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昨天
【网观西安】在大雁塔下,听见城市回响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不必买票,无需正装,只要站在大雁塔下,你就能听见整座城市的回响。

夜幕垂落,大雁塔北广场上人潮渐密。当 2025 西安交响乐团大雁塔户外公演的灯光亮起,一串音符划开夜空——那一刻,男女老少、本地市民与远方游客,脸上都映着同样的光:那是对音乐的期待,对城市的认同。

这早已不只是一场演出,更是一种气质的流露,一场城市的呼吸。音乐,这一艺术活动是如何一点点渗入城市的毛细血管,最终成为她最具温度的名片?

九月末的西安,阴雨连绵。大雁塔静静立于雨夜之中,如一位沧桑而温和的见证者。塔下,人如潮水般从街巷中涌出,齐聚在户外公演的舞台四周,撑伞静待——这一切,都只为一场与音乐的一年之约。

灯光渐次暗下,人声悄然平息。西安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张国勇缓步上台,只轻轻抬手,数万人的视线便齐齐凝聚于那根细细的指挥棒上。突然之间,肖斯塔科维奇《节日序曲》辉煌的乐声奔涌而出,像一束光穿透暮色,瞬间点燃了这个雨夜。

你可曾听过唢呐在夜空中的嘶鸣?那一晚,身着蓝裙的张倩渊站在塔前,《百鸟朝凤》从她的唢呐中迸发——高亢处如百鸟争鸣,清亮婉转;磅礴时似风卷云涌,撼天动地。那一刻,仿佛真有鸟群自云端飞来,绕着这座千年古塔振翅起舞。

而后是人声的登场。《女人善变》《爱永在》《饮酒歌》…… 当石倚洁与吴桐雨的歌声相继唱起,整个广场仿佛化作一座没有围墙的歌剧院。返场《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响起时,没有人指挥,没有人组织,数万人自发跟唱。歌声如潮水般漫过大雁塔的石阶,也漫过每个人心中的堤岸。

你说,西安凭什么把户外公演 " 玩 " 得这么不一样?不只是规模,不只是场地,更在于它让音乐真正走进了城市的心脏。

回想 2013 年,西安刚开始做古典乐户外公演时,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大众能够走进音乐厅,让更多人喜欢上古典音乐,或者说对古典乐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结果没想到,后来就变成了一年一演。尤其就全国来看,流行音乐的户外演出很多,但如此规格和标准的古典乐户外公演屈指可数。

不似坐在音乐厅,大雁塔户外公演更像是一种城市馈赠。不必拘泥坐着或站着,也没有着装礼仪的要求,你可以靠在朋友身边,也可以独自静立,在星空与塔影之间,享受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夜晚。

过去被看作小众的古典乐,正融入进城市生活当中。

从最初的十几万,到现在的 1500 多万次直播播放量。西安交响乐团的大雁塔户外公演,早已超越" 音乐会 " 的范畴,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一场年度的城市仪式。

艺术家们不再满足于剧场内的掌声,而是主动走向广场、走入人群,观众对于公演的热情也越来越高,不论天南海北,不管刮风下雨,依旧不影响他们与音乐、与这座城市同频共振。

更重要的是,它解锁了无可替代的天然舞台——大雁塔。这座塔与古典乐之间,似乎有一种天然的契合。它们同样古老,同样深沉,同样需要在静默中被听见。

背靠大雁塔这一世界级文化符号,公演将西方古典、中国传统、红色经典熔于一炉,在古老与现代交织的场域中,完成对 " 音乐之城 " 的形象书写。

十多年公益,免费开放,没有门槛,只有诚意。它既是对公众美育的现场教学,也是对城市文化政策的真实检验。它积累的不仅是观众,更是一种珍贵的" 文化社群资产 "。

正如越来越多品牌用 " 快闪 " 凝聚人气、试探市场,西安则以户外公演的形式,年复一年,彰显和巩固着这座城市的文化身份。于内,它塑造城市气质、凝聚社区认同;于外,它成为一张名片,一种身份,一段能被听见的故事。

当音乐真正深入城市的肌理,它便自然外化为一种吸引力,一种辨识度,成为让人" 想来、想留、想念 " 的理由。

前瞻的城市早已将音乐纳入顶层设计。维也纳用金色大厅与新年音乐会坚守 " 古典乐都 " 荣光;美国纳什维尔则依托 " 乡村音乐之都 " 的定位,打造音乐名人堂、唱片工作室集群和 CMA 音乐节,构建出完整的产业生态和鲜明的听觉标识。

那么西安呢?

在硬件层面,西安不断优化场地体系。从专业音乐厅到工业遗址改造的艺术空间,音乐有了更多发声之地。就像利物浦围绕披头士打造主题线路,每年吸引全球乐迷前来 " 朝圣 ",西安也正将音乐深植于城市脉络之中。

而品牌节事,则是城市营销的绝佳舞台。Coachella 音乐节让荒漠变身潮流圣地,蒙特勒爵士音乐节让瑞士小镇跻身世界地图。西安的大雁塔公演虽风格不同,但初心一致:让人们因音乐而记住一座城。

传播环境中,音乐自带破圈基因。短视频、社交平台进一步放大这种声量。西安的" 万人大合唱 "、南门乐队、阳台音乐会频频出圈,正因为它在古典底蕴中注入了现代情绪,在宏大叙事中保留了个体温度。

不能忽视的还有音乐带来的经济效益。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23 中国 " 演出+旅游 " 消费趋势报告》提到,大型演出期间,热门城市核心地段酒店溢价率最高超 40%,酒店、交通、餐饮、景区等因为演出的热度而产生比较明显的联动效应。大型音乐活动不仅直接刺激消费,更常成为区域更新的触媒——如伦敦东岸依托音乐实现老旧工业区的文化复兴。

更长远地看,当一座城市形成了音乐品牌,自然就会吸引产业链的聚集:创作、制作、演出、科技应用 …… 逐渐形成良性循环的文化生态。

▲西安南门城墙下各类乐队演出 图源:新华每日电讯

说到底,音乐是一种世界语言。它用节奏调动情绪,借旋律塑造个性,最终让一座城市被听见、被记住、被向往。

而西安,正用一场场大雁塔下的夜晚,谱写自己的声景诗篇。

来源 / 网观西安

相关标签

大雁塔 音乐 艺术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