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锥智能 22小时前
蚂蚁数科ToB服务马拉松:AI破局,Web3深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前沿科技,数智经济

率先驶向产业新大陆的先行者,往往可能最先挖到产业的 " 金矿 "。

2025 外滩大会上,独立运营一年半后的蚂蚁数科,交出一份超行业预期的答卷。据蚂蚁数科 CEO 赵闻飙透露,去年就已实现盈亏平衡,预计今年营收增长 50%,且 " 利润还不错 "。

这个成绩,在中国企业级软件市场中,已经相当不错。

取得这个成绩的背后,是蚂蚁数科目前两大核心业务:企业级 AI 服务和 Web3 产品。

短短半年时间里,蚂蚁数科的企业级 AI 服务推出了包括智能体开发平台 Agentar、行业大模型、智能体应用在内的全栈 AI 服务体系,还与多家企业探索出了全新的 " 按效果付费 " 模式。而 Web3 产品 RWA 也完成了数字通证的产业化进展,从新能源赛道扩展至算力领域,并逐步向海外扩张。

其中,最为重磅的就是颠覆传统软件行业的 " 按效果付费 "。

这种先帮企业做增长、赚到钱,再谈收费的方式,和传统的项目制或 SaaS 订阅制模式有着本质的不同。一个是看效果,一个是看付出。

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让很多中小企业,能够真正用得起、用得上 AI。科技公司也借此,进一步深入到产业的腹地。

可以预见的是,这一新商业模式将会彻底改变企业级软件市场的格局。

毕竟,在大模型给产业带来巨大变革的今天," 企业期待 AI 能真正在业务和智能化层面产生价值和提升,而非仅仅是工具层面的提效。" 赵闻飙说。

这条从 " 科技工具 " 到 " 价值共创 " 的路,蚂蚁数科每一步都踩在了产业的核心痛点上。

与此同时,AI 时代,中国企业级软件 " 付费难 " 的困境也迎来了破局时刻。

按效果付费

破局产业 AI 落地

今年是大模型爆发的第三年,也是走向产业应用的关键年。

去年,很多企业都在理解 AI,并尝试 AI 落地企业业务。迈入今年,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将 AI 技术应用到具体业务流程,尝试解决复杂问题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 AI 带来的实际业务效果。

不过,想要真正利用 AI 解决企业复杂场景问题,就必须要深入产业核心腹地,"AI 必须要在产业里找到它真正生存的根基。" 蚂蚁数科副总裁余滨如此说道。

( 蚂蚁数科副总裁余滨 )

但是,当前 "AI 还普遍还停留在一个工具提效阶段,真正将业务智能化,把业务效果做出来,还没有实现。" 赵闻飙说道。

以此前火热的智能体来说,最近热度有所下降,原因就在于,市场中很多都是通用智能体。不同的产业之间都存在着行业壁垒,目前的通用型智能体并不能够做到 " 一通百通 ",而只有 " 专才生 " 才能够解决真正产业问题。

那么,怎么才能让 AI 创造出明显的业务效果?

首先,要有一套能够让企业 AI 能够做到 " 出场即专家,浅调即高效 " 的技术应用底座。

相比于其他企业,蚂蚁数科选择了一条差异化之路:

即不做基础大模型,但做基础模型之上的所有,包括智能算力调度、行业大模型、智能体开发平台,及各类智能体应用,如 ToC 理财顾问,ToB 营销智能体等,以及更上层的智能终端设备。

不卷基础模型,但卷基础模型之上的一整套 AI 方案,帮助企业实现 AI 业务价值的交付,这无疑也契合当下企业落地大模型产生业务效果的核心诉求。

有了技术底座却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企业想要落地 AI,仍面临着成本投入的 " 囚徒困境 "。

今年初,余滨在拜访一家区域性银行时,行长坦言 " 想做 AI,但不敢投 ",一方面担心前期几百万的投入看不到回报,另一方面怕技术团队跟不上,最后成了 " 面子工程 "。

这种 " 不敢投、不会用 " 的困境,在中小金融机构和企业中尤为普遍。

对此,蚂蚁数科率先落地 " 按效付费 " 模式,支持企业客户根据大模型应用的实际效果(如业务增长或成本节省)来付费,而非传统的项目制或订阅制模式。

如一些中小银行,想要落地 AI 产品,但并没有更多的预算。蚂蚁数科为其提供 " 财富助理 " 智能体,帮助银行客户经理提升服务效率。基于 " 按效付费 " 合作模式,该银行实现了理财交易规模增长 20%。该行长主动找到余滨表示:" 首年的分润我们全给你们,希望能长期合作 "。

