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回复宝典免费获得《50 本营销必读书 + 营销工具包》
● 作者 | 李东阳 来源 | 首席营销官
《喜剧之王单口季 2》总决赛播完了,本来以为 " 脱口秀的夏天 " 结束了,打开小某书,发现观众的讨论还是热火朝天,不仅那些炸场的段子,关于脱口秀演员人生故事的笔记,动辄都有上百个小红心。
嘻哈在飞机上为同事出头的 " 侠女范儿 "、房主任从农村到上海滩逆天改命的 " 大女主范儿 " ……这群把生活嚼碎了揉进段子里的人,总能让你觉得 " 幽默这东西,真能照进现实 "。
更有意思的是,刚看完房主任泪洒决赛舞台,算法下一条就给我推送了她拍的滴滴海报,那句 " 再出发,随时可以 " 简直把广告做成了脱口秀。
△ 图源:小红书 @盐醋鸭梨
不过,这次戳中我的其实是滴滴海报上的那句 " 去往每一种生活 "。都说 " 每个人都可以讲五分钟脱口秀 ",房主任让我觉得,通过脱口秀,每个人都能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回想起来,滴滴在《喜剧之王单口季 2》中好像整季在植入这句话,但直到今天我才恍然大悟," 去往每一种生活 " 简直与脱口秀演员们的人生态度 " 同频 " 了!
好家伙,滴滴这波植入埋得够深。
同时我发现,滴滴近期还放了一个大招," 去往每一种生活 " 已经成了滴滴出行的品牌新主张。
" 滴滴变得不一样了 ",大家日常打车应该深有体会,比如对宠物更友好了,对用户的隐私保护更重视了。
不过,当滴滴在用户沟通上变得不一样,再结合这两年的各种营销动作,我隐隐觉得,事情变得越来越有意思了,滴滴,可能正在进行一场脱胎换骨的品牌蜕变。
主张焕新,
滴滴有了新人设
很多人对品牌主张的变化不会太在意,觉得无非是换句更好听的。但滴滴这次不一样,我咂摸出一点品牌角色的变化。滴滴不甘心只是一个打车的冰冷 " 工具人 ",而要为品牌添点 " 人味儿 "。
之前的 " 认真对待每一程 ",滴滴走的是 " 靠谱打工人 " 人设。就像去年巴黎奥运会找潘展乐拍的广告,把游泳里的起跳、转身、划水这些 " 较真细节 ",和滴滴对用户需求的在意绑在一起,潜台词是 " 你每一次打车,我都帮你把风险控住、把体验拉满 "。
这种打法的优点是稳,但总给人的感觉是,你知道它是好用的、靠谱的、专业的,但略少了点儿 " 亲人感 "。
换句话说,真正的人味儿不是人设,而是刻在骨子里的 " 活人感 "。就像迪士尼能让你相信童话,蜜雪冰城靠雪王卖萌出圈,作为每天陪伴着用户出行和生活的滴滴,天然就是一个陪伴者的角色。这不是突然想明白的,而是品牌的演进。从 " 认真对待 " 到 " 去往 ",从 " 每一程 " 到 " 每一种生活 ",它更希望融入用户生活,活成那个 " 懂你出行背后小心思 " 的朋友。
有网友就锐评,这七个字不像广告语,更像是朋友的鼓励。
品牌新主张提出后,滴滴上线了一支新品牌 VI 小片,聚焦点不再是行程,而是通过一条行程路线,串联起不同个体的生活片段,每一个都是路上的期待和小确幸。
滴滴试图告诉我们,它不仅 " 有用 ",而且 " 有意义 ",不仅可以把用户送到物理意义上的地点,更想支持你奔赴每一种想要的人生。
当滴滴的品牌形象由 " 出行工具 " 转变成 " 生活陪伴者 ",品牌人格化就更立体鲜明了。
传播定调:
让素人当品牌主角,
滴滴更 " 接地气 " 了
可能对很多人来说,品牌人格化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但在执行层面,需要的就是用具象的内容为载体,让用户对抽象的事物有直观的感知。说回滴滴与《喜剧之王单口季 2》的合作,从主持人口播到中插广告,脱口秀演员们就是在用喜剧方式,潜移默化中传达着滴滴的情感属性。
滴滴的聪明之处在于,和脱口秀综艺的合作,从来不是硬植入。
脱口秀演员在台上讲自己的故事,有人北漂住地下室时靠段子熬过来,有人用一场脱口秀和父母和解……这些 " 把苦日子过成段子 " 的真实经历,刚好和滴滴 " 去往每一种生活 " 的主张撞个满怀,也更有说服力。
