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昨天
遵义130万亩高粱丰收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秋风拂过黔北山岗,连片高粱地泛起赤浪。9 月 5 日,遵义市桐梓县花秋镇岔水村村民唐显位弯着腰,一手攥紧沉甸甸的高粱穗,一手挥动镰刀," 今年农作物生长期间天气好,穗头比往年都饱满。我这 7 亩多地,能收 5000 多斤高粱,企业按订单每斤 3 元收,稳赚 1 万多块钱!"

连日来,花秋镇 2.8 万亩高粱迎来采收高峰。4000 多户村民穿梭田间,与 94 台收割机协同作战。花秋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全镇高粱产值预计突破 4000 万元。

" 高粱全身都是宝。" 花秋镇石关社区村民李元忠边捆扎高粱秆边介绍,他今年种了 12 亩高粱,预计收入超 2 万元,同时用秸秆喂养 8 头肉牛," 光秸秆就能省下上万元饲料钱,产业链长了,增收路子更宽了。"

百公里外的仁怀市长岗镇茅坡村的田间,又是另一番景象。大型收割机正匀速前进," 吞食 " 着层层高粱穗,一次性完成切割、脱粒、集箱作业。

" 速度要控制在每小时 3 公里到 4 公里,顺着垄向走,才能减少籽粒掉落。" 农机手朱达宣操纵着方向盘说," 一台机子一天能收 20 亩,顶 60 个劳力。" 他身后,收割过后的田垄整齐划一,拖拉机很快将打包好的高粱籽粒运往烘干中心。

今年,仁怀市 36 万亩酒用高粱全面推行机械化收割,统筹配置 94 台收割机、42 台拖拉机、84 台烘干机及 27 台轻选机,构建起从田间到仓储的全程机械化体系。" 机械化采收不仅效率提升 5 倍以上,损失率还控制在 3% 以内,真正实现颗粒归仓。" 仁怀市农业服务中心农机站站长刘明强说。

订单农业稳民心,产业链条延伸也是助农增收的关键一招。遵义市农业农村局研究员吴晓燕指着仁怀市长岗镇漫山遍野的红高粱说:" 这些可不是普通高粱,它们是茅台、董酒等酒企的‘定制原料’。" 目前,遵义 15 个县(市、区)已建成 130 万亩酒用高粱基地,其中 90% 以上实行订单种植。

" 企业提供种子、肥料,派技术员指导,还签保底收购协议,我们只管种好。" 茅坡村种植大户王德昌掰着指头算账:他家种了 50 亩高粱,订单企业以每斤 3.2 元收购,扣除成本净赚 10 多万元。

" 龙头企业 + 公司 + 基地 + 合作社 + 农户 " 的模式,让高粱产业抗风险能力大幅提升。遵义市政府与企业共同出资设立高粱生产风险基金,为农户解决了后顾之忧。

据了解,遵义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均建有专属高粱基地,全市高粱预计总产量达 32 万吨,可为白酒产业提供 80% 以上的本地化原料。

" 红高粱变成‘金穗穗’,背后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实践。" 遵义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通过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建立质量追溯体系,遵义高粱不仅成为农民致富的引擎,更成为酱香白酒走向世界的品质基石。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邓文盈 /编审 段筠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遵义 红高粱 统筹 指导 产业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