而这一商业模式成立的关键,就在于蚂蚁数科能够解决产业核心的需求。

比如,在国内降息背景下,很多银行都在从储蓄向理财服务转型,这个过程中就对 "AI 理财师 " 有极大的需求。

一些银行机构的理财师数量较少,服务能力不足,特别是在区域性银行或稍微偏远地区的银行,缺乏好的理财师。

而蚂蚁数科的 AI 理财师智能体,则沉淀了专业理财师的知识与积累,能够明显提升人类理财师的服务规模和能力。

" 我们基于蚂蚁实践经验,将原本属于专业理财经理的经验,沉淀至其大模型产品当中,这是这个商业模式成立的关键。" 余滨说道。

能精准地抓住刚需的痛点,代表蚂蚁数科对产业的深刻理解,这里面没有十年以上的经验很难做到。目前,蚂蚁数科已经与部分战略级客户达成了基于关键业务效果的合作模式,将逐步向全行业推广。

这种 " 效果导向 " 的模式,背后是蚂蚁数科已经形成大模型落地产业的 "ACE"(Align-Construct-Evaluate)三步方法论:

第一步,是与客户进行价值定位,一同找到可衡量的、最有价值的业务目标;

第二步,根据业务目标,为客户构建一整套从模型到应用的解决方案与实施路径;

第三步,通过持续联合运营,确保业务效果最终达成。

这种 " 方法论 + 模式创新 " 的组合,也让蚂蚁数科的 AI 业务快速渗透到更多行业。

目前,蚂蚁数科企业级 AI 服务主要聚焦在金融和新能源两个行业,而且实现了 100% 的增长。同时,除了这两个行业之外,还在 80 多个行业都已有应用。

余滨透露:" 现在每天都有机构找我们谈按效付费,甚至有客户签了 5 年的长期合约,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AI+Web3

智能化重构全球资产网络

这次外滩大会,如果说 AI 业务的突破靠的是 " 模式创新 + 产业纵深 ",那蚂蚁数科 Web3 业务的突围则靠的是持续的 " 技术创新 + 全球布局 "。

" 通证只有从虚拟世界中的价值存储和投机交易对象,转变为解决实体经济中信任、效率与成本问题的工具,才能真正形成可持续、有深度、有广度的生态体系,迸发出应有的价值。"9 月 11 日,在 2025 Inclusion · 外滩大会上,蚂蚁集团 CEO、蚂蚁数科董事长韩歆毅说道。

2024 年,蚂蚁数科在香港落地首单新能源 RWA 时,行业中还有人在质疑 " 实体资产上链有没有价值 "。当时团队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如何让投资者相信 " 链上的充电桩数据是真实的 " ——毕竟,传统的资产证明靠的是纸质文件,而区块链提供的是实时、不可篡改的数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蚂蚁数科的技术团队做了两件事:

一是开发 " 可信一体机 ",把充电桩的 IoT 数据直接接入区块链,避免中间环节篡改;

二是引入零知识证明(ZKP)技术,让数据在保密的同时,能被验证真实性。

"RWA 就像资产‘上市’,如果看不到底层资产的真实情况,就没人敢投。" 蚂蚁数科 CTO 闫莺在 2025 外滩大会上强调,蚂蚁数科做 RWA 的核心原则是 " 资产可信、数据透明 "。

如今,这个原则已经延伸到更多领域,如算力资产上链时,他们会实时同步服务器的运行状态;储能柜上链时,会跟踪充放电数据,确保资产质量等。

从底层技术来看,一年多过去,蚂蚁数科已经搭建了一套从可信上链到流通的技术基础设施,包括在海外市场推出 Layer2 区块链 Jovay,能将 RWA 的交易缩短至毫秒级。

但实体资产在链上流通,不光是要可信地流通,也要智能地流转。其中,智能合约作为区块链的核心执行程序,是区块链网络自动运转的中枢。

智能合约,本质上是预设规则的自动执行器—— " 如果满足条件 A,则执行动作 B",它没有感知能力,不会推理,更无法应对复杂或未知场景,换句话说,它是 " 敏捷的 ",但不是 " 智能的 "。

因此,将 AI 融合进入智能合约之中,则成为了必要趋势。

在 2025 Inclusion · 外滩大会通证经济论坛上,闫莺宣布全新推出 " 智能代理合约(Agentic Contract)",将在其 L2 Jovay   上原生部署。

" 这是针对智能合约的一次根本性升级 ",她表示,智能合约将从基于预设规则的 " 自动化 " 向具备环境感知与动态决策能力的 " 自主化 " 转型,助力全球价值网络的智能跃迁。

