以前就靠种地过活,忙碌一年到头没有多少余钱。现在在这里打工,每月能拿 3000 多元稳定工资,还能跟着技术员学养殖技术,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 钓鱼池今年五一期间进入试营业,周末来垂钓的游客特别多,最多一天会有 120 人的团队。" 项目负责人常怀国言语中满是期待," 等这 40 亩扩建钓鱼池塘完成土地平整和环境整治,明年就能举办首届垂钓赛事,届时我们会推出赏景、钓鱼、品鲜的特色体验路线,游客量和经济效益肯定还能再上一个台阶。"

完善配套探索模式 打造西北标杆

谈及项目远景,甘肃萳风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鹏信心十足地说:" 下一步,我们会加快 40 亩扩建钓鱼池塘建设,同步推进‘时空隧道’主题打卡地装修,确保明年春季顺利推出首届垂钓赛事。更重要的是,我们计划探索企业 + 农户合作模式,带动周边村民发展农产品采摘、特色餐饮,让项目真正成为带动乡村发展的引擎,力争打造西北地区乡村振兴示范标杆,为当地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 恒竹项目的意义不止于保障本地水产供应,更在于带动周边村民转变经营思路——从过去靠天吃饭的传统农耕模式,转向盯紧市场需求干的产业化思维。" 永登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永燕表示," 后续我们会持续做好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全力助力项目打造西北地区农文旅融合示范标杆,让更多村民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夕阳西下,水产养殖区的水面泛着粼粼金光,初具雏形的垂钓池与远处的村落勾勒出乡村夜晚的新轮廓。从村民脸上洋溢的笑容,到田间蓬勃生长的产业,永登 " 虾蟹经济 " 的故事仍在续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正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徐徐展开。

本报记者 薛晓霞

来源:兰州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远景 乡村振兴 甘肃 经济效益 就业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