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点研究 09-17
平安银行“最难一年”,“深蹲”能否等来起跳?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文 / 成才

来源 / 万点研究

【本文约 4300 字左右,常规速度阅读完、大约需要您 6-8 分钟。感谢您的关注!】

" 深蹲 " 一年,平安银行业绩压力依旧未减。

8 月 22 日,平安银行发布 2025 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报告期内该行实现营业收入 693.85 亿元,同比下降 10.0%;实现净利润 248.70 亿元,同比下滑 3.9%。

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平安银行营收增速,排在上市股份制银行增速榜的末位。同时也是 2012 年 6 月该行吸收合并原深发展以来,中报业绩首次出现营收与净利润负增长。

环比来看,一季报显示,平安银行实现营收 337.09 亿元,同比下降 13.1%;实现净利润 140.96 亿元,同比下降 5.6%。二季度该行营收、净利润降幅有所收窄。

上半年,平安银行成本控制仍在持续。报告期内,该行业务及管理费用为 192.06 亿元,同比下降 9.0%。其中,员工费用、折旧、摊销和租赁费用、一般业务管理费用分别同比减少 3.5%、12.1% 和 15.0%。

降本增效措施下,平安银行仍在推进人员结构调整。截至 2025 年 6 月末,该行在职员工人数为 40262 人,较 2024 年末的 40617 人减少 355 人。

降本虽可阶段性提振利润,但这类措施更具短期效应,难以从根本上扭转长期挑战。平安银行的业绩修复仍需依托改善资产质量、业务结构优化、新增长动力的培育,三者形成合力,方能在行业转型中赢得主动。

营收三年缩水 200 亿," 紧箍咒 " 难解

" 净息差 " 的持续收窄,如同一道难以摆脱的紧箍咒。

2025 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净息差仅为 1.80%,较 2024 年末,下降 16 个基点。国家金融监管总局 2025 年二季度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上半年商业银行平均净息差较 2024 年末下降 10 个基点。银行行业普遍面临 " 资产荒 " 和利率市场化挤压的背景下,该行息差表现并非个例,但其下滑幅度高于同业平均水平,也许值得警惕。

逐季分析来看,二季度平安银行日均净息差为 1.76%, 环比下降 7 个基点 , 息差收窄的趋势仍未得到扭转。分析认为,考虑到贷款重定价的滞后性因素,下半年该行仍将面临净息差收窄压力。

净息差持续承压下,上半年,平安银行利息收入为 879.31 亿元,同比下降 15.6%。利息支出为 434.24 亿元,利息收入降幅小于支出,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该行净利息收入下滑压力。

具体来看,上半年平安银行主要两项利息收入,发放贷款和垫款收入 674.57 亿元,同比下降 17.3%。两项收入双降,显示出该行资产定价能力正面临挑战。

利息支出方面,报告期内,平安银行主要两项支出,存款利息支出 316.26 亿元,同比下降了 14.6%,债券利息支出 63.09 亿元,同比下降 31.6%。

利息收入承压之下,平安银行单季营收连续 10 个季度面临负增长压力。相比 2022 年中报 920.22 亿元营收,三年时间内该行半年报营收下降超 200 亿,营收 " 瘦身 " 明显。

非利息收入方面,上半年平安银行实现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 127.39 亿元,同比下降 2.0%,较一季度 -8.2% 降幅,出现明显改善。对此公司表示,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的增长,主因公司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增长。

具体来看,报告期内,平安银行结算手续费收入 19.07 亿元,同比增长 3.9%;代理及委托手续费收入 31.24 亿元,同比增长 7.6%;银行卡手续费收入 64.08 亿元,同比下降 0.1%;其他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21.22 亿元,同比下降 28.7%。

其他非息收入方面,受上半年债市波动影响,平安银行实现净其他非息收入 121.39 亿元,同比下滑 19.3%。环比一季度 32.7% 的同比降幅,已有改善明显。券商研报认为,其他非息收入改善,主要系二季度公司 AC 账户实现投资收益 15.36 亿元。

总结而言,上半年,平安银行面临息差收窄周期长、幅度深的挑战,需通过优化资产结构、强化负债成本控制、加速非息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来应对收入压力。该行短期内净息差仍将承压,长期竞争力取决于该行战略转型成效。

