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孩子都没人学医了
担忧未来医疗整体业务素质会下滑
令人担忧,医生的孩子都不喜欢学医了,中产家庭也不喜欢学医,各地高分状元、学霸更不喜欢学医,因此,部分学者和自媒体大咖很担忧未来医疗整体业务素质会下滑。
近日,河南一名医生透露了一个现象,他表示:" 我们是八十年代末毕业的医学院本科生,全班 97 位同学,到目前为止,没有听说谁让孩子再学医。虽然我们班出了很多名医、院长等,但下一代都远离了医疗行业。包括我们家,祖上都是干医的,我们兄弟姐妹也都是学医的,现在我们的下一代没有一位是学医的。"
山东一名医生则透露:" 我所在城市的人民医院及中医医院,上到医院院长下到各科室主任及普通医师,其近 10 年来参加高考的子女,没有一个是报考医学院校的,如今已是医不过二代的时候了!"
医生的孩子不愿学医,那些高中学霸也不愿学医。
9 月 15 日,安徽宣城某高中一名班主任就在论坛探讨了这个现象,他表示:" 我们班前十名的学霸,只有一个进了医学院,其它都学了新工科,中文等专业更是一个都没有,现在是什么火学什么,医学和人文社科,学霸们不想学。"
对于以上种种现象,河南某知名自媒体大咖、学者就深表担忧,他认为未来医生的整体业务素质可能会大幅下滑。
在一篇长文中,他论述到:" 常常看到有人说医生:你不干有大把的人干。确实是这样,以前优秀的学生都愿意报考医学院校当医生。这几年,随着医生的名声急,报考医学的孩子尤其是学霸,少了很多,医学院校的分数线也在走低,这意味着不需要多好的成绩也能读医学。"
" 众所周知,医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积累丰富的知识,这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医生。如今的现状导致学医的门槛降低,必然会导致医生水平的整体下降,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可能医疗水平的整体降低。"
学霸不愿学医,医生的孩子也不愿学医,家庭条件好的也不愿学医,学医难道成了苦差事?
其实,笔者也深有感触,部分医生可能真不如以往,以前内科四大穿刺,哪个医生不会做?现在有些新入科的小医生见都没有见过,一说待会穿刺抽胸水,赶紧检查超声、定位,甚至去超声科穿刺,以前都是高年资医生叩诊定位,床旁穿刺,不得不说,现在的部分新医生确实技术很生疏,不知道这是不是跟学霸不愿意学医有关。
家长:女儿超一本线 80 分学的医,现在后悔了
医生的体面和尊严在哪里?
据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医师希望子女报考医学院或从医的意愿普遍较低,10 年前,不希望子女报考医学院或从医的医师比例高达 78.01%,今年更是接近 90%。
我们做了一个小调查,其中 " 执业环境变差,医闹频繁,超负荷工作 "、" 起步薪酬低,医路漫漫成才难 "、" 学历要求高,高不成低不就 " 这三个成为了医生不让自家孩子学医的主要原因。
对此,兰州某三甲副主任医师徐吉喆就曾表示,一些家属缺乏基本医疗知识,对治疗期望值过高,认为医院就该是起死回生的地方,往往忽略了医疗的高风险性,这让医患关系变得难以和谐。尽管 " 医闹 " 现象眼下有所缓解,但时常爆出来的伤医案、讹诈案、患者查百度乱指挥,医务人员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会让很多人对这个职业望而却步。
医生的孩子不愿学医,这是因为医生最清楚医疗这个行业,有一些不清楚医疗行业的家长,让孩子学了医,事后后悔的也不少。
今年 8 月 21 日,山东一名家长就直言表示:" 女儿以超过一本线 80 分,读了个本硕,神经系统解剖图画了很多,虽然如今在三甲大医院工作,但很后悔学医,付出太多,和收入不相称。"
" 我怕别人知道我是医生,也害怕在填职业时写医生,这个职业没有尊严和自豪感。" 这是笔者在评论区看到的另一条留言。这名医生说他这个月连续被患者网暴、投诉,他都开始自我怀疑了,感觉自己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患者。
对此,近日,江苏一名副主任医师就深度剖析了医生目前所处的尴尬境遇。
他说道:" 曾经的医生,职业崇高,受人尊敬,如今落到这步田地。医生每天都在小心翼翼地为患者诊治,唯有希望以最简单的手段、最经济实惠的方案,治愈患者的疾病。但医学也有局限,医生不是神仙,疾病的转归有时一不如意,患者家属就投诉或者网暴医生,医生能不失眠或者抑郁吗?医生能轻松吗?"
