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铀市场正经历一个关键转折点,供应削减、需求飙升和地缘政治紧张共同作用,可能使其成为核能发展的瓶颈和地缘政治压力点。
据追风交易台消息,摩根大通 9 月 23 日的最新报告揭示了一个日益紧张的市场现实:一边是核能复兴和 AI 革命带来的爆炸性需求,另一边却是主要生产商的减产和地缘政治引发的供应瓶颈。
今年以来,铀的现货和期货价格已上涨约 5%。价格上涨的背后,是全球主要生产商如 Kazatomprom 和 Cameco 纷纷削减产量,而中国迅猛的核电建设与 AI 数据中心带来的巨大电力需求,正推动需求强劲增长。
深层次的风险潜藏在核燃料供应链和地缘政治的风险中。报告强调,西方国家在铀浓缩服务方面严重依赖俄罗斯,而美国旨在摆脱这种依赖的法案可能在 2028 年后造成严重的供应短缺。
供应缺口扩大,价格获强力支撑
根据报告,铀市场供应端正面临严峻挑战,这为价格提供了坚实底部。
供应紧张的核心原因来自主要生产商的战略性减产。哈萨克斯坦国家原子能公司 Kazatomprom 计划将其 2026 年产量削减 10% 至 7700 万磅。与此同时,加拿大矿业能源公司 Cameco 也将其 MacArthur River 矿区的产量从 1800 万磅下调至 1300 万磅。
更关键的是,过去用于填补缺口的次级供应正在迅速枯竭。来自政府库存和再浓缩的次级供应量占总供应的比例,已从 2021 年的 50% 大幅下降至 2025 年的约 15%,并预计到 2030 年将进一步萎缩。
报告分析认为,市场平衡预计将在 2028-2029 年左右实现,行业需要更高的价格来激励新的绿地项目投产。不过,由于美国和欧盟的公用事业公司目前仍持有约三年的库存,短期内尚无恐慌性采购的必要。
中国与 AI 引领需求强劲增长
与供应端的收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球铀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增长。报告预测,全球需求将从 2025 年的 1.88 亿磅增长到 2030 年的 2.30 亿磅。
中国正引领全球核电建设热潮。据新华社报道,据国际能源署报告今年年初介绍,全球正在建设的核电新装机容量超过 70 吉瓦,为过去 30 年来的最高水平之一,全球有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计划扩大核能在其能源系统中的作用。全球在建核电项目中,中国占大多数。
此外,一个全新的需求驱动因素正在出现: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这些高耗能产业正推动科技巨头转向核能。报告提到,Meta 已与星座能源公司(Constellation)签订了一份为期 20 年的虚拟电力购买协议(PPA),而亚马逊则从 Talon Energy 锁定了近 2 吉瓦的核电供应,为其 AWS 数据中心供电。
" 去俄化 " 与地缘政治风险
报告强调,比铀矿本身更紧迫的可能是浓缩环节的瓶颈,尤其是对俄罗斯的依赖。
下一代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s)需要高丰度低浓缩铀(HALEU),其浓缩度高达 20%,远超传统反应堆的 3-5%。报告预测,全球浓缩铀需求将从目前的每年 5000 万 SWU 增长到 2040 年的 7500 万至 1 亿 SWU。
然而,数据显示,2023 年俄罗斯提供了超过 25% 的外国来源浓缩铀(SWU)。随着各类法案开始限制贸易流动,如果 2028 年后俄罗斯供应完全中断,市场将面临 1500-2000 万 SWU 的巨大缺口。
对此,美国国会已拨款 27 亿美元,并辅以《通胀削减法案》(IRA)中的 7 亿美元,旨在提升本土浓缩能力。美国公司 Centris Energy 的目标是在未来几年内在其俄亥俄州工厂生产 350 万 SWU。
另一方面,全球铀矿供应高度集中。摩根大通报告称,截至 2025 年,哈萨克斯坦约占 40%,加拿大约占 20%,非洲(主要为纳米比亚)约占 12%。未来格局将发生变化:哈萨克斯坦国家原子能公司的储量预计在 2030 年后枯竭,而加拿大的地位将随着新项目的投产而上升。尼日尔等地的地缘政治动荡则为非洲供应增添了不确定性。
对于投资者而言,报告列出了一系列需要密切关注的关键催化剂,包括:美国战略铀储备的采购公告、Sprott 和 Yellowcake 等金融机构的购买活动、生产商的进一步减产、美国能源部(DOE)的资金决策,以及任何与俄罗斯供应中断相关的消息。这些因素将共同决定铀市场未来的走向。
~~~~~~~~~~~~~~~~~~~~~~~~
以上精彩内容来自追风交易台。
更详细的解读,包括实时解读、一线研究等内容,请加入【追风交易台▪年度会员】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