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昨天
集采新规则传递了清晰信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日前,国家医保局发布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文件。此次药品集采涉及 55 种药品,包括抗感染、抗肿瘤、抗过敏、糖尿病用药、心血管用药等。尽管这是一次常态化的集采,但市场对其关注度超过以往。各方最大的关切或许是,新的竞标规则将对集采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

今年 6 月 13 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加强药品和耗材集采政策评估,总结经验、补齐短板,推动集采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开展。此后,国家医保局按照 " 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 " 的原则,研究优化了具体的采购规则。现实地看,这是对此前市场和医患关切的积极回应,也是采购规则的进一步完善。

据国家医保局介绍,在中选规则方面,优化了价差计算的 " 锚点 ",不再以简单的最低价作为锚点,同时报价最低企业要公开说明报价的合理性,并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

我们以为,新规则的指向非常明确,就是避免制药企业陷入内卷式恶性竞争。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患者希望得到更友好的价格,这也符合医保控费的要求。一味追求低价甚至低于成本竞价,很可能适得其反,既不利于患者也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如果说,价格一端的调整有 " 减压 " 的意思,在质量一端则体现了持续的高压态势——这也是医生和患者最关切的问题。新规则要求,投标药品的生产线两年内不存在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情形,药监部门对集采中选企业检查和产品抽检两个 " 全覆盖 "。

我们注意到,新规则增加了针对市场主流品牌的 " 复活 " 机制,允许在第一轮落选的市场主流品牌,以该轮最高拟中选价格获得中选资格。" 复活 " 机制体现了对优质品牌市场价值的认可,也为其提供了一定的保护空间——这是一张企业过往研发投入与市场声誉织就的 " 安全网 ",有助于在控费与优质之间实现更合理的平衡。

与此同时,报量规则也由过去按药品通用名统计,改为允许医疗机构按具体厂牌报量。这一调整向临床医生传递出明确信号:医保政策会充分尊重并考量其在诊疗过程中的药品选择权。保障患者用药可及性与医生处方自主权,这是 " 稳临床 " 的应有之义。

新规则将对药品集采带来怎样的影响,药品企业会因此做出怎样的调整,整个行业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要看这一轮药品集采的结果,也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可以预期的是,集采仍然会推动医药产业加速洗牌。那些同质化生产严重的品种,仍会有不少企业被淘汰出局。这也提醒企业,一味卷价格没有出路,要在行业中站得稳、走得远,更要卷质量、卷创新。

与此同时,我们认为,有关部门也需要关注各利益相关方的反馈信息,及时客观评估新规则带来的影响和变化,持续补短板、强监管,如此,集采政策才能始终保持生命力与有效性,也才能真正用好集采这根 " 指挥棒 ",让患者用上价格合理的放心药,让企业回归良性竞争,坚持长期主义。事实上,从 2018 年药品集中采购启动至今,每一批次药品带量采购都会伴随规则的不断优化和完善。这也是一个政策制定部门、制药企业、医生和患者持续互动的过程。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糖尿病 医保 医生 国务院常务会议 最低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