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今往后,台风天再也不用整夜盯着门口防雨水倒灌,再也不用几家人挤在共用厨房排队烧饭,再也不用爬老旧楼梯拎水上楼了!看看这亮堂的新房,有独用的厨卫,还有电梯,真是做梦都不敢想啊!"9 月 15 日,居民代表郑重接过象征新生活启航的钥匙,静安区共和新路街道谈家桥小区成套改造项目居民回搬仪式,在新落成的小区内举行。这把钥匙,不仅开启了 610 证居民的新居大门,更圆了他们盼了数十年的 " 成套安居梦 "。
经过成套改造,谈家桥小区迎来居民回搬。
改造前的谈家桥小区地块,承载着 610 证居民的生活,条件却格外窘迫。这片建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区域,由谈家桥路 121 弄和谈家桥路 155 弄、157 弄两个小区组成,17 幢非成套住宅挤在有限空间里。住房内部更是 " 一间房塞三代人 ",15 平方米的空间里,床架上下铺、衣柜贴墙角,转身都要小心翼翼," 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 "" 地板不平,乒乓球能从这头滚到那头 " 成了居民常挂嘴边的无奈调侃。
空中俯瞰改造一新的谈家桥小区。
如今,步入崭新的谈家桥小区,曾经破旧拥挤的景象已不见踪影。1 幢 8 层多建筑与 3 幢 21-29 层高层建筑错落有致。改造跳出了原有的拥挤格局,楼栋布局规整通透,浅灰色外墙搭配玻璃飘窗,不仅告别了过去 " 密密麻麻挤成团 " 的压抑感,更成为区域内一道崭新的 " 天际线 "。每户都能享受到充足采光,再也不用为 " 晒不到太阳 " 发愁。住房内部的改变更是贴近日常需求,每套住宅都配备独立厨房与卫生间,彻底摆脱 " 几户合用 "" 排队上厕所 " 的尴尬。从 " 住有所居 " 向 " 住有宜居 " 的转变,在此刻清晰可见。
谈家桥小区,崭新的高楼拔地而起。
站在新房的阳台上,望着外头清清楚楚的上海 " 三件套 ",居民韩阿姨笑得格外灿烂:" 以前住一楼又潮又暗,晒个被子要跟着太阳跑,遇上台风天更是整夜不敢睡。现在不仅有独用的阳台,厨房卫生间也都是自己的,住得又亮堂又安心!"
拉上老邻居,一起记录下小区新貌。
" 以前的弄堂狭窄得仅容两人侧身而过,老楼外墙斑驳脱落、布满青苔,空中电线纵横交错像 " 蜘蛛网 ",绿化就更不用奢望了,孩子只能在巷道里追逐,老人连歇脚的长椅都没有。" 徐阿姨在谈家桥住了四十多年,后来无奈为了改善居住条件在外租房,却始终惦记着老邻居、老地方。
回到改造后的新家,徐阿姨满心欢喜:" 阿拉终于能‘回家’了!" 公共空间的升级让人眼前一亮,改造前的 " 一线天 " 弄堂被连片绿地取代,乔木、灌木与草坪层次分明,真正实现 " 推窗见绿 "。配套建设的公共设施,让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都能找到专属休闲空间。今后,老人能在树荫下聊天,孩子能在游乐区奔跑嬉戏,年轻人能在健身区锻炼,曾经 " 挤得转不开身 " 的公共区域,成了邻里互动的温馨场所。仪式当天,徐阿姨特意拉着老邻居在新楼前合影," 要把这份幸福永远记下来!"
谈家桥小区的回搬住户中,80% 以上是老年人。现如今,小区每单元都配备了电梯,彻底解决 " 爬楼难 " 痛点。楼梯间墙面洁白整洁,还增设无障碍扶手,搭配智能感应照明,夜间上下楼不用摸黑找开关,安全又方便。从 " 冬冷夏热 " 的老旧房屋,到 " 四季舒适 " 的品质住宅,从 " 步履维艰 " 的爬楼日常,到 " 一键直达 " 的便捷出行,谈家桥的改造,让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充满 " 安居温度 "。
" 能够与谈家桥成套改造项目居民代表共同见证这一承载着民生温度的重要时刻,感觉非常激动,我们几年来的建设付出也终于迎来‘开花结果’时刻。" 中建二局华东公司谈家桥成套改造项目党支部书记朱兆清说。
回搬仪式当天,首批拿到钥匙的居民迫不及待走进新房,感受新家的每一处细节。阳光洒在崭新的楼宇上,也洒在居民们幸福的笑脸上。一场跨越五年的旧改攻坚,终于在这个秋天,迎来最温暖的收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