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港股市场行情火热,恒生指数一度突破 27000 点关口,创下 2021 年 7 月以来的新高。
多家机构也继续看多港股,普遍认为当前港股优势凸显,虽然前期上涨带来估值修复,但港股仍有一定吸引力,科技、医药、新消费等港股热门的资产依然不贵。
这样的市场环境无疑有望推动相关企业迎来进一步价值重估,或是开启新的价值成长叙事。
作为大众餐饮赛道新龙头企业,小菜园前期已取得不俗表现,股价年内累涨超 25%,实现一定估值修复。但即便如此,其潜在价值成长空间依然较大。这背后具有多重催化剂,除了市场情绪回暖,还包括业绩亮眼、派息可观,门店扩张和出海等方面的积极预期,政策利好释放……
每一重催化都为小菜园的价值成长注入动能,无疑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1、业绩增长与股东回报双优,构建价值创造的 " 闭环 "
先从业绩维度来看,根据小菜园发布的 2025 年中期报告,其上半年收入为 27.14 亿元,同比增长 6.5%;股东应占利润为 3.82 亿元,同比增长 35.7%,延续收入、利润双增长,并且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同时,截止上半年小菜园拥有 672 家在营 " 小菜园 " 品牌门店,较去年同期的 617 家稳步扩张。
结合行业整体表现,更能看清这份业绩的 " 含金量 "。
上半年,餐饮行业依然处于 " 调整期 ",面临竞争加剧、利润下滑等多重挑战,让餐饮企业的业绩普遍有所承压。笔者整理部分餐饮企业的中期业绩如下。
可以说,小菜园所呈现的收入稳健增长、利润加速释放的态势,在餐饮行业中尤为稀缺。这更凸显其经营韧性与盈利转化的能力。
同期,餐饮行业亦面临闭店潮,餐饮界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有 161 万家餐饮店黯然退场,侧面折射出餐饮企业扩张的不易。
在这背后,也可以看到,小菜园堂食与外卖业务双开花,全国化布局持续深化,收入结构更加均衡,形成更强的业绩稳定性与抗风险能力。
上半年,小菜园来自堂食的收入同比增长 2.2% 至 16.47 亿元,外卖收入同比增长 13.7% 至 10.57 亿元。外卖订单数量也由去年同期的 1280 万笔大幅增加至 1680 万笔。
按照市场类型划分,小菜园来自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以及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数量和收入均保持增长。可见其在各个层级的市场均具备增长动能,也佐证了全国化布局的顺利推进与战略正确性。
来源:财报
同时,小菜园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为利润的加速释放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比如,小菜园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以进一步优化库存水平,这一改进使其能够在保障食材新鲜度和稳定供应的同时,更好地控制损耗和仓储成本。截至上半年,其存货由 2024 年末的 1.10 亿元减少至 0.74 亿元,存货周转天数由 2024 年末的 23.6 天减少至 20.7 天。
规模效应也在这份财报中进一步显现。财报显示,小菜园上半年所用原材料及消耗品成本有所降低,同比减少 2.2%,通过集中采购降低了主要食材的单位价格。
依托优异的业绩表现,小菜园也注重股东回报,进行了大手笔的派息。其每股盈利为 0.33 元,中期每股派息 0.2119 元,已于 9 月 16 日完成派发。
这体现了小菜园为投资者创造稳定回报的态度,也使其兼具高股息优势,形成 " 稳增长 - 高利润 - 高回报 " 的闭环,加大投资吸引力。
2、未来预期积极,规模提速、运营提质和全球布局共驱
投资决策也离不开对未来的预期。而在未来预期上,小菜园同样具有多重看点,打开想象空间。
先沿着门店扩张这条线来看,上半年小菜园更多将精力放在精细化调整上,而下半年将步入开店高峰期。
此前小菜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一般情况下小菜园下半年开店比较多,今年全国直营门店将超过 800 家。这也表明小菜园今年全年新开门店数量或将略超 120 家的指引。
这样的门店扩张速度,无疑能够带来相比上半年更强的成长动能,带动其全年业绩弹性提升。
同时,小菜园 9 月将制定 2026 年的开店计划,会根据市场环境、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调整计划,预计明年年底实现千店规模。
