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者留学 19小时前
“2年专硕18万,还不提供宿舍,我不如申请香港了!”多所大学拒绝提供专硕宿舍、学制延长至3年,在内地读研我到底图什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天塌了,今年想在国内读个研,怎么这么难?!

最近几个月,内地的研究生政策可谓 " 地震三连 ":宿舍没了、学制长了、保研更难了……

复旦、北大、南大、南开等大学已经接连发出专硕无宿舍的公告!简直就是一大暴击!虽然便宜大碗的学校宿舍条件多少艰苦了点,但直接取消不给分,导致需要同学在校外租房,那又是另一种苦涩了。

如果一个不巧,赶上学费本来就贵的专业,像是经院 "18w2 年 " 再加上无宿舍的噩耗,更是暴击中的暴击。怪不得有网友说,这么贵的学费 + 开支,早知道申请香港了,只用读一年,花费也差不多。

除此之外,2 年的专硕也在悄悄向 3 年靠拢,3 年的学硕则有望变成直博,毕业时间肉眼可见地变长;多所高校接连取消夏令营保研的形式,上岸难度也越来越高……  

这年头,想安安稳稳在国内拿个硕士学位,怎么就那么难?

"

2026 专硕真没宿舍住了

"

1. 多校明确:专硕宿舍,自行解决

近两年,多所学校的研究生招生简章显示,学校将不再为全日制专硕提供宿舍。 

早在 2019 年,复旦大学就带头取消了专硕的宿舍安排,当时还觉得是不是因为上海寸土寸金,可能只是个别现象。

但如今,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集体取消专硕宿舍,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取消宿舍随之而来的,就是住宿成本的上涨。尤其是对于报考热门地区(北上广宁杭)专硕的同学来说:你的读研成本,瞬间增加了一大笔房租预算和数不清的通勤时间。

尤其是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地方,校外租房 3000 一个月,稍微便宜点的 1000-2000 元不等。对比之下,学硕宿舍一年的租金甚至可能抵不上校外一个月的租金,真是读个研,还没开学,就先体验了一把 " 北漂 "" 沪漂 " 的租房苦。 

2. 专硕 2 年延长 3 年

没宿舍就算了,没想到学制也开始有了延长的苗头。

最近,宁波大学发布公告,官宣从 2026 年起,法律专业硕士学制从 2.5 年统一改为 3 年。此后,江西财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也陆续调整了本校部分专业的学制。

以前大家选专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短平快 ",2 年时间就能拿到文凭,学业就业两手抓,方便后续快速进入职场。现在好了,专硕学制向学硕看齐,学硕向直博看齐,往后同学们读书的时间怕是越来越长。

当然了,对于这次调整,大家的看法也不太一样:

有人觉得 " 太难了 ":本来就业就卡年龄,学制一延更被动;也有人觉得是 " 赚了 ":多一年时间搞实践、攒经历,就业更稳。

最终落地的结果自然因人而异,但随着硕士学制的延长,那些希望快速提升学历,进入职场的同学来说,这时间成本的代价,不得不重新掂量。 

3. 夏令营取消,保研难度飙升

再看看保研这条路,今年也是遭遇了 " 地震 " 级调整。

最大变化就是,很多高校宣布取消 " 夏令营 "这一提前选拔和锁定优质生源的传统方式。

这意味着,提前确认 " 上岸 " 的通道少了,所有人将被拉回同一起跑线,更多的尖子生会加入到常规招生的批次竞争,进而导致今年的保研竞争或许会变得异常激烈。

那么,那些原本就处于保研游离线的同学,保研难度更大。 

为什么不试试海外一年制?

当国内读研的路径变得越来越 " 卷 " 和 " 贵 " 时,很多同学和家长开始冷静下来,把目光投向海外,尤其是一年制的授课型硕士。

1. 国内硕博也在学 " 授课型 "?

以前,很多人会觉得一年制都是 " 授课型 ",连毕业论文都不写,太水了!但没想到的是,国内的硕士培养方式,也在慢慢向海外模式靠拢。

最重磅的信号就是:教育部正在推广 " 没有学位论文的硕博 " 了!