阵痛与希望:零售转型的得与失

息差压力不仅来源于市场利率环境的变化,也与其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压降高风险资产规模有关,是一场 " 主动为之 " 的阵痛。

这一调整策略已直接反映在平安银行贷款结构变化上。截至 2025 年 6 月末,平安银行个人贷款余额较上年末下降 2.3%。其中,信用卡应收账款总额下降 9.2%,消费性贷款总额下降 3.5%,表明该行零售业务的 " 瘦身 " 仍在持续。

上半年为了拓展零售优质客群,平安银行实施了更具竞争力的利率策略。二季度,该行个人贷款收益率降至 4.90%,较一季度下降 27 个基点;同时存款付息率为 1.88%,也下降 8 个基点,资产端与负债端利率同步下行。业务规模收缩与贷款收益率下降,进一步导致零售金融贡献占比下滑。

上半年平安银行零售业务营收为 310.81 亿元,营收占比从 2024 年同期的 50.7% 降至 44.8%。零售业务净利润仅为 10.02 亿元,利润贡献占比从 7.0% 下降至 4.0%,反映出零售板块整体盈利动能在减弱。

上半年,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减值计提力度维持高位。报告期内,计提信用减值损失 200.6 亿元,占总损失计提金额的 96.9%。同时也显示出,该行坚持零售业务不良资产清收处置的决心,为零售业务未来起跳,扫清沉疴积弊。

平安银行行长冀光恒表示,自己履职新一届管理层已约两年,这两年间零售业务的变革,也是银行解决自身症结的过程。过去零售业务在发展中存在一定偏差,而经过两年调整,已实现多方面重要转变,且这些转变正带来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不过最终改革成效仍需投资者和市场来评判。

公开资料显示,现年 57 岁的冀光恒出生于 1968 年 9 月,拥有工商银行、浦发银行及上海农商银行等多家中大型金融机构的丰富从业经历。2020 年 4 月,加入中国平安。2023 年年上半年,正式出任平安银行行长。

冀光恒上任正逢平安银行业绩转折,自此,冀光恒也以改革者得姿态,开启了这家市场化基因突出的股份制银行的零售战略转型。零售业务做 " 减法 ",聚焦优质客户;对公业务做 " 加法 ",瞄准国家战略行业;风控体系做 " 乘法 ",强化合规全流程管理。

在万点研究看来,平安银行此番零售再转型,不仅是一场平衡风险与增长、短期阵痛与长期价值的艰难博弈,曾经引以为傲的零售优势,如今已成拖累业绩的 " 重负 ",改革调整的阵痛远超预期。

零售退潮的同时,平安银行对公业务出现可喜改善。上半年,该行企业存款余额增长 5.4% 至 2.37 万亿元,企业贷款余额增长 4.7% 至 1.68 万亿元。其中,基建、汽车、绿色金融等行业贷款新发放规模同比增长 19.6%,显示出对公资源配置的战略倾向。

然而对公业务也并非高枕无忧,上半年房地产对公风险仍在持续释放。截至 6 月末,平安银行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为 2.21%,同比大幅上涨 42 个基点。拖累该行企业贷款不良率较上年末上升 13 个基点。

截至 2025 年 6 月末,平安银行承担信用风险的涉房业务主要是对公房地产贷款余额为 2297.98 亿元,较上年末减少 154.21 亿元。当下,国内房地产市场仍在止跌回稳过程中,房企去化周期变长、资金面持续紧张,历史遗留的风险出清仍需时日。

在零售业务 " 主动瘦身 "、房地产对公业务 " 被动承压 " 的双重压力下,平安银行正努力在业务结构的再平衡中寻找新的支点。

转型是一场 " 艰难博弈 ",平安银行半年业绩发布会上,冀光恒坦言:"2025 年可能会是我们最困难的一年。尽管前路艰难,但平安银行将继续坚持 " 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不为短期波动所动,聚焦长期价值。"

在万点研究看来,为解决历史发展中的偏差,平安银行零售转型阵痛难以避免。能否在 " 阵痛期 " 后实现动能转换,转型成效仍需时间检验。除此之外,如何在短期业绩承压与长期价值提升之间取得平衡,亦是新任管理层其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不良 " 做减法 ",内控 " 难补齐 "?

