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以来,咸阳渭城区文汇路街道民大社区致力推动网格化管理,打通政策传递的 " 最后一米 "。网格员定期主动上门,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全流程 " 一对一 " 服务协助。
" 小魏,我的轮椅坏了,你看能不能找人帮我修一下?" 社区网格员魏华接到这样一个电话,当即放下手头工作回应:" 蒋老师,我马上来!" 门开 的瞬间,蒋老师早已守在窗边,看见熟悉的身影,老人终于松了口气,简单的交谈摸清问题后,魏华立刻联系修理部说明情况,对方答应帮老人看看,她让老人放心,随后将轮椅送去维修,半个小时后便检修完毕送回。魏华在老人一声声 " 谢谢 " 中关上了门。这样的小事情,每天发生在社区里。
" 汤老爷子,降温了,窗户关严实些没?"" 阿姨,下雨尽量少出门,小心路滑 ",这一声声亲切的问候,像冬日里的暖阳,轻轻融进老人独居生活的平静日常。每次入户,网格员的目光总会先落在藏着生活细节的角落。有的老人会颤巍巍端出水果,非要塞进网格员手里;还有的老人话不多,只是静静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眼里的光从最初的好奇,慢慢变成了踏实的安稳。这从来不是简单的走访,而是一次又一次心与心的靠近——我们走进他们的生活,他们也把我们放进了心里。
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这扇门后的温暖更显珍贵。李奶奶腿脚不利索,网格员魏华的手机里不仅存着她的电话,还记着其子女的联系方式,会定期打电话问候、询问身体情况;刘爷爷不会用智能手机缴费,网格员们就成了他的 " 移动缴费站 ",连退休认证这样的 " 技术活 ",也被稳稳接了过来。" 不用出门就啥都能办,你们比亲人还周到哟!" 老人紧紧攥着她们的手,皱纹里都漾着笑意。
现代社会常有 " 空巢老人 " 的说法,但在民大社区, " 空巢 " 不 " 空心 "。定期的敲门声,敲开的是家门,焐热的是心房;入户跑一趟,解的是难题,连的是真情。点点滴滴的付出,织成了一张坚实的关爱网,既网住了老人的安心,也网住了社区的温情。下一步,民大社区将以日常走访为根基、以贴心服务为桥梁,推动网格员把 " 为民服务 " 融入点滴行动,让邻里互助、关爱长者的正能量在社区里循环传递。(通讯员 李新艳)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