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9 日傍晚,户外品牌始祖鸟联手艺术家蔡国强,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脉江孜热龙地区(海拔约 5500 米)启动《升龙》艺术烟花项目。现场视频显示,蔡国强通过火药爆破在山脊点燃三幕烟花,以 " 升龙 " 动态景观象征东方龙文化中的 " 吉祥 " 与 " 生生不息 "。这场看似兼具艺术感与文化意义的活动,却未如预期收获赞誉,反而在户外圈层与网友群体中掀起巨大争议,再次将始祖鸟推向 " 背离核心价值观 " 的舆论风口。
为对冲潜在的争议风险,主办方在活动后迅速公布了一系列 " 环保措施 ",试图证明项目对高原生态的 " 低干扰 ":
• 材料与风险等级:明确《升龙》项目所用烟花彩色粉为生物可降解材料,声称已通过国际奥委会及日、美、欧洲等地燃放验证,污染物排放符合环保标准;同时将燃放等级定为 V 级(最低风险等级),强调噪音与光污染远低于常规夜间焰火,可避免对环境及公众造成额外干扰。
• 全链条生态保护方案:针对喜马拉雅山脉脆弱的自然环境,项目团队提出 " 预防—监测—恢复 " 三步方案:燃放前转移牧民牲畜至安全距离,并通过盐砖引导鼠兔等小型动物离开燃放区;燃放后立即清理残留物,对受影响的草甸、农田进行翻土与植被修复,承诺 " 不留生态隐患 "。
从表面看,这些措施似乎覆盖了生态保护的关键环节,试图以 " 科学合规 " 的形象化解外界对 " 高原炸山 " 的担忧。但事实证明,这份 " 环保背书 " 并未打消质疑,反而因细节模糊、缺乏公开验证,成为争议升级的导火索。
环保质疑与品牌傲慢的双重不满
尽管主办方主动释出环保信息,该项目仍引发全网范围的争议,核心矛盾集中在 " 生态风险的真实性 " 与 " 品牌价值观的背离 " 两大层面。
环保说辞难抵 " 脆弱高原 " 的现实顾虑
网友与户外爱好者的质疑,直指喜马拉雅山脉 " 不可承受的生态脆弱性 " ——这片区域的土壤层薄、植被恢复周期长、野生动物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任何轻微干扰都可能引发连锁生态问题。具体质疑点集中在三方面:
• 材料效能的 " 纸面承诺 ":主办方强调 " 生物可降解材料 " 符合国际标准,但未公示具体的检测报告,也未说明在高原低温、低氧环境下,材料的降解速度是否会受影响,是否存在 " 降解不完全 " 的残留风险;
• 物理干扰的隐性伤害:即便燃放后进行植被修复," 火药爆破 " 对山脊土壤结构的冲击、翻土过程对草甸根系的破坏,都可能对高原生态造成长期影响,而主办方未提及相关的生态影响评估数据;
• 野生动物的潜在惊扰:" 盐砖引导小型动物离开 " 的措施看似贴心,但未解释如何确保所有目标动物均被引导,也未说明烟花爆破的瞬间噪音(即便低于常规焰火)是否会对远处的珍稀野生动物(如藏羚羊、雪豹等)造成应激反应。
多数质疑者认为,主办方应公开更详细的环保措施细节(如检测报告、生态评估表、修复进度计划),而非仅以 " 符合标准 "" 已采取措施 " 等模糊表述搪塞,这种 " 选择性透明 " 反而加剧了公众对 " 生态作秀 " 的怀疑。
业绩大涨下的 " 初心背离 "
此次争议之所以引发核心用户的强烈不满,更在于事件背后暴露的品牌态度——与始祖鸟早年塑造的 " 热爱自然、敬畏户外 " 形象形成尖锐对立,叠加品牌近年的转型趋势,让用户感受到明显的 " 傲慢与背叛 "。
从商业数据看,始祖鸟近年正处于业绩扩张期。根据其母公司亚玛芬体育 2024 年年报,始祖鸟去年业绩大涨 36%,收入达 21.94 亿美元(约合 156 亿人民币);而亚玛芬于 2024 年 2 月上市,安踏集团持有约 42.52% 股份,商业层面的成功显而易见。但业绩增长的背后,是品牌对核心用户的持续 " 疏离 ":
