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1 日,享界 S9T 的交付仪式没有选在豪华展厅,而是放在了超级工厂的冲压车间。北汽集团董事长张建勇带着工程师团队,在舒勒伺服压机旁给首批用户递上车钥匙,用户还能近距离观摩冲压焊装全流程,这种接地气的形式让华为的智能黑科技真正接上了用户需求。
在此之前,车企加科技公司的合作多陷两张皮困境。要么科技公司的技术被简单堆砌,要么传统车企的制造优势难以与智能体验融合。但享界 S9T 恰恰打破了这种僵局。上市 72 小时大定破万,30.98 万元起售的旅行车能有如此热度,核心不在于华为乾崑智驾 ADS 4、六合一全域融合架构这些黑科技本身,而在于这些技术被装进了一个懂用户的产品里。
比如旅行车用户最在意的空间与续航,享界 S9T 给出的答案精准戳中痛点。729 升后备箱能放下四口之家行李,增程版 1305 公里综合续航加 92 号汽油适配,解决了旅行途中的补能焦虑。这些细节设计,不是华为技术的单向输出,更像是北汽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与华为技术能力的双向奔赴。
更值得关注的是合作模式的突破。北汽与华为升级为战略共同体后,提出不分华为与北汽只为满足用户需求,并非空喊口号。双方投入 200 亿元建五大专属体系,从研发到供应链全链路打通,甚至张建勇与余承东亲自组建专属团队。这种打破部门墙的协作,让技术迭代不再受企业边界限制。比如享界 S9T 的晕车舒缓模式 2.0,就是北汽底盘调校经验与华为智能算法结合的产物,既保留了传统车企的操控优势,又融入了科技公司的用户体验思维。
此次工厂交付,更是将这种协作逻辑延伸到用户端。工程师直接交车,意味着用户遇到问题能直接对接研发人员,跳过传统车企的层层沟通壁垒。开放四大生产工艺,让用户看到一块钢板变整车的过程,本质是用透明化建立信任。要知道,传统国企车企很少会如此暴露生产环节。
当下新能源市场,技术内卷早已不是新鲜事,但很多产品仍停留在参数堆料层面。此次举动的启示在于,科技公司的技术优势需要传统车企的制造底蕴与用户洞察来落地,而传统车企的转型也需要科技公司的数字化能力来激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