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财经 09-19
工业富联变身万亿巨头,三个月上涨300%,“代工王”用AI算力改天换命!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文 | 海山

来源 | 博望财经

工业富联连续大涨,股价再创历史新高,总市值超过 1.3 万亿元,A 股又一万亿巨头诞生。而近三个月时间,工业富联涨幅已经超过 300%,堪称近期的超级牛股。

从 " 代工小弟 " 到 "AI 巨头 ",它只用了四年。曾经,它被困在 "iPhone 代工厂 " 的狭小框架里,被视为产业链上普普通通的一环。

但现在的工业富联,早已脱胎换骨。它不再是链上的普通一环,而是全球 AI 基础设施领域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是英伟达、微软、谷歌、甲骨文等巨头争相合作的超级供应商。

那 1.3 万亿,会是工业富联的重点吗?工业富联还有哪些故事可讲呢?

利润暴增、抓住机遇

当其他科技企业在 AI 领域还在摸索前行时,工业富联已经以惊人的速度奔跑在前列。最新财报显示,其业绩增长幅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领跑者。

2025 年上半年,工业富联的营业收入一举突破 3607 亿元大关,同比增长幅度高达 35.58%;归母净利润更是狂飙突进,达到 121.13 亿元,同比增长 38.61%。

而二季度单季数据更为惊人,归母净利润同比暴增 51.1%,达到 68.8 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 58.8%,至 67.65 亿元。如此亮眼的成绩,在行业内可谓一骑绝尘。

从业务板块来看,工业富联的业务版图已清晰划分为云计算设备、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工业互联网三大板块,旗下细分产品多达十余项。其中,高 AI 含量产品无疑成为了业绩增长的最大功臣。

在云计算业务板块,工业富联精准地把握住了全球大型云服务商对 AI 基础设施建设资本开支持续扩张的机遇,成为了这场科技盛宴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随着 AI 大模型的不断发展,对算力的需求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服务器作为算力的核心载体,其市场需求也水涨船高。

工业富联凭借着在服务器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迅速占据了市场先机。

工业富联公司整体服务器营收增长超 50%,云服务商服务器营收同比增长超 150%,AI 服务器营收更是同比增长超 60%。其中,GB200 系列产品的量产爬坡堪称行业典范,良率不断提升,出货量逐季攀升。

在产业链覆盖广度与交付能力方面,工业富联牢牢占据行业领先地位,为全球云服务商提供了稳定、高效的算力支持,成为了 AI 算力基石的坚实缔造者。

工业富联在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板块也不甘示弱,硬生生把 " 传统业务 " 玩成了 " 增长新引擎 "。全球数据中心为适配 AI 大模型,纷纷升级网络架构,800G 高速交换机成了刚需。

工业富联抓住这波风口,800G 交换机营收较 2024 年全年增长近三倍,相当于一年卖出了过去三年的量。

与此同时,AI 手机引发高端换机潮,公司精密机构件业务出货量同比增长 17%,从服务器到手机配件,工业富联把 "AI+ 通信 " 的红利吃了个透。工业富联凭借着强大的业务布局和产品竞争力,将利润收入囊中。

AI 算力巨兽觉醒

工业富联为啥能赚疯?答案就四个字:AI 算力。

在 AI 这场狂热的淘金热里,多数企业还在琢磨怎么从 AI 应用里分一杯羹,工业富联却早已看透本质,一头扎进 AI 算力的上游,牢牢握住了这场盛宴的 " 核心 " —— AI 服务器。

为什么工业富联能在 AI 服务器领域杀得这么狠?答案就藏在它和英伟达的深度绑定里。从 2017 年起,双方就开启了 " 蜜月期 ",共同研发出全球首台 AI 服务器 HGX1。

这一跨越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工业富联持续加码的研发投入,2025 年中期报告显示,其研发投入已达 50.95 亿元,正是这笔 " 技术燃料 ",为业务突破注入了强劲动能。

在核心的云计算业务中,25 年 Q2 季度 AI 服务器营收同比增长超 60%,且在云计算业务中的占比稳步扩大,这样的亮眼成绩并非偶然,而是研发资源精准向 AI 服务器相关技术倾斜的直接结果。

如今,工业富联已成为英伟达在中国市场唯一具备全系 AI 服务器量产能力的代工厂,拿下中国区服务器代工 60% 以上的份额。

英伟达 A100/H100 板卡它独家供应,DGX 超算系统的全部组装任务也被它包揽,2024 年北美云服务商采购的 48 万张 GPU,超 60% 的服务器集成由工业富联完成。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英伟达的芯片卖得越多,工业富联的订单就越像雪花一样飞来,别人还在眼巴巴盼着订单,它已经在数钱了。

