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榆林 8小时前
【长安巷陌】人均GDP超深圳、苏州!陕北“科威特”榆林,凭什么这么“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在中国城市的星河中,榆林的名字远不如深圳、苏州般耀眼。但就是这样一座看似 " 低调 " 的西北城市,却在全国人均 GDP 的竞技场上悄然超越一众经济强市,跻身顶尖行列。

2024 年,榆林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20 余万元。常住人口仅 361.65 万人的城市,却创造了 7548.68 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这座位于陕北、被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环绕的城市,靠什么实现了如此惊人的财富积累?矿产资源 + 民营活力 + 拼搏精神,铸就 " 中国科威特 " 的财富传奇!

▲图源:榆林统计微信公众号

01

资源禀赋:地下 " 黑金 " 才是硬道理

谈及榆林的富裕,最直观、最根本的原因,莫过于其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

榆林已发现的矿产资源高达 22 种,尤其是国家战略性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岩盐资源富集一地。其煤炭预测储量高达 2800 亿吨,探明储量 1500 亿吨,占全国总量的 15% 以上;天然气预测储量 6 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 1.18 万亿立方米,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最大整装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岩盐预测储量 6 万亿吨,探明储量 8857 亿吨,约占全国岩盐总量的 26%。

▲图源:榆林日报

这些沉睡地下的资源,自上世纪 80 年代大规模勘探开发以来,便成为了榆林经济腾飞的最强引擎。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在此建立," 西煤东运 "、" 西气东输 "、" 西电东送 " 的重要源头在此汇聚。

2023 年,榆林原煤产量达 60623.66 万吨,天然气产量 229.15 亿立方米,原油产量 1078.46 万吨。庞大的能源开采和转化产业,为榆林贡献了巨量的工业增加值和财政收入,奠定了其人均 GDP 高企的坚实基础。

02

" 富六县 " 格局:北富南贫与两种模式

榆林的富裕并非雨露均沾,其内部形成了鲜明的 " 北富南贫 " 格局。经济的精华主要集中在北部的六个县区(市),即所谓的 " 富六县 ":

神木市:中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县(市),煤炭探明储量 500 多亿吨,以国有大型煤矿为主;

府谷县:煤炭资源丰富,其特点是民营经济异常活跃,民营煤矿占比高;

榆阳区:市府所在地,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于一体;

横山区: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兼备;

靖边县:以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加工见长;

定边县:石油、盐资源丰富,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

▲榆林市各县区 2024 年主要经济指标(图源:定边统计)

这种格局的形成,直接源于矿产资源在北部的集中分布。而在这 " 富六县 " 中,神木与府谷的发展模式尤为值得玩味,它们分别代表了国营与民营两种驱动力量。

神木模式以 " 大国有 " 为特征。国家能源集团、陕煤化等大型央企、省属国企在此驻扎,进行大规模、集约化、科学化的开采。这种模式资金雄厚、技术领先、管理规范,承担着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重任。

府谷模式则以 " 强民营 " 为标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府谷的农民们靠着胆识和勤劳,从 " 鸡爪矿 " 起步,逐渐发展起庞大的民营煤矿产业。民营经济机制灵活、决策迅速、充满活力,在市场竞争中如鱼得水。

两种模式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共荣共生,共同托起了榆林能源经济的半边天。

03

榆林精神:敢拼敢闯的商业魄力

如果仅有资源,榆林或许只会是一个普通的资源型城市。真正让其脱颖而出的,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及其所蕴含的独特精神气质。

▲图源:新华社

陕北人,尤其是陕北榆林人,深受边塞文化、黄河文化的熏陶,骨子里刻着豪爽、义气、敢闯敢拼的基因。这种性格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演化为一种令人惊叹的商业魄力。

民间流传的说法 "100 万的本钱敢做 1000 万的生意 ",正是这种魄力的真实写照。榆林商人敢于抓住机遇,敢于冒险,敢于放大杠杆去搏取更大的市场。

与之相伴的,是一种基于地缘、亲缘关系的高度信任。在过去,民间借贷有时仅凭口头承诺即可达成,这种看似 " 原始 " 的信用体系,在特定时期极大地加速了资本的流动和整合效率,为许多初创企业和项目解了燃眉之急。

这种 " 敢拼 + 信任 " 的精神组合,使得榆林人不仅能在本地把资源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更能 " 走出去 ",在全国乃至全球寻找商机。

04

隐忧与未来: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之路

辉煌之下,亦有隐忧。榆林的发展模式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经济结构单一化是最大的风险。2023 年,榆林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高达 72.2%,其中能源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这种结构使其极易受到国际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2023 年数据显示,榆林规上能源工业产值占比依然居高,而非能源工业产值同比下降 16.3%," 煤价发烧,财政感冒 " 的风险尚未根本消除。

生态环境的压力也不容忽视。大规模的矿产开采不可避免地带来地表沉陷、水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2023 年,榆林城区监测二级以上天数 297 天,虽然较往年有所改善,但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

此外,南北差距、城乡差距以及如何让资源财富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也是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如今的榆林,正处在资源红利与转型压力交织的关键阶段。其后续能否平衡短期收益与长期发展,破解资源依赖的困局,将是检验其发展成色的核心指标。这座西北城市的下一步走向,也为同类城市提供了观察资源型经济可持续性的现实样本。

文 / 强兆楠

编辑 / 周芝屹

法律顾问:北京市泽文(西安)律师事务所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榆林 陕北 gdp 科威特 深圳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