平安银行不以风险下沉换取短期利润,零售业务风险清出亦有可喜改善。

截至 2025 年 6 月末,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 0.01% 至 1.05%。其中,其中公司不良贷款率为 0.83%,较年初和一季度末分别提高了 13 个基点和 5 个基点。个人不良贷款率 1.27%,较年初和一季度末分别下降了 12 个基点和 5 个基点。

根据银登中心的公开数据,2025 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共计转让 74 个个贷不良资产包。其中,信用卡类资产包 24 个,合计不良规模达 72.12 亿元,且信用卡的逾期天数整体低于消费贷和经营贷。

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末,平安银行拨备覆盖率为 238.48%,较 2024 年末降 12.23%。拉长周期来看,Wind 数据显示,2022 年一季度,平安银行拨备覆盖率为 289.10%。三年的时间,累计降幅超 50%。拨备覆盖率作为银行利润的 " 调节器 ",其持续回落也可能制约未来该行利润调整空间。

若要筑牢银行业不良风险防线,健全的内控体系是关键。审视不良资产之余,其背后的内部控制机制更需深究。

进入 2025 年平安银行面临的内控压力依然不减,企业预警通显示,截至 9 月 15 日,平安银行年内累计罚单金额达 584.94 万元。

具体来看,2025 年 3 月,平安银行因并购贷款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理财业务投资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固定资产贷款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上海金融监管局责令改正,并处罚款 300 万元。

2025 年 4 月,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因销售系统管理不到位被深圳金融监管局罚款 30 万元。

2025 年 7 月,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行因对公信贷管理不审慎,个人贷款管理不审慎,被青岛金融监管局罚款 110 万元,时任该分行地产金融业务部总经理徐某某在内相关责任人分别被警告。

2025 年 8 月,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分行因支付结算业务违规、内控制度不健全被珠海金融监管局罚款 88.63 万元。

除此之外,2025 年 1 月、8 月,平安银行汽车消费金融中心威海分中心、新乡分中心因信贷业务违规,被当地金融监管部门分别处罚 35 万元、50 万元。

拉长周期来看,2024 年 5 月 14 日,平安银行因五项违规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合计 6723.98 万元。其中,总行 6073.98 万元,分支机构 650 万元。

信任是金融业的基石,更是银行声誉与品牌的核心。金融强监管的当下,平安银行需要在增长与风控、创新与合规之间寻求平衡,不断夯实内控、筑牢合规底线,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 最难一年 " 与市场信心之考

2025 年,被行长冀光恒称为 " 最难的一年 "。短期来看,平安银行仍将面临几重挑战:净息差是否已触底?零售业务何时可重返增长?房地产风险如何平稳出清?这些问题每一个都不易回答。

对于投资者而言,平安银行的 2025 年半年报,不仅是一份业绩答卷,更是一次信心考验。Wind 数据显示,截至 9 月 15 日,平安银行股价报收 11.65 元,年跌涨幅为 -3.56%,排在 42 家上市银行的 35 位,股价综合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为了提振投资者信心,平安银行宣布实施中期分红,拟每 10 股派发现金股利 2.36 元,合计派现 45.80 亿元。但在营收净利润双降的背景下,市场更关心的是,在 " 最难的一年 " 里,平安银行能否真正找到破局之道。

平安银行的困境,某种程度上是中国银行业当前周期的一个缩影。净息差普遍承压,零售增长放缓,对公优质资产难觅,风险处置压力持续。其所选择的 " 做难而正确的事 " 的战略定力,能否助其穿越低谷,2025 年下半年将成为关键观察窗口。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正如冀光恒所说," 困难正逐步过去 ",这句话既透露出管理层对周期底部的判断,也暗含了对转型路径的信念。然而,相较于带有主观色彩的预期传递,投资者期待的不是口号,而是更具说服力的数据佐证。复苏,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两个季度的边际改善,更需要的是一条清晰、可信、可持续的增长路径。

本文由万点原创,如需转载、商务合作请 +V

往期精选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平安银行 深蹲 金融监管 利率市场化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