再看技术,工业富联在 AI 服务器的技术创新上,堪称 " 卷王 "。在液冷技术这个关键领域,它和英伟达联合开发超流体液冷方案,满足 Blackwell 芯片 1200W 功耗散热需求,把 PUE 降至 1.1 以下,效率比传统风冷提升 2-3 倍。

要知道,随着 AI 芯片算力的不断提升,散热就是个 " 老大难 " 问题,谁能解决散热,谁就能掌握 AI 服务器的未来。

工业富联凭借这项技术,直接给行业立了个标杆,其他企业只能望其项背。不仅如此,在 800G 交换机领域,它同样一骑绝尘,不仅已批量出货,还支持英伟达 NVLink 高速互联技术,成为数据中心网络设备的核心供应商,全球份额超 50%。别家还在摸索,它已经制定好了游戏规则。

目前全球 AI 服务器 40% 靠它造,这个数字,就是工业富联在 AI 算力领域话语权的最好证明。苹果、特斯拉这些巨头为了能在 AI 时代不掉队,都牢牢抓住工业富联的订单。

工业富联抱上 AI 这根 " 大腿 " 后,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靠微薄代工利润苦苦支撑的企业,它已经化身全球 AI 算力的 " 超级供应商 ",卖着带 " 独家专利 " 的 " 铲子 ",在这场 AI 淘金热里赚得盆满钵满。

野心不止于此

工业富联早已不满足于在代工领域的小打小闹,工业富联的野心早已突破 " 代工链 " 的边界,正向全球 AI 算力时代的 " 规则制定者 " 迈进。

在技术标准控制方面,工业富联强势出击,展现出舍我其谁的霸气。以液冷技术为例,其研发的超流体液冷方案堪称行业 " 黑科技 ",能轻松应对单芯片 1500W 的散热需求,将 PUE 值压低至 1.06-1.1 区间,相较于行业平均 1.5+ 的数值,能耗降低幅度超 30%。

这项技术一经推出,便凭借绝对优势成为英伟达 GB200NVL72 机柜的强制标准。工业富联更是依靠全球 11 座液冷专线,构筑起年产能 30 万台的产能壁垒,将高端市场牢牢掌控在手中,其他企业只能望其项背,根本无力分一杯羹。

更令人惊叹的是,工业富联在硅光芯片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成功攻克工艺瓶颈,达成单波 200G 的技术飞跃,其 1.6T 产品更是领先行业 12-18 个月。这一成果直接改写了光通信领域的技术竞赛格局,工业富联从单纯的 " 制造执行方 " 华丽转身为技术迭代的 " 联合设计者 ",彻底摆脱了以往被动跟随的局面,开启了引领行业创新发展的全新征程。

工业富联的终极目标,是将自身先进的制造模式与技术标准向全球输出,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 " 制造范式 "。

但与此同时,工业富联目前仍面临深层海外风险,这一风险的核心源于其 " 根植中国、管理全球化供应链 " 的本质属性。

在 " 去风险化 " 与 " 科技脱钩 " 的叙事下,即便它反复强调自身 " 全球性 ",在部分西方政策制定者眼中仍被视作中国制造业代表,被迫卷入选边站队,极易成为政治打击目标。

而中美科技脱钩更是其 " 生存性风险 ",由于核心客户美国科技巨头与核心市场高度集中,一旦中美关系恶化,美国若采取更严厉技术出口管制、加征关税甚至将其列入 " 实体清单 ",将直接切断其与美国技术、软件及客户的联系。

且美国推动的制造业回流与友岸外包,正鼓励苹果等客户将产业链转移至印度、越南,长期将稀释其订单份额。

同时,全球宏观经济衰退加剧市场风险,其营收高度依赖亚马逊 AWS、微软 Azure 等云计算巨头及苹果的资本支出,经济衰退下企业削减 IT 和设备投资会直接导致订单减少、营收下滑,而智能手机、PC 等消费电子市场景气度下行,还会拖累 " 智能移动终端 " 业务。

此外,海外产能转移也面临巨大挑战,印度、越南等地的运营效率、产业链配套、工人技能水平短期内难与中国相比,导致成本上升、良率下降,直接侵蚀利润率,形成 "China+1" 战略的永久性成本抬升。

所以,工业富联的野心虽然很大,但是在当今世界局势下,想要 " 两头吃 "," 左右逢源 " 的背后的难度也不小,而这都对高层的掌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工业富联 ai 基础设施 网络设备 产业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