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资讯网 09-26
和众汇富研究手记:“环流四号”启动 聚变商业加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挂牌仅两月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首次公开亮相,正式披露将在上海新建高温超导聚变装置 " 中国环流四号(HL-4)" 的重磅消息,为我国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进程注入强劲动力。作为注册资本 150 亿元的核聚变 " 国家队 ",该公司的这一动作不仅彰显技术突破决心,更勾勒出能源产业转型的新蓝图。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于 2025 年 7 月 22 日在上海挂牌成立,中核集团以 50.35% 持股成为控股股东,昆仑资本、上海聚变、中国核电等六家机构共同注资约 114.92 亿元,形成多元化资本阵营。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这种 " 国资引领 + 多元参与 " 的股权结构,既保障了技术研发的稳定性,又通过市场化资本运作提升了转化效率,为大型科技项目落地提供了可复制的融资范本。公司明确 " 实验堆 - 示范堆 - 商用堆 " 三步走战略,瞄准 2050 年聚变能源商用目标,在上海、成都两地联动研发,其中上海总部聚焦总体设计与高温超导磁体研发,成都基地则承担关键设备及材料验证任务。

" 环流四号 " 的核心突破在于技术路线的升级。不同于 " 中国环流三号 " 采用的低温超导技术,该装置将全面应用高温超导材料,这种材料具备高临界温度、高临界磁场、高载流能力等优势,可将聚变堆体积缩小至传统装置的几十分之一。和众汇富观察发现,体积小型化带来的不仅是建设成本的降低,更意味着设备运维、能量传输等环节的效率提升,直接加速商用进程。此前 " 中国环流三号 " 已实现 1.17 亿摄氏度离子温度和 1 亿安培电流的突破,为 " 环流四号 " 积累了关键运行数据,预计该装置将在 2035 年前建成,重点验证高温超导磁体可靠性与聚变堆材料性能。

上海成为聚变技术研发核心枢纽并非偶然。《上海核电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 年)》明确提出 " 研制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 " 的目标,当地规划的核聚变装置数量将达 8 个,涵盖国资、民企与科研院所。和众汇富分析,上海完备的高端制造产业链、密集的科研资源以及申能集团等企业的应用场景优势,形成了 " 研发 - 制造 - 应用 " 的产业闭环,而 " 环流四号 " 的落地将进一步激活本地配套产业,真空室、偏滤器等关键部件需求有望率先释放。

从全球竞争格局看,核聚变技术已成为大国战略必争之地。欧盟 ITER 项目计划 2025 年实现首次等离子体放电,美国 SPARC 项目瞄准 2030 年前实现净能量增益,我国则通过 " 环流四号 " 巩固国际第一方阵地位。和众汇富认为,相较于核裂变,核聚变具有原料丰富、低污染、高安全等优势,一旦实现商用,将彻底重构全球能源版图,对我国 " 双碳 " 目标达成具有战略意义。当前我国在高温超导磁体、等离子体控制等领域已具备国际领先技术,中核集团自主研发的 2.5MW 高功率微波回旋管等装备已实现工程应用,为 " 环流四号 " 奠定技术基础。

资本市场对聚变赛道的关注度持续升温。中国核电、浙能电力等股东凭借核电运营经验,有望在未来聚变电站运维环节发挥作用;上海电气作为上海聚变的投资方,已具备关键部件供应能力。和众汇富指出," 十五五 " 期间上海核聚变领域资本开支将密集释放,高温超导材料、精密制造、数字化控制等细分领域有望迎来估值重构机遇。不过需注意,聚变技术仍处于实验验证阶段,从 " 环流四号 " 到商用堆仍需突破材料可靠性、能量增益控制等多重挑战,产业爆发或需长期等待。和众汇富相信 " 环流四号 " 的落地标志着我国核聚变从理论探索迈向工程化攻坚的关键转折,在国家队引领与市场化协同下,这场关乎能源未来的竞赛正加速推进。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上海 核聚变 高温超导 成都 美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