而新主张正式提出后,滴滴的营销更是把 " 真实感 " 拉满。
就说滴滴的这支群像小片,把镜头对准的依然是一群普通人," 接好运 " 的学生党、在游乐场放飞自我的老年人、给女儿送惊喜的父亲、晒班味的打工人……甚至连代言人檀健次也没有以 " 明星 " 身份出镜,而是在群像里做自己,一个喜欢和狗狗贴贴的邻家哥哥。
没有夸张演技,没有宏大叙事,只有生活瞬间,让人觉得,滴滴说的 " 每一种生活 ",不就是我的生活吗?这就是用户的认同感和共鸣感。
△ 图源:小红书网友
写到这里,我明显的感受是,提出 " 去往每一种生活 " 新主张后,滴滴的姿态是诚恳的、接地气的,它希望真正走入人们的生活。所以,传播上,滴滴把新主张直接铺到了城市的商圈大屏、公交站台、地铁长廊等现实场景,让人们在通勤、购物、city walk 时,都可以感受到品牌的情感能量,并慢慢觉得," 滴滴好像真的陪在我身边,而不是手机里一个冷冰冰的 APP"。
有人直言 " 滴滴真的是懂我们打工牛马的冷暖的 ",我想说,滴滴更懂怎么用真心换真心。
品牌蜕变:
话痨又贴心,
滴滴早就开始迭代了
话说回来,别以为滴滴是 " 突然开窍 ",它在两年前就已经在闷声干大事了。
滴滴给人的感觉很像职场中的 " 老实人 ",不给老板画大饼,不向同事吹大牛,发表自己的见解之前,会熬夜做一大堆准备工作,而不是胡乱承诺。" 去往每一种生活 " 这一新主张的提出,可不是一句空喊的口号,而是有迹可循的。
早在 2023 年,滴滴就在全国各地玩起了 " 便利贴 " 广告,在迷宫一般的商场,提醒用户找到最佳打车点;在车站上车点,提醒乘客下车不要忘拿行李箱。
在公交站,提醒没有智能手机的叔叔阿姨,打电话也可以打车;在小区门口张贴温馨提示,打车落了东西,滴滴会帮忙找……那絮叨劲儿,比我妈催我穿秋裤还烦,但没人反感,因为全戳在真痛点上。
可贵的是,滴滴推出新主张的同时,业务层面也在进化。
比如滴滴还有海外打车,而且倒反天罡地在韩国机场打了全中文广告,让刚落地韩国两眼一抹黑的中国游客,跟在异国他乡吃到一碗兰州拉面一样万分亲切,难怪有人说," 这才是老乡见老乡的救赎感 "。
作为铲屎官,我必须狠狠夸一下滴滴的 " 宠物出行 " 服务。
以前带猫主子出门,生怕司机不乐意。现在直接在滴滴上选 " 宠物友好 ",毛孩子也能光明正大跟着逛公园、去医院。这波操作,把养宠人的痛点拿捏得比我家猫抓沙发还准。
关键是,滴滴不是个闷头搞研发的 " 技术控 ",它没有把产品升级当成自说自话的 " 单向输出 ",而是留了 " 用户参与 " 的口子。就说今年上线的 " 滴滴听你说 ",先问用户需要什么,再问司机有什么困难,最后推出新主张和新服务,这种 " 从用户嘴里找答案 " 的做法,决定了滴滴的产品升级不是悬浮的,是靠谱可执行的。
有人说,品牌进化的核心是情感连接。滴滴的做法给咱上了一课,它告诉我们,品牌进阶不是 " 换皮肤 ",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品牌真正付出心血。
滴滴的新主张像是一个惊叹号,对滴滴过去两年在情感沟通、业务提升等方面的努力总结凝练;它也是一个 " 新起点 ",接下来要陪更多人去更远的地方,过更精彩的生活,
至于后续?我倒是挺期待的。
毕竟,一个愿意蹲下来听用户说话的品牌,总能搞出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事。说不定下次你打车去看脱口秀、见朋友、追一场日落时,会突然觉得:" 哦,滴滴这趟车,送我去的不只是地方,是我的好日子。"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扫码加入高质量群 ↓↓↓【备注:进群】
* 编排 | lan 审核 | free
全文完。更多资讯,尽在【首席营销官】↓↓↓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