据介绍,Agentic Contract 引入 AI 智能体驱动智能合约,让合约本身具备自主性,使其能够基于 AI 进行环境感知、逻辑推理和动态决策,实现从 "Smart Contract" 走向 "Agentic Contract"。

以供应链、能源场景为例,AI 代理可实时分析物流数据,自动触发智能合约支付运费;AI 代理可以动态优化收益分配,让能源资产价值随市场实时流动。

去年以来,蚂蚁数科携手朗新、协鑫、奥瑞德等企业,成功将新能源、算力等实物资产以 RWA 通证形式在链上流通。

"Web3+AI 不仅仅是技术突破,更是智能化新契约的诞生 ",闫莺总结说。面向未来,她认为资产通证化将率先爆发,随着 Agentic Contract   的崛起,全球资产网络将会得到智能化重构。

AI 软件,掀桌子重做

大模型爆发三年后,企业级软件正在呈现冰火两重天。

就在 9 月 10 日,全球市场份额最高的数据库软件公司甲骨文市值单日暴涨 2440 亿美元,而在此前 AI 数据公司 ScaleAI 的身价也高达了 270 亿美元。

与此同时,国内老牌软件巨头用友收入却连年出现停滞甚至下滑,一再裁员也难以扭转局势,因为降本难以解决技术落后带来的产品、商业模式跟不上市场的问题。

每个时代的机遇下,都会诞生一批伟大的公司,市场大于移动互联网十倍甚至百倍的 AI 时代,也一定是如此。

但这一代伟大的公司在哪儿呢?

" 今年是诞生下一个字节和小红书的时候了。" 金沙江创始人朱啸虎在 2025 外滩大会上抛下的这句预言,或将一语成谶。

但除了这些 ToC 的公司,很多伟大的 ToB 公司,往往是借助时代的机遇完成跨越式成长,百炼成金。不仅仅是在一个时代赢,而是能连续穿越周期。

被去 "O" 化很多年后,甲骨文依然能股价暴涨,业务还从软件层的数据库,向下拓展到了云基础设施的算力服务。被英特尔在 PC 和数据中心吊打了两个时代的英伟达,能在 AI 时代站上 " 宇宙第一股 " 的 4 万亿美元市值巅峰。

那么,怎么才能不断穿越周期呢?答案是,拥抱变化。

相比于花样百出的个人用户服务,企业级服务似乎百年不变,企业级软件更是如此。在 AI 时代到来之前,企业级软件要么按项目制收费,要么按订阅制收费。

在之前,这些收费方式都很顺理成章。一个是按我做一个项目付出了多少成本来收费,一个是按你用了多少我的产品来收费。但却都不是终极答案。

" 市场上的数科公司很多,我们想要做不一样的。" 赵闻飙说道。

2024 年 3 月,蚂蚁数科开始独立运营,赵闻飙走马上任后,就开始整合公司核心业务体系,甩出了两张王牌,即企业级 AI 服务和 Web3 服务。

在一直低迷的中国企业级软件市场中,也早就亟需一场新的革命。

" 无论是 AI,还是 Web3,都会引发 ToB 市场的革新,并且这个范式的革新不亚于移动支付时代的变化。" 赵闻飙说道。

蚂蚁数科这两个业务拥有一个最大的共性,就是让客户为价值付费。

除了上面讲的 AI 业务按效果付费,RWA 业务实际上也是解决了重资产公司的资产评估和流通难题,在帮企业获得更便捷的融资通道的同时,收取一定的服务费。

AI 时代的软件付费模式,一定是 " 效果为王 ",而蚂蚁数科是这个时代的代表。

这两个赛道的前景无疑是明确的,但行进的道路却需要 " 摸着石头过河 "。对此,赵闻飙也明确表示:" 如果以马拉松来比,我觉得目前蚂蚁数科还在前 25% 的阶段。"

赵闻飙坦言,蚂蚁数科尚处于刚起步加速的状态,未来三到五年才会真正进入高速发展," 而相比于企业营收利润,我更关心把市场做大,将赛道做深,创造新东西、新模式出来。与这些相比,收入只是我第二梯队的 KPI。"

这种清醒的认知,能让公司在行业狂热时保持定力,在遇到挑战时坚持深耕。

对于 ToB 服务来说,长期主义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 " 需要耐心、定力,坚持长期主义地投入。" 赵闻飙说。

中国 AI 软件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光锥智能"AI 交流群 "已建立,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添加小助手微信(GZZN2019)沟通进群。

联系我们

王一粟

创始人 / 主编

ID:cishicike000

※添加时请备注公司 + 姓名 + 来意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破局 效果 核心业务 saas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