站上这一新台阶后,小菜园将更贴近于大型连锁餐饮企业,也将具备更显著的规模效应,从而能够进一步强化成本优势,以及受益于我国餐饮行业的集中度提升。参考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4 中国餐饮加盟行业白皮书》,2023 年国内大型连锁餐饮企业(门店千家以上)拥有的门店数占全部连锁门店的 24%,比上一年提高 1.1 个百分点。
进一步来看,小菜园的规模加速扩张背后,也并非门店数量的简单累积,而是源于两重底气。
一是市场需求的支撑。
伴随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消费者认知迭代,比如更加追求质价比,推动大众餐饮需求提升,有助低客单价 ( 人民币 100 元以下 ) 餐饮领域发展。
小菜园品牌定位精准契合大众市场需求,不仅定价亲民,连续多年领跑 50 元至 100 元客单价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还注重健康营养与食物本味,坚守现场烹制,为消费者带来高品质的餐饮服务。
而且,在此基础上,小菜园提供良好的用餐环境与周到的服务,打造出高口碑的堂食体验,使其堂食受欢迎度较高。
小菜园还计划未来稳步拓展 50 元以下客单价领域,有望更充分地覆盖大众餐饮需求,从中获得成长动能。
这些均为小菜园的规模扩张提供坚实的根基。
二是单店效率的提升。
据悉,经过迭代测试,目前小菜园的门店面积已从最初的 350 平方米降低到 220 平方米左右,并实现降本提效,降低了一定的租金和人力成本,但人效、坪效及利润率水平均得以提高。新开门店目前均以此为标准,并预计随着运营管理的深入进一步优化。
同时,小菜园引入炒菜机器人(可承担 1/3 工作)提升后厨效率,目前已在约 200 家门店投入炒菜机器人。
同店经营方面,华泰证券的交流纪要显示,小菜园今年 5 月同店回正(此前口径更正),6 月保持持续修复,下半年预计同店持平或微涨。
综上,小菜园正通过 " 小店模型 + 科技应用 " 持续提升单店效率,形成新店、老店双轮驱动的增长格局,让规模化扩张更具韧性与健康度。
此外,小菜园愿景是 "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小菜园 ",计划在国内门店达到一定规模后将重点发力海外,并在今年开启出海试水,为未来培育更多增长点。
结合市场资料来看,小菜园有望在今年落地香港首家门店。
选择香港作为海外首站,堪称精准布局——作为国际美食之都,香港拥有成熟的餐饮市场和多元的消费群体,小菜园若能在香港成功立足,或将为后续国际化探索沉淀经验,找准适配的发展路径。
另据悉,小菜园香港首店的运营思路清晰:延续 " 高性价比新徽菜 " 的品牌根基,同时在保留经典菜品的同时,结合本地口味进行创新,采取融合徽派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的装修设计,可见其将从本地化和差异化两个维度构建竞争力。
由此看到,小菜园未来具备规模提速、运营提质和全球布局的三重驱动,短、中长期成长路径清晰、逻辑连贯。
3、政策利好下餐饮或迎整体复苏,强化发展确定性
还值得留意的是,近期利好政策再度出台,商务部等 9 部门对外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培育服务消费促进平台、丰富高品质服务供给等 5 个方面的 19 条举措,彰显高层对发展壮大服务业的重视和决心。
其中,在培育服务消费促进平台方面 , 政策措施提出持续深化 " 购在中国 " 品牌打造,开展 " 服务消费季 " 系列促消费活动,围绕贴近群众生活、需求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领域开展服务消费促进活动,培育服务消费品牌,打造服务消费热点。
这或将进一步释放服务消费潜力,为餐饮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同时,随着国庆、中秋假期将近,近期很多城市已启动促消费活动,包括发放消费券等,有望加速推动餐饮需求提升。
东兴证券也表示,各地刺激消费的政策有望对中秋和国庆国内消费形成提振,给下半年居民消费整体注入活力,其看好今年下半年消费板块整体需求恢复,特别是餐饮产业链的整体复苏,会随着旅游经济、体育经济等领域的增长一同增长。
行业整体复苏亦将为小菜园创造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有助于其门店扩张推进与经营成效的提升,进一步注入发展确定性。
回归资本市场的角度,这也将增强餐饮板块的投资吸引力,带动更多资金流入,并为具备扎实基本面的小菜园带来更多价值成长动能。
总的来说,当下的小菜园具备清晰且多层次的价值逻辑,拥有了更充足的想象空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菜园的价值终将被市场更充分地重估,走向价值回归,实现价值成长,对此不妨保持长期关注。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