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手术机器人、新一代 " 质子刀 "、AI 诊疗系统……这些代表了医学最新硬核创新的高端医疗器械,有望在上海以更快速度完成研发、产业化并走向临床应用。近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全链条发展行动方案》(下称《方案》),锚定 " 全链条 " 这一关键词部署 20 项重点任务,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高地。
《方案》提出,到 2027 年,上海将力争实现新增 " 首次获批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 " 注册证超过 500 件,新增 " 海外市场获批医疗器械产品 " 超过 100 件,实现 2 个产值超 100 亿元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建设浦东、闵行和嘉定 3 个特色鲜明、带动效应明显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
重点发展 "7+X" 类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具有临床价值高、技术门槛高、市场需求大等特点。当前,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广泛应用,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加快向智能化、集成化、个性化发展。根据《方案》,上海今后重点发展的高端医疗器械主要包括高端医学影像产品、高端植入介入产品、高端手术系统、高端体外诊断产品、高端放射治疗产品、高端康复治疗产品、高端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以及 X 种未来新型创新器械等 "7+X" 大类。
此次由市科委会同市卫健委、市医保局、市药监局等部门编制形成的《方案》,围绕创新策源、临床赋能、审评审批、入院应用、企业培育、产业生态、国际化发展等七方面,部署了 20 项重点任务。简言之,就是要深化重点环节改革,聚焦高端医疗器械行业的创新产品、龙头企业、产业布局等三大关键环节,进一步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激发高端器械产业发展新动能。
综合市科委、市卫健委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上海医疗器械创新活力显著增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4 年,全市国产第三类创新医疗器械上市 15 个,数量居全国第一,占全国同类产品的约 1/3,同时进口第三类创新医疗器械 17 个。去年,上海医疗器械制造业产值达 555 亿元,占生物医药产业的 27.6%,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让 " 沪惠保 " 更好覆盖创新药械
此次发布的《方案》非常强调 " 全链条布局 ",也就是在研发、制造、应用以及相应的生态环境培育方面全方位发力,通过全链条改革、全链条赋能,推动高端医疗器械行业的全链条创新。
在《方案》具体部署的七个方面、20 项任务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提升创新策源能级。据市科委介绍,上海将针对前沿技术,形成 " 基础研究 - 技术攻关 - 产品开发 - 临床应用 - 产业集聚 " 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包括设立专项指南、支持产学研医组成跨界的 " 创新联合体 " 协作攻关;依托重点单位和龙头企业,打造一批重点实验室、前沿技术服务平台、高水平专业孵化器、概念验证中心等研发平台。
着眼于构建一流产业创新生态,上海将着力打造浦东、闵行、嘉定三大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培育若干细分特色赛道产业基地;同时将依托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建设医疗器械展览培训交易平台,汇聚展、培、交易等资源,推广医疗器械创新产品。
在金融支持方面,上海将鼓励相关基金与三大产业集聚区合作,尤其发挥上海国投先导基金的作用,优先投资脑机接口、高端设备、手术机器人等领域的优质企业和 " 单项冠军 ",强化 " 招投联动 " 吸引全球优质项目落地。
此外,卫健、医保、药监等主管部门也将优化相关服务。比如,药监部门正在放宽创新医疗器械的界定标准、压缩审评时限、实行 " 提前介入、一企一策、全程指导 " 等做法。医保部门则通过畅通创新医疗器械挂网渠道、创新支付机制等方式,打通创新医疗器械应用 " 最后一公里 " 的支付瓶颈。市医保局透露,将鼓励和引导 " 沪惠保 " 等保险产品不断优化方案,提升其覆盖创新药械的能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