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家有犬子易上火,时不时就会口腔溃疡,用那个蜂胶口腔膜效果还不错。这天又接到指令,让回来的时候给捎一盒,于是下班的时候专门绕了点路,到楼下的药店去买。
很快便在西边的那家小药店买了一盒,16 元。都离开药店了,又觉得一盒是不是有点少,却懒得再返回去,正好相邻不远也就几十米开外的东边还有一家药店要路过,便决定在这家药店再买一盒。
顺利拿药付款,一看电子医保卡的付款金额,居然是 18.5 元,瞬间便大吃了一惊——
这价格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几十米的距离,两块五的差价,都能在旁边的超市买一家三口一顿饭的面条了。
随口问收银员咋比旁边药店贵,人家不置可否,懒得理会。
我当时也怕两盒药的品牌规格不一样,冤枉了人家店家,也就没再多问,悻悻返回。
▲(图:网络)
回家把两盒药拿出来仔细对比,发现品牌完全一样,都是紫竹牌;规格也完全一样,都是 20 片装,甚至连生产日期都很相近。
也就是说,完全是两家药店的价格差异了。
同样的一盒药,药价也就十几元 ,这就出来了两块五的差价,价差比例都超过 10% 了。如果更贵的药,更多的药,这账都不敢算。
想起来以前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东边这家药店买药,一下子肉疼得不行。
二
我不敢算的账,很快就在一个邻居那里得到了证实。
无意间和这位邻居说起相邻的两家药店价格差异的事,邻居说,你这一盒药差了两块五都算少的了,你知道我买药的时候发现差了多钱,说出来吓你一跳!
邻居家里有慢性病老人,买药的次数比较多,早就发现了两家药店存在的 " 巨额 " 价差。她说,同样品牌同样规格的一盒心脏病药,西边那家药店卖八十多,东边这家要上百。同样规格的非甾体抗炎药,西边那家药店卖 38,东边这家要 45。
三
闻听此言,我简直惊掉了下巴。原来,这两家药店的价格差异由来已久,而我一直还在当冤大头。
不妨来看看这两家药店有什么差别吧。
东边的药店,店面规模小,大概只有十来个平方。店名也不常见,据说也是连锁的,但这么多年我也就在我们楼下见过这一家。
西边的药店,规模要大很多,至少有东边药店的四倍大。而且,这家药店是西安本土诞生的著名连锁医药企业,大街小巷随时可见,公开资料显示省内外连锁药店上千家。
两家药店,都实行会员制,会员价大概都能便宜点;两家药店,都可以刷医保卡。最大的区别,是西边的药店,可以走医保统筹,而东边的并不能,只能掏自己的腰包。
四
这便让人忍不住对照现实浮想联翩了——
明明东边的药店比西边的贵很多,为什么还能规模做得大,生意更好?
除了像之前的我那样,只管稀里糊涂买药却不去关注价格的人大有人在,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大概就是东边的药店可以医保统筹报销吧。
根据西安市的医保统筹购药相关规定,职工医保年度累计自付 300 元后开始报销,每年最高报销 2000 元(含医院门诊),甲类药报销 65%,乙类药需先自费支付 10% 后再报销 65%,算下来实际报销 58.5%。
老百姓一般也不知道啥是甲类药啥是乙类药,反正就是觉得大头都能报销。于是,哪怕东边的药店贵很多,只要能报销,便都会下意识地 " 优先选择 " 可以医保统筹支付的药店。
但是,医保统筹是有 300 元的门槛的,还有上限,如果用药量大的话,是不是划算还真不好说。而且,同样的药如果价差超过 30%,在东边的大药店走统筹,买下来未必比西边的小药店划算——统筹,又不是全统筹,还要自费支付百分之三四十甚至四五十呢!
这是消费者买药到底怎样更划算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同样的药,相邻的药店,有统筹的比没统筹的卖的贵那么多?
按理说,大型连锁药店采购量大,能用更优惠的进价拿到药,门面的单平米租金也是一样的,规模大意味着药品种类多销量也大,而且,小药店一般也得两个人倒班,面积大四倍的药店四五个人倒班完全能拉开,人员成本反倒更低。从成本角度来说,大一些的药店还真未必有小药店的高。
但是,偏偏东边能走统筹的价格,就是比西边不能走统筹的要贵很多。
药店买药可以统筹报销,本是政府部门给在保老百姓的民生福利,但是,能统筹的药店却把价格抬上去,薅的是谁的羊毛割的又是谁的韭菜?
来源 / 今西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