" 我认识一个年轻医生的父亲,这个父亲说他是 70 后的农民,耗尽一切培养孩子学医多年,为的就是让孩子过得比父辈更好,但是呢,孩子已毕业工作多年,依然还是困难户,还是离不开他父亲的支持,生活压力大,连女朋友都不敢找。"
是呀,一个农村家庭培养一名医生非常不容易。从本科、硕士、博士,到一名成熟的医生,近 20 年的学习锻炼,家庭要投入多少钱?自己要投入多少精力?这些账都无法计算。现在部分医院降薪,甚至拿不上工资,还要父母负担着,医生容易吗?医生的父母容易吗?
国家卫健委:广大医务人员辛勤劳动,作出巨大奉献
医生的体面和尊严何时能到来?
一句话,医生的巨大付出理应被全社会看见。
9 月 11 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 " 十四五 " 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 " 十四五 " 时期卫生健康工作发展成就有关情况。
在会议上,雷海潮主任介绍到,卫生服务人力资源不断扩增,到去年年底已达到 1578 万,这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卫生健康服务创造了良好条件。此外,在服务过程中注意服务效率的提升,大量开展微创手术、日间手术,很多患者可以在 24 小时内、不用多住院就可以完成手术治疗,这极大方便了患者,也提升了效率。
雷海潮主任还提到," 我们以相对较少的资源投入获得了较高的卫生服务产出,这期间广大医务人员辛勤劳动,作出了巨大奉献。"
投入的资源是少的,卫生服务产出是较高的,广大医务人员辛勤劳动,作出了巨大奉献,这句话一下子让医生朋友们泪目了,因为国家知道医生辛苦不容易,这份安慰和表扬让医生群体心里好受了不少。
但是,光表扬还是不够,我们要给医生真正的体面和尊严。
需要说一句,医生是医疗行业的核心,也是医改的主力军。解决看病难,关键在医生。如果不能充分调动医生的积极性,医改就很难成功。因此,提高医生的薪酬待遇,尊重医生的劳动价值,是增加好医生供给的重要手段。只有最大限度解放医疗生产力,增强医疗卫生行业的资源动员能力,创造有利于好医生成长的社会环境,看病难才能得到根本缓解。
另一方面,给医生体面和尊严,还要让患者解除对医生的误解和敌视。
我们时常看到有人会问:假如患者做手术不送 " 红包 ",医生会不会故意做坏?
其实,这是一个 " 伪命题 "。作为医生,谁都想妙手回春,没有人想把病人治坏。至于有的病人没有获得满意疗效,甚至发生了医疗事故,大多是客观因素造成的,而非医生主观故意。
所谓医术是医生立身之本,谁敢拿患者的生命开玩笑,谁就是拿自己的名誉开玩笑。一旦上了手术台,医生的心中就不会有任何杂念。患者命悬一线,吉凶未卜,医生如履薄冰,怎么可能会故意让手术失败,甚至还恰到好处地留点 " 病根 " 呢?这不仅在技术上很难把握,而且在主观上也不符合常理。
所以,也请患者放下对医生的偏见和误解吧!
我们渴望,属于医生的体面和尊严能及时到来,这样才能让喜欢医学的孩子勇敢学医,从而没有后顾之忧!
撰文 | 阿拉斯加宝
编辑 | 阿拉斯加宝
●
●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立刻下载梅斯医学 APP!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