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2018 年,元气森林气泡水问世。在巨头林立的饮料市场,它没有陷入口味同质化的缠斗,而是用 0 糖 0 脂 0 卡的概念快速破圈,迅速成长为一家千亿人民币估值的独角兽。
这份成功,一方面是从包装设计到营销玩法,元气森林都能精准贴合年轻人的消费偏好;更关键的是,它精准击中了当下年轻人 " 想解馋又怕胖 " 的核心需求。
撑起这份 " 无负担甜蜜 " 的关键,正是元气森林最重要的财富密码:0 糖卖点的幕后功臣——赤藓糖醇。
而如今,又一个战略级的代糖新食品原料—— D- 阿洛酮糖获批上市。低 GI、不升糖、不破坏肠道菌群,还具备很多其他代糖不具备的 " 美拉德反应 " 等优势。
不只是奶茶、饮料的 0 糖市场要改写,或许整个 0 糖食品、餐饮市场都会被 D- 阿洛酮糖改变。
这届年轻人,
身体上要糖,嘴上却说不要
大健康时代下,餐饮消费更趋理性," 控糖 " 也从小众需求,成为了当下餐饮市场的主流饮食偏好。
2025 年上半年,我国 " 居民减糖指数 " 为 180,且该数字近三年连续增长,意味着我国消费者对减糖食品的消费热情正不断攀升。
尤其在年轻群体中," 无糖 " 已经成了不少消费者选购产品时的硬标准。农夫山泉的东方树叶和简爱的 0 糖酸奶在上市之初,都曾被评为 " 难喝 ",但这两年分别都成为了相关品类的销量冠军。
无糖茶、0 糖气泡水、0 蔗糖乳品、低卡烘焙等成为消费低迷环境下逆势增长的创新黑马。
不止零售端,新茶饮品牌们早已在行动。如霸王茶姬,就以 " 科学控糖 " 理念构建 " 低 GI 标识 " 和 " 营养选择 " 两大体系,推动茶饮行业健康创新;又如喜茶,去年 6 月发布 " 果茶控糖宣言 ",宣布 " 全面展开果茶控糖计划 " ……
但减糖并非简单的去掉糖分这么简单。糖是食品饮料的 " 美味芯片 "。美国调查记者迈克尔 · 莫斯在《盐糖脂:食品巨头是如何操纵我们的》一书中指出,糖可以给人类提供大量的能量,对于人体而言,甜味意味着能量,吃到嘴里会激发大脑分泌多巴胺,让人感到愉快和满足。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在自然界压根得不到那么多糖,也就没有进化出对过量摄取糖分的排斥机制。糖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味觉偏好。
所以减少糖容易,但减少糖之后风味和口感的丧失,往往成为食品饮料行业的两难抉择。现代的消费者既想要 " 无负担的甜 ",潜意识当中又不愿牺牲产品风味。如何能做到减糖不减甜,已经成为了大餐饮行业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
9 月 23 日,中粮集团旗下中粮生物科技、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联合研发生产的国内首个 D- 阿洛酮糖产品在北京正式发布上市。困扰食品饮料大餐饮行业的 " 减糖不减甜 " 世纪难题,终于有了新的解法。
历经 8 年上市,餐企疯狂加码
这款"超级代糖"什么来头?
