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19小时前
恒为科技并购数珩信息:A股首例AIRaaS并购案,AI行业从“卖算力”转向“卖结果”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AI 行业的竞争逻辑正在生变。近日,恒为科技宣布停牌,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上海数珩信息(以下称 " 数珩信息 ")75% 股份——这一并购成为 A 股市场首例上市公司并购 AIRaaS(ResultasaService,结果即服务)标的案例,为 AI 产业从 " 算力比拼 " 向 " 应用落地 " 的转型写下注脚。

恒为科技的 AI 布局此前聚焦于 " 硬件端 "。公开信息显示,其核心产品覆盖算网可视化与算网基础架构,已推出基于昇腾、沐曦、昆仑芯等国产 GPU 的 AI 一体机,以及正交液冷超节点等硬件方案,服务于运营商、智算中心等领域。

但 " 仅靠硬件难以触达客户核心业务价值 ",一位接近恒为科技的行业人士向 36 氪透露。在 AI 技术平权加速的背景下,单纯的算力供给已无法满足企业客户的深层需求——甲方更关心 AI 能否直接解决业务问题、带来可量化的收益,而非采购一台 " 能运算的机器 "。

据了解,成立于 2017 年的数珩信息,其核心能力在于将大模型技术与行业场景绑定:通过自研的 S-GPTAI 引擎和 Langtree 模型编排平台,数珩能快速实现从数据准备到部署上线的全流程闭环,且支持本地化部署。目前其服务已覆盖快消、汽车、金融等行业数十家品牌,近三年营收与利润均保持快速增长。

AIRaaS:绕开 " 卖工具 " 逻辑,切入 20%-60% 核心利润池

此次并购的核心在于传统 AI 服务企业正试图解决行业长期存在的成长 " 痛点 ":传统 AI 服务多停留在 " 卖工具 " 阶段,客户付费采购软件或硬件后,常因落地难、效果不明确,难以看到直接业务回报,最终对 AI 部署持观望态度。

与传统按软件授权、人力投入收费的模式不同,AIRaaS 以 " 可量化业务成果 " 为核心,要求服务商直接对客户的最终业务目标负责——只有达成约定结果(如降本比例、效率提升幅度)才收费,形成 " 包工包料包结果 " 的 "AI 包工头 " 模式,甚至通过退款承诺、效果保障条款与客户绑定风险。

这种模式的商业价值或许体现在 " 利润池突破 "。数据显示,传统数字化服务仅覆盖企业 1%-2% 的收入,而 AIRaaS 可切入人力资源、供应链等占企业营收 20%-60% 的核心利润池,价值空间相差 20-60 倍。对数珩信息而言,正是凭借这一模式,其在 AI 应用企业普遍亏损的背景下实现盈利;对恒为科技这类硬件厂商来说,则意味着可以借机从 " 低附加值的硬件销售 " 转向 " 高毛利的服务收益 "。

行业转向:从 " 算力比拼 " 到 " 场景落地 "

这场并购也折射出 AI 行业的深层趋势:随着 DeepSeekR1 等头部推理模型开源,AI 技术平权加速,单纯的算力竞争已难形成壁垒。业内共识是,2025 年 AI 应用竞争的核心,将从 " 算力比拼 " 转向 " 场景落地 " 能力,更考验企业对行业需求的理解、模型与业务的适配效率。

从技术端看,大模型训练达到一定规模后,每单位算力投入带来的性能提升已开始放缓;从需求端看,不同行业对 AI 的需求呈现精细化差异——医疗行业需要 AI 精准诊断,金融行业需要风险评估,教育行业需要个性化辅导,这些都要求企业跳出 " 唯参数论 ",深入业务场景。

不过,这一并购的最终效果仍需时间验证。目前交易细节(如业绩对赌、整合方案)尚未披露,后续双方能否实现技术协同、资源互补,能否在信创市场打开差异化优势,都有待观察。但可以确定的是,在 " 为结果付费 " 成为企业共识的当下,行业竞争的焦点,也将正式从 " 算力底座 " 转向 " 业务价值 "。

根据公告,恒为科技自 9 月 17 日起停牌,预计停牌不超 10 个交易日。这场 A 股首例 AIRaaS 并购案的后续进展,或将为 AI 产业的落地提供新范例。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a股 效果 上市公司 核心业务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