• 价值观的割裂:早年始祖鸟以 " 专业户外装备 " 立身,通过冰川保护项目、旧衣回收、无痕户外倡导等行动,与核心用户建立 " 敬畏自然 " 的价值观共鸣;如今却为了艺术营销与高端化形象,在生态脆弱的喜马拉雅山脉举办 " 炸山烟花 ",即便有环保措施,也与用户认知中 " 最小干扰自然 " 的户外精神相悖;
• 态度的敷衍:面对全网质疑,品牌未作出任何正式回应,仅默默删掉相关视频——这种 " 回避式处理 ",与早年积极回应用户诉求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被用户解读为 " 重视流量与商业利益,轻视核心用户感受 " 的傲慢;
• 转型的迷失:结合近年品牌趋势,始祖鸟已逐渐从 " 户外工具 " 转向 " 身份符号 ",门店陈列以 " 厅局风 ""EMBA 校服 " 等城市通勤款为主,专业户外属性弱化,价格却持续飙升。此次烟花事件,更让用户确信:品牌已在商业化浪潮中忘记初心,将核心用户的 " 自然信仰 " 抛诸脑后,转而追逐更具消费力的 " 高端生活方式群体 "。
户外品牌的 " 高端化 " 不应以 " 初心 " 为代价
始祖鸟的此次争议,并非孤立的营销事故,而是整个户外行业 " 高端化陷阱 " 的又一案例。近年来,随着户外热兴起,北面、哥伦比亚等传统户外品牌纷纷向 " 时尚化 "" 高端化 " 转型,试图拓展消费市场,但多数品牌都面临 " 核心用户流失 " 的风险——问题的根源在于,许多品牌将 " 高端化 " 等同于 " 价格上涨 + 潮流营销 ",却忽视了户外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与自然共生的价值观,以及对核心用户的尊重。
反观行业标杆 Patagonia,其成功恰恰在于 " 价值观先行 ":公开反对快消主义、将全部利润投入环保、持续强化专业户外属性,即便拓展城市户外场景,也始终以 " 环保材质 "" 耐用设计 " 为核心。这种坚守,不仅未限制品牌发展,反而让核心用户更忠诚,新用户因 " 社会责任 " 产生认同——这证明,户外品牌的 " 高端化 ",应是 " 价值观的深化 " 而非 " 初心的背离 ";应是 " 用核心信仰吸引新用户 ",而非 " 为讨好新用户抛弃老用户 "。
对始祖鸟而言,此次争议的本质不是 " 环保措施是否到位 ",而是 " 品牌是否还坚守户外精神的初心 "。即便烟花项目的环保措施最终被验证合规,也无法挽回核心用户对品牌价值观的信任——因为用户不满的,是品牌从 " 自然的守护者 " 转向 " 自然的干扰者 " 的角色转变,是从 " 与用户同行 " 转向 " 与用户背离 " 的态度转变。
忘记初心的品牌,终将失去灵魂
喜马拉雅山脉的烟花早已熄灭,但始祖鸟面临的信任危机远未结束。这场争议留下的核心命题的是:当户外品牌在商业上取得成功时,如何守住 " 敬畏自然、尊重用户 " 的初心?
对始祖鸟而言,删除视频无法消除质疑,沉默也不能平息不满。若想挽回核心用户信任,需要的不是敷衍的公关话术,而是真正的反思与行动:公开详细的环保数据以回应生态质疑,正视核心用户的价值观诉求,重新将 " 专业户外 " 与 " 自然敬畏 " 纳入品牌战略核心。
对整个户外行业而言,始祖鸟的教训值得警惕:户外品牌的 " 高端化 " 从来不是靠价格、潮流标签或艺术营销堆砌,而是靠数十年如一日对初心的坚守——因为真正支撑品牌长久发展的,不是短暂的流量与利润,而是核心用户对品牌价值观的认同,以及品牌与自然共生的精神灵魂。一旦失去这些,再绚烂的 " 烟花 ",也只是转瞬即逝的狂欢;再高端的 " 标签 ",也终将沦为没有根基的泡沫。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