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代糖已历经多轮迭代,每一代产品都在 " 甜度、健康、口感 " 中寻找平衡,但始终无法完全兼顾 " 还原蔗糖风味 " 与 " 健康零负担 " 两大核心需求。且此前的代糖无法产生美拉德反应,应用场景相对受限。
直到 D- 阿洛酮糖的出现,才真正打破了这一困境。
D- 阿洛酮糖是一种天然存在于无花果、猕猴桃等食物中的六碳酮糖,甜度约为蔗糖的 70%,热量仅为蔗糖的 10%;GI 指数约为 0,口感饱和度与蔗糖 / 果糖极接近。
除了天选的 " 低热量 ", D- 阿洛酮糖口感也更接近蔗糖,甚至还具备其他代糖不具备的显著优势:遇热可产生美拉德反应,低温酸性环境仍能保持稳定。
正因为如此,D- 阿洛酮糖大大拓展了代糖的应用场景,适配从茶饮到食品,再到烘焙、到小炒、甚至调味全场景。简单来说就是,可以帮助红烧肉泛起红亮光泽,让饼干、蛋糕呈现诱人焦黄色泽,让冰淇淋更顺滑,让糖果质地更细腻,让酸奶口感更清爽。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研究员黄建表示:" 这种既能满足味觉又健康的代糖产品,正好契合当下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有望引领新一代功能性代糖的消费趋势,成为无缝融入日常饮食的综合性健康减糖替代方案。"
在国际市场中,D- 阿洛酮糖早就有着 " 明星代糖 " 的称号,在美国等市场早已被广泛应用。根据研究机构 Global Market Insight 发布的数据,2024 年全球 D- 阿洛酮糖市场规模为 1.477 亿美元,预计 2025 年至 2034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 14%。
元气森林靠赤藓糖醇的 "0 糖密码 " 开启了千亿市值的狂飙之旅。而被业内认为比赤藓糖醇更具战略价值的 D- 阿洛酮糖上市,迅速引发餐企关注。不少品牌纷纷展露参与意愿,试图抢占这一新的市场机遇。
据悉,国民乳品企业蒙牛已顺利完成 D- 阿洛酮糖的中试阶段,目前已确定将启动规模化使用,这为 D- 阿洛酮糖的产业化落地提供了重要支撑。
发布会现场,更有霸王茶姬、去茶山、稻香村、蒙牛等多家头部餐饮企业代表到场,均对D- 阿洛酮糖展示了浓厚兴趣。霸王茶姬质量总监周四伟表示:"D- 阿洛酮糖产品的面市为低糖茶饮与烘焙行业打开了更多创新空间,也让消费者在不牺牲口感的前提下,获得更健康的‘甜蜜’体验。"
国家队入场,
用产业端思维解决 " 全民健康管理 " 问题
D- 阿洛酮糖的显著优势,不仅体现在其能近乎完美地还原蔗糖,更重要的,是与市面上已知的其他代糖相比,D- 阿洛酮糖更符合广泛意义上消费者对健康代糖的认知。
首先,D- 阿洛酮糖更天然。
此处的 " 天然 ",一方面是指 D- 阿洛酮糖天然存在于无花果、猕猴桃和小麦中,尽管含量极少,被称为 " 稀有糖 ",但仍是自然的产物。另一方面,D- 阿洛酮糖与果糖为同分异构体,它属于糖,制备过程也更天然。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生物技术中心主任王小艳介绍到,从提案审批到正式上市,中粮集团全程遵循流程标准,总耗时近 4 年。这一漫长的周期不仅是对产品品质的打磨,更是对其天然属性的严格守护,让这份自然甜从源头就具备可靠的科研基础。
其次,D- 阿洛酮糖安全性较高。以此次中粮发布的 D- 阿洛酮糖产品为例,发布会上,国家食品安全评估评审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特聘杰出教授王硕教授指出,健康人群连续 30 天摄入 D- 阿洛酮糖对血液和尿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与此同时,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单次随餐摄入 3 克及以上的 D- 阿洛酮糖,还能呈现更优的餐后血糖调节效果,有利于血糖控制;在肠道健康方面,低剂量 D- 阿洛酮糖干预不仅能避免对肠道微生态的破坏,还能通过促进有益菌增殖,维持肠道屏障功能,优化肠道健康。
口感更优、源自天然、安全验证,能为 D- 阿洛酮糖的市场接受度带来有益提升。
然而,作为刚刚启航的新产品,目前 D- 阿洛酮糖的价格仍然处于高位,约为蔗糖的 3~4 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餐饮企业的成本负担。
对此,中粮集团从客户实际需求出发,集结应用基础研究、产品研发、应用方案开发的全链条科技创新能力,不仅能提供优质产品,更能为餐饮企业带来一套更完善的健康用糖解决方案。
中粮生物科技淀粉糖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梁永红介绍,集团已开发出以 D- 阿洛酮糖为核心的调味糖浆,还可以通过添加甜菊糖苷、罗汉果苷等天然甜味剂或合成甜味剂,调配出多种风味。包装上,也可提供 330 毫升、750 毫升、1.1 公斤、6 公斤等多种规格,能充分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未来,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及技术的不断更迭,D- 阿洛酮糖的成本也将进一步降低。
"明年年底或者后年,我们是完全有信心把综合性价比能做到更好。" 梁永红说。她进一步表示,中粮集团已经做好了 D- 阿洛酮糖 2.0 版本的准备,这将进一步降低成本,使其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国际一流大粮商,
为何看上代糖的 " 小生意 "?
