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家居小馒头
随着新《土地管理法》的深入实施和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全面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进入规范化新阶段。以往违规占地、超标建房等乱象得到有效遏制。
然而,宅基地使用权继承的规则也发生显著变化,与传统 " 房地一体继承 " 认知形成差异。根据现行法律法规,以下 3 种情形下,子女将无法继承宅基地使用权,即便登记过户也无效!
1、户口迁出本村集体的子女:
我国宅基地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使用权仅赋予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如果子女户口已迁出农村,那就失去集体成员身份,便无权继承宅基地使用权。不过,依据 " 地随房走 " 的原则,这类子女可继承房屋,并暂时使用宅基地。
但是,房屋损毁或丧失居住功能后,村集体有权收回宅基地。并且,继承房屋不得翻建、扩建。
2、已独立分户且拥有宅基地的子女:
按照 " 一户一宅 "的规定,如果子女已分户并拥有自己的宅基地,再继承父母宅基地将违反 " 一户多宅 " 的政策。
但是,只要父母的房屋完好,子女可继承房屋所有权。
同样的,可以暂时使用宅基地,不能翻新、扩建。房子毁坏之后,宅基地就要被收回。
3、父母房屋属于违建的情况:
未经合法报建、占用耕地或超面积建设的房屋。因为无法完成确权登记,不属于可继承的合法财产。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只有合法财产才能被继承。
因此,即便子女户口仍在本村,也无法继承此类宅基地使用权,违建房屋还可能面临拆除风险。
哪些情况户口可以迁回农村?
随着农村户口所关联的宅基地、承包地、集体收益分配等权益价值不断提升。很多当前户籍政策也逐步放宽,符合以下条件的人员可申请将户口迁回原村集体:
1、退役军人:
在服役期间迁出的农村户口,在退役结束后可以恢复农村户籍,当地官方应予以协助办理。
2、农村籍大学生:
因外出就读迁出户口的农村学生,等大学毕业之后,可以选择将户口迁回原籍。
3、夫妻投靠与子女投靠:
夫妻一方为农村户口,另一方可以申请迁入;如果父母仍为农村户口,子女也能通过投靠方式迁回。
4、保留宅基地的城镇人员:
因为就业等原因转为城镇户口,但在农村仍拥有合法房产。并且,符合村庄相关规定的人员,可申请户口回迁。
文末总结
在此提醒,原有农村户籍人员在考虑户口迁移时需谨慎抉择。目前,城市户口附加福利优势逐渐减弱,而农村户口所蕴含的权益日益凸显,妥善保留农村户籍,对维护个人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