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一支由长安福特探险者车队与车主组成的队伍,近日参与了当地的锁边造林行动。不同于以往治沙工程主要依靠政府、科研单位和地方群众推动,这次企业与用户群体的加入,为中国治沙模式带来了新的元素。
荒漠化防治是全球性难题。数据显示,全球 167 个国家近 20 亿人口受到威胁,每年约有 1200 万公顷耕地消失。中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实施的锁边工程已持续 46 年,种植超过 30 万株植被,形成 3046 公里 " 绿色长城 ",成为国际公认的 " 治沙样本 "。相关经验也被移植到非洲萨赫勒地区,并多次获得《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表彰。
在行业公益投入普遍收缩的背景下,长安福特选择以车主群体为切入口,以 " 福探长行动 " 为载体,将生态公益与用户运营相结合。据公司披露,本次在皮山县科克铁热克乡,车队向沙漠地区捐赠 1 万余株幼苗,并组织车主在治沙专家指导下参与种植。自 2021 年启动以来," 福探长行动 " 已累计吸引约 6.8 万名车主,覆盖鸟类栖息地保护、农产品助销、儿童心理关怀等多个项目。长安福特方面称,希望通过可参与、可体验的形式,延续品牌提出的 " 更美好的世界 " 公益理念。
企业参与治沙并非单一的环保行为,更是社会责任的一种延伸。在公共生态工程中,如何引入市场化主体并形成可持续机制,一直是政策与学界的讨论重点。业内人士指出,将企业公益与用户社群结合,既有利于增强公众对环境治理的参与感,也可能带来品牌与市场的间接回报。但如何避免形式化,确保投入转化为长期成效,仍是考验。
从治沙先行者到社会力量的加入,中国防治荒漠化的经验正在拓展。长安福特的尝试,或许是车企探索社会责任边界的一种样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