据中粮集团官网披露,截至 2024 年底,集团资产总额 7000 亿元,2024 年度集团整体营业总收入 6350 亿元,全球年经营量近 1.8 亿吨,全球仓储能力超 3400 万吨,全球农产品加工能力超 1.05 亿吨,供应链辐射全球 140 多个国家,稳居国内行业第一和国际粮商前列,成为全球农粮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和全球农粮供应链的重要组织者。
一个全球领先的国际化农粮食品企业,为何看上了全球才 10 亿规模的 D- 阿洛酮糖?
D- 阿洛酮糖的价值,不能用简单的商业价值来估算。糖作为影响国民健康的关键元素之一,在今天,在人们普遍关注健康饮食、注重健康管理的当下,谁掌握了新一代的健康代糖,谁就掌握了食品饮料行业健康升级的密钥。
以 D- 阿洛酮糖为代表的新健康食品原料,其实是国民健康饮食产业升级的一个支点。
政策层面早已提供了明确导向。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中,就明确提出 "2030 年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需控制在 25 克以内" 的目标。
但从当前现状来看,实现这一目标仍面临不小挑战。《中国居民食物消费状况调查 2025-2027》,报告指出,我国儿童青少年添加糖摄入量持续升高,部分低年龄组及儿童、青少年的添加糖摄入占比已超过总能量的 10% 警戒线。
中粮作为一个国企,有义务也有能力,在健康管理的国民议题上发挥更积极的链主作用。从 D- 阿洛酮糖的自主研发,到基于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共创,中粮正在联动上下游产学研用,通过 " 供给侧 " 的健康改革,带动消费端的 " 科学减糖 "。
产业端的联动,对于国民健康的提升有据可依。早年间,美国和日本为提升国民体质,没有单纯呼吁民众 " 多喝牛奶 ",而是从产业端发力,推行 " 国民牛奶运动 ",通过增加校园牛奶供给、建立稳定配送体系,让喝牛奶从 " 需要自控的个人选择 ",变成了 " 触手可及的日常供给 ",最终显著改善了国民健康水平。我国推行的 " 学生饮用奶计划 ",也借鉴了这一思路。
全民健康管理、三减三健的落地,一方面要靠国民健康消费的自我管理,一方面也要靠食品行业的 " 系统解法 "。
中粮集团作为健康领域的 " 国家队 ",正是这套解法的关键践行者:通过产业端提供如 D- 阿洛酮糖等的健康原料,为食品饮料企业提供 " 减糖不减味 " 的核心支撑,同时配合政策端完善健康服务,带动整个产业链推出更多低糖、无糖产品,最终让消费者无需 " 忍痛戒甜 ",也能轻松选择健康生活。
这种从供给侧健康改革的思路,正是全民健康管理走向体系化、普惠化的关键一步。
不止 D- 阿洛酮糖,中粮集团对健康的探索,从未止步。对于未来的健康食品产业布局,中粮集团董事长李国强也给出了明确方向:" 我们将积极打造‘大食物观创新生态圈’,携手产业链各方力量,共同做大健康食品产业的 ‘蛋糕’,推动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轮值主编|王盼
视觉、插图|张劲影
运营|权紫君
栗军 13718277715(同微信)
内参小秘书 neicanmishu(微信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