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者留学 昨天
“留学生进体制内,藤校也未必有机会!”选调的大门正在关闭,出局的远远不止是留学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留学生想靠选调进体制?2026 年怕是更难了!"

上周上海 2026 年度选调生招录公告一发布,留学圈还没缓过神,北京紧接着甩出的定向选调 +" 优培计划 " 公告直接给了 " 致命一击 "。

留学生依旧没有选调席位,就连 " 优培计划 " 也划死了红线:只认 2025 年软科世界前 100,QS、THE 排名一概不认!

这不是个例。早在 2024 年,广东、山东、重庆就悄悄关上了留学生选调的门;2025 年北京选调开始把留学生排除在外。如今 2026 年,两大一线城市 " 同步收紧 ",显然不是临时变卦,而是一场早已铺垫好的 " 政策转向 "。

留学生选调路,只走了 2 年

很多人觉得 " 选调拒留学生 " 是突然的 " 急刹车 ",但翻完近 5 年的政策就会发现:这更像一场 " 短暂试点后的收尾 "。

2022 年,全国选调基本只对国内院校开放。

2023-2024 年,部分省市突然松口:山西 2022 年首次纳入 94 所海外院校,广东曾把哈佛、斯坦福等藤校列进名单,相当于给了留学生两年 " 试水期 "。

可这场 " 试水 " 很快就收了场:

去年广东省选调政策中,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在内的近 60 所海外高校,集体从选调高校范围中消失,仅部分国内高校应届毕业生可报。

考公大省山东同样做出调整,在 2025 年度选拔录用选调生公告中,定向选调和常规选调对象,均删除了 " 面向国外高校、海外高校毕业生 " 的字样。

山西省的定向选调范围院校则是 " 步步收紧 ",2022 年首次面向国(境)外 94 所院校招录,2023 年缩减至不到 70 所,2024 年不再招录国(境)外院校毕业生。

至此,留学生通过选调进体制的路,几乎被堵得严严实实。 

被 " 挤出局 " 的不止是留学生

有人说 " 这是针对留学生的猎杀 ",但仔细看政策就会发现:选调的大门,其实在对所有人 " 收窄 ",留学生只是最先被注意到的群体。

选调生本就是公务员里的 " 尖子生选拔 "。有数据显示,2006 年某部委央选招的 4 人,到 2025 年全升到了副厅级," 仕途快车道 " 的标签让竞争越来越卷。

对比 2024 年和 2025 年国考招考简章,有近 60 个国考岗位不再招录本科生,而是将学历要求提高到了研究生学历。

据统计,本科生可报考的国考岗位招考人数占比逐年下降,从 2022 年的 92.99%,降低到 2025 年的 86.99%。

国考越来越青睐高学历人才,为研究生量身打造的国考职位大幅扩张,招考人数在三年后翻了一番。

就连北京 " 优培计划 ",对留学生的要求也到了 " 双重筛选 ":不仅硕士要软科前 100,本科还得是国内 " 优培认可院校 ",相当于既要看 " 现在的学历 ",还要查 " 本科的底子 "。

" 普通本科 +QS 前 100 一年硕 " 的高学历速成捷径,现在基本走不通了。

软科 vsQS,藏着多少 " 认知差 "

北京 " 优培计划 " 中还有一句值得关注," 只认软科前 100",这直接打破了留学圈的 " 常识 "。

在很多人心里,"QS 排名 = 留学含金量 ",选校、求职都盯着 QS,可在体制内的筛选标准里,软科才是 " 硬通货 "。

这就导致了一个尴尬的结果:就算是藤校毕业,也可能连报名资格都没有。

港五变港二,港城上大分

要说 " 只看软科前 100,不看 QS" 最大的受害者应该就是中国香港的院校。

要知道港校在 26QS 中的排名可是相当吃香,港三集体冲进了前五十,港五也全部处于前一百的行列。

而在 25 年软科世界大学中仅有两所,港大、港城入围了前一百,并且排名也都不算高。

港大退出了 QS 前 20 的风光,软科只能位居 67 位,而港城从世界第二梯队直接卡位到第 99 名,差点都没能上榜。

港中文、港科大这两所名校更是直接出局了!

港中文退步到 100 开外不说,港科竟沦落到 200 名之后,甚至比不上在 151-200 之列的港理工,位列港五中的最后一名。

好在新国立和南洋理工依旧发挥稳定,一个位列 56 名,另一个位列 88 名,但对比两校 QS 第 8、第 12 的战绩,属实略显尴尬。

英国 8 所入百强,澳洲躺赢

而英国地区院校更是只有 8 所学校上榜,我们常说的 G5 和 " 王曼爱华 " 中除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和华威,其他几所均在榜上,而原本属于华威的位置被布里斯托取而代之。

果然,人不努力就会有更努力的人取代你!

而在 QS 榜单上我们较为熟悉的澳八大,在软科变成了澳五,还算是不错的。这是不是也侧面说明,澳洲院校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 " 水 "。

澳五所中,墨尔本大学持续领跑,位列 38 位;其余各校对比 QS 纷纷下滑严重,全员在 60 名之后。

美国数量最多,却也有藤校落榜

刚说中国香港是软科前一百名中上榜数量最少的地区,就要说到美国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了,25 年在软科前 100 名中共计 37 所美国高校,堪称全方位横扫。

比较令人惊讶的是,美国的 37 所高校中,两所 " 藤校 " 落选,分别是布朗大学和达特茅斯学院。也就是说,能上藤校也不一定能报名北京优培!

  至于为什么优培计划会采用软科排名,猜测是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软科排名更注重学术水平的实力和学术影响力,可能是因为官方更想挑选一些能反映出留学生学术能力的院校。

第二,软科排名是咱们中国自己的综合排名。在评估海外高校和中国教育体系的适配性方面具有优势,更能选拔出更符合国内实际工作环境和发展需求的人才。

但是也有部分网友认为软科排名比较注重理工科,所以会导致偏文科的院校排名靠后。

比如大家熟知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华威大学、利兹、格拉、杜伦等等,都无缘软科的前百。

其实这些没有上榜的院校,并不用担心就业受限,因为拿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举例,它是 "G5 超级精英大学 " 之一,软科排名才排到 151-200 名。

然而它的人文社科领域却非常强!比如传媒、经济等学科在 QS 学科排名中是可以跟牛剑比肩,夺得英国第一!

并且不是所有企业,都只参考软科排名,比如我们熟悉的上海市留学生落户政策,参考的就是 QS、THE、软科等多个排名。

其实也不用过度焦虑

软科不是 " 唯一标准 ",不同赛道看不同排名。

想进体制(选调、公务员),优先查软科排名,未来它的影响力只会越来越大;

想冲企业(大厂、跨国公司),QS 依旧是主流,尤其是互联网、金融行业,HR 更认这个。

像 LSE、华威这类文科强校,虽然软科排名不高,但学科实力(比如 QS 传媒、经济学科排名)能打,在专业领域的就业依旧吃香。

而 2026 年选调政策的持续 " 收紧 ",本质上是考公、进体制的竞争越来越 " 卷 "。

不止留学生,本科生、普通研究生都得更努力,与其纠结 " 哪个排名有用 ",不如提前规划:选校时综合看软科、QS,备考时早做准备,才是不踩坑的关键!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留学生 院校 选调生 北京 山东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