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17 时前后,今年西北太平洋的最强台风 " 桦加沙 " 以台风级别在广东阳江海陵岛沿海登陆。这个环流直径达 1300 公里、体型超整个广东省的庞大气旋,曾在超强台风级别维持 77 小时,给我国华南沿海带来狂风暴雨。
受 " 桦加沙 " 影响,今天 12 时 55 分,广东阳江上川岛测到 65.1 米 / 秒的 17 级以上阵风,一举打破广东省内国家级气象站的风速纪录。
按目前我国实行的风力等级划定,将大于 61.3 米 / 秒的风速均定为 "17 级以上 ",这次上川岛录得的 17 级以上大风堪称超过风力定级上限的 " 爆表 " 大风。
" 桦加沙 " 集齐了秋台风 " 强度猛、影响广、风险高 " 的特征,网友甚至称其为 " 地表最强台风 "。秋台风为何多是 " 狠角色 "?" 桦加沙 " 真的是史上最强台风吗?
9 月 24 日,台风 " 桦加沙 " 登陆前卫星云图
秋台风为何这么 " 狠 "
9 月 21 日早晨,今年第 18 号台风 " 桦加沙 " 升级为超强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突破 17 级,成为 2025 年的 " 风王 "。这个源自菲律宾语、意为 " 跑得快 " 的台风,在两天内实现强度 " 四连跳 ",其爆发式增强并非偶然,而是秋台风特有的 " 体质优势 " 与环境条件叠加的结果。
历史上的秋台风从不缺 " 狠角色 ":2024 年台风 " 摩羯 " 三次上岸均保持超强台风级,创罕见纪录;1973 年超强台风 "Marge" 致超 900 人死亡、12.6 万间房屋倒塌;2016 年台风 " 莫兰蒂 " 登陆厦门后,一路向西北方向挺进,共影响 11 个省份。
9 月是台风平均生成强度最强的一个月份,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特聘专家朱定真指出,得益于海洋热力条件的季节性优势,秋台风强度普遍强于夏台风。台风形成需要满足洋面温度高于 26.5 ℃,且暖水层厚度大于 60 米," 进入秋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持续加热北半球热带洋面,此时海温达全年最高,洋面受热程度甚至优于夏季。" 朱定真说。
中气爱联合主创、复旦大学博士生傅正航补充,秋季海洋混合层加深,原本可能抑制台风增强的负反馈机制被削弱;且秋台风多生成于低纬度区域,靠近赤道的洋面能提供更持久的能量补给。
大气环境的 " 神助攻 " 更让 " 桦加沙 " 如虎添翼:秋季台风受南海季风影响减小,结构对称性更好,实力易提升;同时高层气流切片弱,风速、风向随高度变化小,台风云系能垂直完整发展。加上秋季海气界面温差大,感热与潜热输送效率高," 极强的高空流出条件就像炉子上的抽风机,让台风高速旋转 ",傅正航形象比喻。
秋台风的 " 狠 " 更体现其灾害影响上。入秋后,副热带高压南落,受其南侧气流引导,秋台风多呈偏西偏南走向,广东、海南等华南地区成为核心影响区——过去 76 年里,秋台风在广东登陆 72 次、海南 54 次。秋季冷空气活跃,与台风带来的暖湿气流交汇会加剧雨势、延长降雨时间,有出现极端降雨的可能;若恰逢天文大潮,风暴增水与大潮叠加,沿海更易现海水倒灌。朱定真强调," 秋季华南晚稻处于抽穗扬花期,同等级别台风造成的农业损失远超夏季 "。
年度风王并非 " 史上最强 "
" 桦加沙 " 登陆前后,网络上出现 " 强度接近地球上限 "" 登陆我国最强台风 " 等说法。从巅峰强度来看," 桦加沙 " 巅峰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 62 米 / 秒,实力其实并不突出,远逊于 2013 年巅峰风速 78 米 / 秒的台风 " 海燕 "、2014 年巅峰风速 72 米 / 秒的台风 " 威马逊 "。更不用说 1958 年的台风 " 艾达 ",记载其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达 110 米 / 秒。
从登陆强度来看," 桦加沙 " 也难以跻身 " 史上最强 " 行列,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仅有 13 级,还不及 2018 年达到 14 级的台风 " 山竹 "。2014 年的台风 " 威马逊 " 以 17 级以上强度强势登陆海南文昌,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2024 年的台风 " 摩羯 " 逼近海南岛时仍维持巅峰强度,最后以 17 级上岸,实力同样在 " 桦加沙 " 之上。
虽然 " 桦加沙 " 并非 " 史上最强 ",登陆后的 " 桦加沙 " 仍会与冷空气联手制造大范围强降雨,波及我国超十省区市。朱定真提醒,全球变暖背景下,海面温度升高让近年台风发展更迅速、强度不断增强,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趋势不容忽视。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也在为我国台风预报能力 " 加码 "。朱定真表示,"AI 在台风形态判别、相似案例匹配等方面的优势明显,能比传统人工方法更快处理海量数据。" 但他同时强调,精准预报需要综合多种手段,AI 是助力而非替代,仍需结合传统观测与专家经验。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