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财报 4小时前
告别高增长神话,贝泰妮的多品牌“马拉松”刚刚开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今年上半年,贝泰妮净利润同比增速几近腰斩。

文 / 每日财报   南黎                                                              

              

曾凭借 " 薇诺娜 " 在敏感肌赛道异军突起、被市场誉为 " 药妆茅 " 的贝泰妮,如今正陷入增长乏力与结构转型的双重困境。

8 月 27 日,贝泰妮发布了 2025 年半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 23.72 亿元,同比减少 15.43%;实现净利润 2.47 亿元,同比减少 49.01%。

除业绩承压外,公司还面临高管频繁更迭、股东连续减持、主力品牌增长失速、销售费用高企却效益不佳等多重挑战。一度凭借大单品 " 薇诺娜 " 驰骋敏感肌市场的贝泰妮,如今正站在转型的关键十字路口。

业绩承压,盈利能力下降

曾经的 " 药妆茅 " 贝泰妮风光不再。

回顾其发展历程,贝泰妮的业绩轨迹呈现出鲜明的抛物线特征。其上市前的 2017 至 2019 年,公司营业收入从 7.98 亿元迅速攀升至 19.44 亿元,同比增速连续两年超过 55%,净利润也从 1.55 亿元增长至 4.13 亿元,展现出强劲的盈利能力和高成长性。

在这一业绩基础上,贝泰妮于 2021 年 3 月 25 日成功在创业板完成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

然而自上市以来,其增长态势逐步放缓。

2020 年至 2023 年,贝泰妮营业收入分别为 26.36 亿元、40.22 亿元、50.14 亿元和 55.22 亿元,增长率从 35.64% 逐年回落至 10.14%。更值得关注的是归母净利润的表现:同期分别为 5.44 亿元、8.63 亿元、10.51 亿元和 7.57 亿元,增长率由正转负,从最高 58.77% 跌至 2023 年的 -28.02%,出现明显 " 开倒车 " 现象。

进入 2024 年,公司营收虽微增 3.87% 至 57.4 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下滑 33.53%,扣非净利润降幅更达 61.1%。

2025 年上半年仍未看到利润回暖迹象,显示公司在收入增长疲软的同时,盈利质量亦面临严峻挑战。

业绩持续承压的同时,公司高层人事也频频变动,治理结构面临考验。2025 年 5 月,非独立董事周逵与证券事务代表许玲相继辞任;同年 2 月,原欧莱雅电商高管吴小静空降副总裁;而在 2024 年 12 月,履职仅 8 个月的副总经理徐志华也宣布离职。频繁的人事更迭,为贝泰妮的未来增添了几分不确定性。

" 现金奶牛 " 薇诺娜乏力,

第二引擎尚未成型

业绩放缓的背后,是公司核心品牌 " 薇诺娜 " 增长动能的减弱。贝泰妮最初凭借精准切入敏感肌赛道实现快速崛起,但该品牌在经过多年高增长后,市场逐渐见顶。

2022 至 2024 年," 薇诺娜 " 营收增速分别为 24.6%、6.28% 和 -5.45%,呈现持续放缓甚至负增长的态势。

与此同时,敏感肌护肤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外品牌纷纷加码这一赛道。华熙生物推出的 " 米蓓尔 "、新锐国货品牌 " 溪木源 " 等国内选手不断崛起;国际方面,资生堂旗下 " 安肌心语 "、新加坡品牌 " 阅肤 ",以及欧莱雅集团多个品牌如薇姿、理肤泉等也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竞争,不断蚕食薇诺娜的市场份额。

为摆脱对单一品牌的依赖,贝泰妮近年积极推进多品牌战略,通过自创与并购双向发力,目前已构建出以 " 薇诺娜 " 为核心,延伸出儿童护肤品牌 " 薇诺娜宝贝 "、抗老品牌 " 瑷科缦 "、祛痘品牌 " 贝芙汀 ",并收购了 " 姬芮 " 与 " 泊美 " 的品牌矩阵。

然而,尽管布局广泛,除 " 薇诺娜 " 外,其余品牌在体量和市场影响力方面仍远未成气候。2024 年," 薇诺娜 " 贡献了公司八成以上营收,达 49.09 亿元;2025 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19.49 亿元,占比仍高达 82.17%。

其他品牌中,薇诺娜宝贝上半年营收 1.10 亿元,同比微增 8.62%;瑷科缦营收 5147.07 万元,虽同比增长 93.89%,但基数仍小;而被收购品牌 " 姬芮 " 和 " 泊美 " 则分别同比下滑 11.50% 和 4.72%,营收贡献有限。可见,贝泰妮尚未找到能够接替 " 薇诺娜 " 增长重任的新引擎。

营销费用高企,遭遇股东减持

或是因为品牌势能下滑,贝泰妮近年来持续加大营销力度,2020 年至 2024 年,公司的销售费用分别为 11.07 亿元、16.81 亿元、20.48 亿元、26.10 亿元、28.66 亿元;销售费用率分别为 41.99%、41.79%、40.84%、47.26%、49.97%。2024 年,公司近一半收入用于营销,但却未能拉动营收增长,反倒侵吞利润。

2025 年上半年营销费用达 12.85 亿元的情况下,营收反而同比下滑 15.43%。这种 " 高投入低产出 " 的恶性循环,暴露出核心品牌势能衰减后,企业通过营销强刺激维持增长的策略已难以为继。

今年上半年营销费用为 12.85 亿元,同比增长 0.6%。高企的销售费用与业绩回报的不匹配,折射出公司在品牌竞争和渠道效率方面面临的深层挑战。

从资本市场的反应来看,贝泰妮也遭遇了信任危机。自股份解禁以来,公司屡遭大股东减持,包括红杉聚业、臻丽咨询、重楼投资等多次抛出减持计划。

2021 年末,这三家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 21.58%、8.81% 和 5.91%,而到 2025 年上半年已分别降至 9.61%、4.51% 和 0.76%。今年 7 月,红杉聚业再度公告,拟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 2% 的股份。重要股东接连 " 退场 ",无疑向市场传递出对未来信心不足的信号。

纵观贝泰妮的发展路径,其凭借敏感肌细分赛道的先发优势迅速崛起,却又因过度依赖单一品牌陷入增长瓶颈。多重压力之下,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新找准定位,打造真正可持续的多品牌驱动体系,或将成为这家 " 药妆茅 " 能否重获新生的关键命题。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元和 回落 欧莱雅 创业板 离职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