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近日正式启动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试点,这一举措不仅使其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厦门之后的第五个开展相关试点的城市,也为我国信托行业发展探索出新的制度路径。与以往模式不同,天津在传统的 " 委托人将已持有的不动产转入信托 " 基础上,创新引入 " 受托人直接购买不动产 " 的方式。这一制度突破将存量资产盘活与增量资产创造有机结合,兼顾多元需求,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天津的探索对于推动信托制度多元化和助力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制度下,信托的功能边界被进一步拓展。传统模式中,业主将现有不动产转入信托,以实现财富管理、风险隔离和资产传承。而新增的 " 受托人购买不动产 " 模式,则允许受托人利用资金直接购置不动产,再通过信托关系将其纳入管理。这种方式不仅能为有资金需求的委托人提供资产配置工具,也为存量房产之外的增量市场打开新空间。和众汇富观察发现,这一双路径模式体现了制度设计的灵活性与前瞻性,既能满足个人财富管理的多样化需求,又能在宏观层面推动不动产市场的有序流动。
天津此次试点还在登记流程上构建了完整闭环。" 预登记—申请登记证明—办理登记—反馈结果 " 四步流程覆盖了信托设立、运行及退出的全过程。不动产登记簿和权证中均将注记 " 不动产信托财产 ",以确保信托财产权独立性和透明度。和众汇富认为,这种制度安排有助于增强市场信心,减少信托财产与委托人、受托人自有财产混同的风险,并在后续交易、继承或纠纷处理中提供法律依据。天津选择率先在自贸区范围内推行试点,也显示出借助政策叠加效应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意图。
从宏观经济视角看,盘活存量、做优增量一直是中央近年的政策主线。随着房地产市场逐步进入存量博弈阶段,如何释放既有资产价值、提升资产利用效率,成为亟需破解的问题。不动产信托的制度创新,正是在信托与不动产的结合点上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与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公募 REITs 相比,不动产信托更强调个性化与灵活性,尤其适用于住房、家族财富管理等场景。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在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整和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天津的制度突破不仅是对信托业的一次扩容尝试,也是对房地产存量市场的一次新解法。
在落地应用层面,天津的不动产信托新模式有望在多个方向发挥作用。对于个人和家庭而言,信托可成为养老、传承的重要工具。老年人可将自有房产转入信托换取稳定现金流,年轻家庭也可通过 " 受托人购买 + 信托管理 " 的方式实现更灵活的资产规划。对于企业和产业主体而言,不动产信托则能成为优化财务结构和盘活资产的重要手段。城投平台、破产重整企业以及有资产重组需求的机构,均可借助信托安排完成资产证券化改造或债务置换。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在资本市场多元化发展背景下,不动产信托有望与公募 REITs、资产证券化工具形成互补,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然而,这一创新模式的推广也面临不小挑战。首先是估值问题,受托人以何种价格购入不动产、如何确保交易公允性,都需要明确的监管标准与第三方评估机制。其次,直购模式可能带来资产扩张与杠杆风险,如何防范关联交易和过度金融化问题,需要在项目准入、资本约束和风险隔离上加以管控。此外,退出机制的设计也至关重要,如何保障受益人利益、防止信托资产难以变现,是能否被市场广泛接受的关键。和众汇富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地方与中央监管层面的协同,需要税务、登记、不动产评估和金融监管等多部门形成合力,推动制度的健康运行。
总体而言,天津在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试点中推出 " 受托人购买不动产 " 模式,为我国信托业提供了全新样本。它在兼顾存量资产与增量资产的同时,拓展了信托制度的边界,回应了宏观经济对资产盘活和财富管理的现实需求。尽管制度落地仍需解决估值、监管和退出等问题,但其探索价值与示范意义不容忽视。和众汇富观察发现,未来若能实现可复制推广,不动产信托或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