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 15小时前
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平台的话费小额充值为何消失?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业内人士 " 揭秘 " 背后是成本与用户习惯的博弈

作者/ IT 时报 孙永会

编辑/ 钱立富 孙妍

近日,数条关于话费充值的话题冲上社交平台热搜榜。

" 我记得以前有 10 元、30 元等选择,但最近发现很多平台只能 50 元起充了。" 消费者李莉(化名)习惯在第三方平台充值话费,当看到小额充值的选项消失后,她感到有些意外。

这一变化引发社会普遍关注,部分人质疑 " 第三方平台话费最低 50 元起充 " 不合理,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提升了充值门槛。甚至有律师认为,这涉嫌侵犯消费者 " 自主选择权 ",构成 " 强迫交易 "。不过,另一种观点认为,第三方平台明码标价,并未强迫或者进行垄断,用户不接受可以去其他渠道进行小额充值。

那么,运营商和第三方平台的合作模式是怎样的?第三方平台的小额充值话费为何会 " 消失 "?《IT 时报》记者就此进行了实测,并采访了专业人士。

【记者实测】

第三方平台 50 元起充成标配

话费充值渠道在近 20 年来发生了显著变化。

21 世纪初,街头报刊亭、小卖部等构成了密集的线下充值网络。彼时,现金和实体充值卡是主流方式。2010 年之后,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支付逐步普及,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平台愈发被人们接受。2018 年前后,三大运营商相继取消了线下渠道 10 元以下充值选项。自此,线上渠道成为小额充值的 " 阵地 ",用户通过运营商 App、微信、支付宝、拼多多、京东、抖音、美团等平台皆可充值。

《IT 时报》记者测试后发现,如今微信、支付宝、拼多多、淘宝、美团的充值最低限额为 50 元,京东和抖音则显示 100 元起充。各家客服人员说法不一,比如腾讯在线客服表示:" 目前各运营商在腾讯手机充值平台提供的充值面额中,除了中国广电 10 元以上,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皆为 50 元以上。" 一名京东客服人员则称:" 受限于运营商政策,目前联通、电信均无 50 元相关面值提供。"

运营商官方渠道则提供自定义充值服务,起充额从 0.01 元至 1000 元不等,而且提供选项充值,如 10 元、30 元、50 元、200 元等。从现阶段情况来看,倘若消费者需要进行小额话费的充值,可前往运营商官方渠道。

【专家解读】

" 预购上限 " 导致话费 " 缺货 "

话费也会 " 缺货 "?

《IT 时报》记者实测时注意到,一些第三方平台充值中心会显示备货和缺货的状态。美团客服人员回应称,各个充值面额都可能出现没货的情况。抖音客服曾对媒体回应称,话费库存与号段、地区有关,如果充值时显示无货或备货中,可能是由于该号段、地区的话费库存缺货,建议过段时间再尝试,或者选择其他面额进行充值。

" 每个充值档位都有‘预购上限’。" 中国电信研究院战略所前沿技术副主任分析师张小东对此表示,第三方中小平台的话费资源来自 " 运营商 / 代理商批量授权 ",即渠道方须先支付费用,购买一批充值额度(按照阶梯价格),用户在该渠道充值时,渠道方会从自己的 " 预购额度 " 中扣除对应金额,再由运营商 / 代理商同步增加用户账户额度。每个充值档位都有 " 预购上限 ",若该档位用户需求突然增加,如月底 50 元档位充值量暴增,渠道的预购额度会被快速消耗。而渠道补货需要时间,要提交新的采购申请,运营商会进行审核、划扣额度,通常需要 1~3 天,该期间部分充值档位就会显示 " 缺货 " 或 " 正在备货 "。

" 运营商与第三方平台之间是商业生态合作关系。运营商利用第三方平台触达更广泛的用户群体,通过 API 接口等方式完成话费销售。作为回报,运营商会向第三方平台或其上游供应商支付一定比例的佣金。" 张小东向《IT 时报》记者梳理了二者的合作逻辑,双方的权利义务和结算方式通过《手机话费充值合作协议》或类似的框架协议进行约束。

具体来看,微信、支付宝等头部平台通过 API 接口直接接入运营商充值系统,用户在第三方平台完成支付后,资金实时结算至运营商账户。第三方中小平台通过代理商采购运营商预存额度,用户充值时从代理商账户扣除对应配额。

在技术层面,张小东进一步分析道,第三方平台的充值请求传递至运营商系统并完成充值全过程所使用的核心技术包括标准化 API 接口、加密数据传输等方面,其核心技术链路可概括为:用户在第三方平台发起请求——平台封装数据并加密传输——运营商系统多级验证与处理(CRM 系统用户鉴权、BOSS 系统账户处理)——实时返回结果并完成资金结算。" 随着 5G、机器学习和区块链等技术的深度应用,该流程占用时间更短、更加安全。" 他如是说。

三因素导致小额充值消失

谈及第三方平台逐渐取消小额充值,在张小东看来主要基于三方面考虑。其一,服务成本压力,单次话费充值交易都会产生固定运营成本,如支付通道手续费、自身服务器购置成本和运行成本、合规成本(如 2024 年开始实施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增加对用户身份真实性等方面的合规要求)以及客服等人工成本等,小额充值佣金收入(按照充值金额固定比例)甚至可能无法覆盖单笔交易的固定成本。第三方平台更倾向于提供大额充值服务。

图源:unsplash

再者,年轻用户行为习惯变迁,平台提高充值刚性门槛。随着我国 5G 套餐用户占比持续提高和 5G 流量需求持续较快增长,以预付费类型为主的年轻用户更倾向于一次性充值 50 元以上以覆盖较长周期的流量需求,第三方平台依据用户行为数据主动调整服务策略,提高充值刚性门槛。

此外,部分运营商主动收缩合作,希望最终用户转向使用自身 App 充值。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支付宝 微信 抖音 京东 美团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