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候科技 昨天
高盛:中国AI基础设施叙事重燃,企业级大模型Token消耗量暴涨,阿里是核心受益者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随着企业级应用需求爆发,中国 AI 基础设施的投资叙事正在被重燃。

高盛在一份最新报告中指出,受益于企业对大模型的加速采用和计算需求的持续强韧,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全栈式云厂商正迎来新的增长机遇。

数据显示,AI 在商业领域的实际部署和应用正在显著提速。中国企业级大模型的日均 Token 消耗量在 2025 年上半年达到了 10.2 万亿,较 2024 年下半年激增 363%。

高盛认为,阿里巴巴凭借其领先的模型能力、47% 的中国公有云市场份额以及多样化的芯片供应,处于有利地位,并具备国际化扩张的空间。

基于对行业前景的乐观看法,高盛将阿里巴巴的目标价从 163 美元上调至 179 美元,维持 " 买入 " 评级。高盛特别将其对阿里云的估值从每股 ADS 36 美元提升至 43 美元,并上调了阿里云在 2026 财年第二至第四季度的增长预期。

高盛分析师 Ronald Keung 等强调,中国云厂商在自研推理芯片方面取得进展,并采取 " 多芯片策略 ",这意味着中国 AI 云行业的增长 " 已不再仅仅依赖于海外芯片供应 "。这一转变,加之强劲的资本支出前景,为该行业带来了复合增长潜力。

企业采用率飙升,Token 消耗量激增

中国企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拥抱生成式 AI,这是支撑基础设施叙事的核心驱动力。据 Frost & Sullivan 数据,2025 年上半年,中国企业级大模型的日均总 Token 消耗量达到 10.2 万亿,环比暴涨 363%。

在众多模型提供商中,阿里巴巴、字节跳动和 DeepSeek 成为中国企业选择通用大模型时的前三大热门选项。

高盛援引 Omdia 的报告指出,阿里巴巴已成功渗透到 2025 年大多数部署生成式 AI 的中国财富 500 强企业中,并在此细分市场占据首位。这种通过 API 调用和 Token 使用量计费的商业模式,使得拥有领先 AI 模型和代理能力的大型云服务商处于最有利的位置。

基建叙事重燃,多芯片策略打破瓶颈

高盛认为,中国 AI 基础设施的投资叙事在阿里巴巴公布超预期的云业务收入和资本支出后被重新点燃。该行预测,中国云服务提供商(CSP)的资本支出在 2025 年第三季度将同比增长 39%,为 AI 云收入的持续增长提供硬件基础。

同时,芯片供应格局的演变也增强了市场的信心。高盛认为,这种多元化的芯片供应策略,正在重塑中国 AI 云行业的发展前景。

基于以上积极趋势,高盛重申了对阿里巴巴的 " 买入 " 评级,并将其 12 个月 SOTP(分部估值法)目标价上调至 179 美元。高盛将阿里云在 2026 财年第二至第四季度的增长预期从 28%-30% 上调至 30%-32%,以反映其最新的 AI 全栈产品、强韧的计算需求和资本支出前景。

报告将中国当下的市场阶段与两年前(2022 年末 ChatGPT 发布时)的美国市场相类比,当时市场对提出 " 建好基础设施,客户自然会来 " 并增加资本支出的公司给予了奖励。

高盛分析师认为,阿里巴巴凭借其领先的模型能力、47% 的中国公有云市场份额(据 IDC 报告)以及多样化的芯片供应,处于有利地位,并具备国际化扩张的空间。投资者正密切关注即将于杭州举行的云栖大会,期待获取更多关于阿里云和阿里巴巴 AI 进展的更新。

巨头掀起军备竞赛,但商业变现仍有长路要走

在基础设施层面之外,中国的 AI 模型和应用层也在快速发展,报告列举了多个关键进展:

阿里巴巴: 于 9 月 12 日发布了新一代模型架构 Qwen3-Next,据称其性能是前代模型的 10 倍,而构建成本仅为 1/10。其中,拥有 800 亿参数的 Qwen3-Next-80B-A3B 模型,运行速度比 4 月发布的 32B 模型快 10 倍。

百度: 于 9 月 9 日发布的文心(ERNIE)X1.1 在真实性、指令遵循和智能体能力方面有显著提升,性能已能与 GPT-5 和 Gemini 2.5 Pro 相媲美。

腾讯: 发布了领先的 3D 世界生成模型混元世界 - 航海家(HunyuanWorld-Voyager),以及高分辨率文生图模型 HunyuanImage 2.1。

与此同时,AI 开始作为 " 智能体(Agent)" 嵌入主流应用。例如,美团推出了基于其自研大模型的 AI 助理 " 小美 ",支持语音点餐和餐厅预订;阿里巴巴的高德地图则推出了 AI 原生向导 " 小高老师 ",旨在将地图服务转变为个性化的旅行生活伴侣。

高盛表示,在文生视频、文生图等多模态领域,中国模型正在快速缩小与全球同行的差距。然而,在商业变现方面,中国 AI 应用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截至 2025 年 8 月,全球 AI 应用的总年度经常性收入(ARR)约为 300 亿美元,而中国 AI 应用的 ARR 仅为 15 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 5%。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高盛 基础设施 阿里巴巴 芯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