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这个曾经凭借隐藏式门把手掀起新能源车设计潮流的车企,如今却因门把手问题站在风口浪尖。
据外媒 "bloomberg" 报道,特斯拉正在重新设计门把手,而起因是部分车主反映,电子门把手失灵导致无法开门,甚至孩子被困车内需破窗逃生。
截图:bloomberg
目前,美国相关机构对部分特斯拉电动汽车可能存在 " 电子门把手失灵 " 的问题展开调查,涉及车辆约 17.4 万辆。如果最终认定门把手问题对车辆构成不合理的风险,相关车辆将面临召回。
特斯拉是带火隐藏式门把手设计的汽车品牌,2012 年特斯拉 Model S 推出之后很快被其他车企效仿,如今却因为自己的 " 招牌设计 " 而陷入召回风波,颇有讽刺意味。
不仅如此,媒体 " 明镜 Pro" 透露,预计近期将完成门把手强制标准(即国标)草案讨论,可能对全隐藏式门把手直接一刀切禁止使用,允许使用半隐藏式及传统门把手,且必须带有机械冗余,同时会给一年的过渡期,预计按 2027 年 7 月执行。
换而言之,如果这条信息属实,那么不出几年,全隐藏式门把手设计将彻底凉凉。
国内对于全隐藏式门把手的争议一直存在,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执一词,始终未能说服对方。尽管如此,越来越多新推出的新能源车采用全隐藏式门把手设计。
在电车通看来,隐藏式门把手无疑是存在争议的设计,甚至可以说没有 " 之一 "。
按照大部分车企的说法,全隐藏式门把手设计的直接好处是降低汽车风阻和能耗,提高整车颜值,即便成本比传统机械门把手高也值得投入。然而,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则是 " 弊大于利 ",冬天可能会出现门把手结冰,难以开门的情况。很多纯电动网约车采用全隐藏式门把手,但电商平台畅销的 " 开门提示贴 " 表明,不是所有车主都能理解隐藏式门把手的使用方法。
截图:淘宝
尽管隐藏式门把手设计在理论上存在一定优势,但在实际用车过程中,其带来的种种不便与麻烦,往往远超这些优势所能提供的益处。
当然,争议声音最大的还是全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问题。
除了像特斯拉这种出现电子门把手失灵的情况之外,车门把手夹伤儿童手指的情况时有发生。更值得关注的是,要是隐藏式门把手在事故后弹不出来,这将是一个严重的安全隐患,这可是关乎生死的关键大事。
电车通留意到,车企近年来加强了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宣传,在碰撞测试之后、或处于冰冻状况下,门把手都可以弹开,不过以下两个数据表明,隐藏式门把手在碰撞之后并没有那么高的稳定性。
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数据显示,2024 年因车门把手故障导致的交通事故同比增长 47%,其中隐藏式门把手的占比高达 82%。
中保研碰撞测试显示,配备电子门把手的车型在经过侧面碰撞后,车门弹出成功率仅为 67%,远低于机械门把手的 98%。
图源:电车通摄制
汽车任何一个零部件都事关安全,为什么传统机械平拉式门把手一直被市场认可?因为这是经过多次事故教训后积累的宝贵经验。
根据《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草案,所有新车必须配备 " 双保险 ",在电子系统瘫痪之后,乘客也能通过机械装置手动开门,应急拉手的造型、高度、大小都有相应的规定。
设计创新可贵,但安全底线不可触碰。
任何行业都有一个类似的发展周期,初期企业们没有明确的方向,所以产品设计千奇百怪,充满了各种创意。但行业成熟之后,产品从硬件到外观难免会趋同。
大多数设计的变化都能够提升用户的驾驶、乘坐体验,但可怕的是,一种设计成为主流后,会引起其他车企的效仿,成为高端、上档次的象征,最终导致消费者没有别的选择。
隐藏式门把手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
图源:一汽丰田官方
