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卫生健康委召开季节与健康(秋季)新闻发布会,邀请我市健康科普专家解读秋季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等内容。儿科专家表示,从临床接诊数据来看,秋季儿童主要有三类高发疾病及常见健康问题,家长需要重点关注并科学应对。
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医学中心主任郑荣秀主任医师介绍,第一类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普通感冒、流感、支原体肺炎最为常见,多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若孩子症状较轻,体温低于 38.5 ℃,可通过温水擦浴、多喝温热水及休息缓解;超过 38.5 ℃或之前有过抽搐史,应及时给予退烧药物,避免高热惊厥,推荐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家长们需注意,流感与普通感冒虽有些表现相似,但症状较重,且传染性更强,若孩子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咳嗽加重或呼吸困难,需尽快就医排查,避免延误治疗。
第二类是消化道疾病,包括秋季腹泻(轮状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感染)、细菌性肠炎等。孩子可出现食欲不佳、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部分孩子还会伴随低热、乏力。孩子一旦出现这些情况,要暂停油腻、生冷食物,改为米粥、面汤等易消化饮食,减轻肠胃负担;若腹泻次数多或呕吐频繁,需补充口服补液盐,少量多次饮用预防脱水。
第三类是适应障碍引发的健康问题。刚开学孩子因为作息改变、学习紧张等容易情绪焦虑,有的会出现头痛、腹痛、乏力、食欲不振甚至频繁眨眼、清嗓子等症状,但体格检查及化验均没有明显异常,一般称为 " 心身反应 " 或 " 心理、情绪障碍的躯体症状 "。家长需与孩子密切沟通,比如一起制定作息计划,保证睡眠时间,睡前陪伴沟通缓解孩子焦虑;若症状持续超过 1 周,建议带孩子到儿科或心理科咨询,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同时帮助孩子调整心理状态。(记者 徐杨)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