近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完成了全国首场无需硕士论文的硕士学位答辩会。学生用实践成果代替了毕业论文,成功申请了学位。

这绝对是一次大胆的改革,这意味着:未来硕士学位的授予,可能不再是 " 唯论文论 ",实践应用能力同样重要。这种改革的形式是不是有点熟悉?不就和海外的授课型硕士模式很相似了吗?

2. 一年制 = 水吗?

海外硕士最大的优点是 " 一年 ",花一年时间就可以拿到硕士学历,比国内读研提前 1-2 年进入职场积累经验,并且可以到排名更好的学校,这些不香吗? 

但最被诟病的地方也是 " 一年 "。 

有关一年制的学习时长是否太短,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早就出具了官方声明:因各国学制不同,原则上没有统一的学习期限。

也就是说从官方层面看,学制长短并不会影响留学生的学历认证,无论你读几年制,只要顺利毕业都是可以拿到国内认证的。这也就辟谣了所谓的一年制 = 水,两年制含金量更高的说法。

我们也有很多实际读了一年制硕士的同学都反馈,国外的一年制,可算是 " 炼狱式 " 的高强度。

C 同学

南洋理工大学 传媒学

就读之前我有听之前的学长学姐说过 MMC 专业学习强度非常大,但我没想到会那么夸张。

第一周课程基本介绍之后,我的心态就开始有点崩溃了,因为学习强度实在令人头大。算下来 5 门课一周的课前文献阅读量平均高达 200 多页,除此之外从第二周就开始了几乎每周一小考,每月一大考,同时还要写报告,做调查研究、课堂展示、论文。一直到 final 的考试,每天不是在读 readings,就是在做各种 project,不然就是和同学一起讨论要做的研究内容,然后梳理总结写出自己需要负责的部分,熬夜到凌晨 3、4 点是常有的事……

而且这还只是学业上的强度,如果再算上开学 = 秋招的求职线,一边适应校园生活一边疯狂投简历求职,一边上课熬夜赶论文一边忙着参加面试实习,你的一年硕将肉眼可见地相当精彩。

好在如今的港硕毕业时间变得相对宽松,香港中文大学在不久前公布了新的毕业规定,按照新规,港中文的学生们拥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任何人都能够选择在 1.5 年的时间完成学业并毕业。

这意味着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 7 月、11 月两个毕业时间点。一旦选择在 11 月毕业,那么秋招就可以参加两轮投递,同时也能完美避开留学生考公考编没有应届生身份的悖论。可选择的岗位更多,竞争也不会那么激烈,上岸难度大大减少。

3. 海外一年制硕的其他优势

快速获得名校 title

2026QS 世界大学排名 Top 50 院校中,大陆高校只有 5 所:北大(14)、清华(17)、复旦(30)、上海交大(48)、浙大(49),但我们都知道这几年国内的考研竞争有多大,更别说这些顶尖的学府,想要通过考研上岸更是难上加难。

而选择留学,不仅不需要辛苦备考(雅思除外,也可刷分)申请范围更广,并且可以同时申请多个学校多个项目,上岸难度低得多,如果是你 985/211,绩点也不错,那么还能直接帮你在简历关淘汰掉一大批人。

快速转换专业方向

考研还有一个难点就在于,对跨专业同学来说很不友好。同样难度的试卷,本专业去考都很难上岸,更别说跨专业备战的了。 

相比之下,国外硕士项目的设置非常细,自然也有一些跨学科的融合项目,你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适当增加其他学科背景,就能转换自己的就业方向,难度相对低。 

除此之外,留学生的其他优势也有不少,名校海外留学的经历可以让你近距离接触各种大佬,帮你短期提升眼界和格局;同时身边的同学可能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不同文化的碰撞和学术的交流,都是不一样的体验;还有更直接的提升就是英语语言的应用,也会随着留学上一个层次。

回国之后,还能顺利享受留学生的若干福利待遇,比如上海的直接 " 落沪 " 福利,部分大厂的留学生专属投递通道、部分央国企的免笔试进面等等。

当然了,海外留学的费用始终是难以绕过的一大笔开支。而且内地读研的时间虽长,但整体的就学、求职节奏可能会更加适中。你呢?你会更倾向于哪一种?还是将留学作为 plan B 的选项呢?

如果你也对留学感兴趣,26fall 正式批已经大部分开启,千万不要错过今年的机会哦!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就业 香港 大学 研究生 学费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