电车通试驾过不少采用全隐藏式门把手的新能源车,对这些车型的门把手设计都有着类似的感受 —— 看着很新潮,用起来比较繁琐。
丰田 bZ3 的内翻式门把手在业内中算是吐槽比较狠的设计。电车通跟多个驾驶丰田 bZ3 的网约车司机交流过,发现即便是在车门贴上提示语的情况,他们仍需要花时间与很多乘客解释怎么开门,甚至还碰到过乘客手指卡在门把手缝隙里的情况。
一旦全隐藏式门把手设计退出市场,车企将不得不重新审视并调整其产品设计逻辑。他们可能会更多地转向成本更低的传统机械式设计,或者选择同样具有极简风格的半隐藏式设计,以在美观与安全之间找到平衡。
图源:小米汽车官方
半隐藏式门把手设计应该是一个比较完美的折中方案。你可能会想到小米 SU7 采用的这种设计,但首批采用半隐藏式门把手且体验良好的新能源车,在电车通看来是大众 ID. 系列。
以大众 ID.4 CROZZ 为例,在日常情况下,门把手内部有一个电开关,触感类似与日常的后备厢按键,轻轻一按就可以打开,遇到紧急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硬拉的机械方式直接解锁,钥匙孔同样得到了保留,各种场景下的开门需求都照顾到了。
电车通留意到,今年越来越多新车都采用半隐藏式门把手设计,比如问界 M8、奇瑞风云 A9L、比亚迪海豹 06、埃安 UT、一汽奥迪 Q6L e-tron,还有即将发布的岚图泰山等等。这些车型涵盖了不同的国系和市场定位,从国产到合资,从轿车到 SUV,半隐藏式门把手正逐渐成为汽车设计的新趋势。
图源:工信部
当然,汽车的开门方式远不止半隐藏式门把手和传统门把手。例如,刷卡进入、面部识别等技术也在一些车型上得到应用,问界 M9 甚至推出了 " 隔空开门 " 功能。这些开门方式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情绪价值,让消费者感受到这款车的科技价值或者豪华价值。
但从整个市场来看,这些相对夸张的开门方式不太可能成为主流。半隐藏式门把手和传统机械门把手,更有可能成为未来市场的两大主流设计。
电车通查询了众多网友对 " 汽车伪需求设计 " 的吐槽,发现除了隐藏式门把手之外,实体按键、AR-HUD、全景天窗等也曾饱受诟病。然而,从当下的视角来看,这些曾被贴上 " 伪需求 " 标签的功能,经过技术的不断迭代与优化,如今已逐渐摆脱了这一负面评价,开始为用户带来实实在在的体验价值。
以实体按键为例,在车载大屏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后,原本用于调整空调、音量、雨刷的实体按键大多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中控屏操作或语音控制。物理按键最大的优势在于盲操作,驾驶者无需转移视线查看屏幕,仅凭触感即可完成操作,且按键的反馈清晰有力,能有效避免驾驶分心。
但现在,语音交互技术已发展得相当成熟。电车通在试驾多款新能源车时发现,基本不存在语音识别不精准的问题,已经基本弥补了实体按键取消带来的不便。对于普通话不流利的用户,大部分车型也保留了空调等常用功能的物理按键。
再比如,后排多屏设计也会被部分网友认为是 " 伪需求设计 ",而电车通留意到,如今在车内办公或者娱乐的用户真的越来越多,而且不少车型开放了应用生态,能够提供玩游戏等以前不敢想的体验,后排多屏设计逐渐展现出其价值。
归根到底,不同用户对汽车的需求千差万别,对于哪些配置属于 " 伪需求 " 的看法也各不相同。哪些功能会受到消费者青睐,哪些会被市场淘汰,最终还是要交给市场来评判。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汽车行业中确实存在个别车企因自身核心竞争力不足,试图通过创造需求、虚构用户需求、增加产品卖点等方式来吸引消费者。电车通认为,唯有做好三电、辅助驾驶、智能座舱、人车交互等核心体验,车企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保持长久的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
(封面图源:电车通摄制)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