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早知道 前天
催化不断!一文解读智能驾驶政策及相关核心产业(附公司)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据媒体报道,近日,英伟达内部正在孵化 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项目,引发市场关注。当前,全球 Robotaxi 行业发展显著提速,中美两国处于 Robotaxi 第一梯队,都已成功进行无主驾安全员的小规模运营。此外,百度萝卜快跑亮相第四届迪拜世界自动驾驶交通大会。萝卜快跑成为此次大会唯一获准在开放道路提供 Robotaxi 试乘的公司。作为首家获得迪拜自动驾驶测试许可的企业,萝卜快跑携 001 号测试牌照亮相大会展台。

东莞证券表示,根据小马智行招股说明书,到 2025 年,Robotaxi 服务的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1.6 亿美元,并迎来指数级增长,到 2030 年将进一步达到 1192 亿美元,到 2035 年将达到 4627 亿美元,发展潜力巨大。Robotaxi 正迎来商业化拐点,政策支持、技术成熟和成本下降共同推动行业爆发。其有望变革出行方式,潜在市场星辰大海,预计带动相关智能驾驶零部件渗透率快速提升。

对此,财联社 VIP 特邀行业专家全面解读自动驾驶产业配套和上车情况,9 月 18 日携手蜂网专家为您带来了 "自动驾驶" 主题的【风口专家会议】。

问题一:工信部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是否意味着国内 L2 级自动驾驶将迎来大的进展?该标准重点提到了哪些内容?

专家:这份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出台,背景是L2 级辅助驾驶功能正处于井喷式爆发的阶段。其目的有两方面:一是引导和规范 L2 级辅助驾驶的有序发展;二是为车企设定一条安全的底线,保障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份标准意味着未来所有搭载 L2 级辅助驾驶功能的车辆,都必须满足这一强制性标准才能进入工信部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目录。

具体来看,该标准首先对系统的激活条件和功能边界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例如针对单车道和多车道的领航辅助等不同功能,都做了全方位的技术说明。其次,它对人机交互、驾驶员状态监测(DMS)以及危险情况下的最小风险策略等都提出了要求,强调了车辆必须具备动态的运行监测能力。

再次,也是最核心的,是设置了 " 三重安全体系 "。第一重是流程规范,要求企业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功能安全(ISO 26262)、预期功能安全(SOTIF)和信息安全(Cybersecurity)的开发和验证流程,并提供相应的测试报告。例如,在功能安全方面,标准要求对通信、电源等电子电器系统的故障失效进行注入测试,以验证其安全机制的有效性。在预期功能安全方面,则罗列了多种测试场景,特别是像 " 鬼探头 "、异形障碍物等极端场景。

最后,标准还提出了多层级的验证方案,要求企业必须通过仿真、封闭场地和实际道路三个层级的测试来验证其系统的安全性,并对仿真的置信度、场地的测试场景以及道路测试的里程和数据记录,以及使用过程中的人机交互,包括驾驶员监测,不同层级的测试,运行功能安全、信息安全都做了明确要求。

问题二:关于舱内行为监测,汽车企业通常采用哪些方式来实现?会涉及到哪些零部件的应用?

专家:舱内监测目前有多种技术方案,主流是基于摄像头的视觉方案,因为成本较低。但对于 L2+ 级别的车型,通常会采用多种传感器融合的方案,以实现更可靠的驾驶员监测。例如,通过摄像头来监测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同时在方向盘上集成电容传感器来监测驾驶员是否脱手。此外,还有一些更先进的技术,如毫米波雷达和双目摄像头活体检测等。

在这个领域,供应商可以分为不同层级。在一级供应商中,做得比较靠前的是德赛西威和华阳集团,主要提供方案集成和摄像头模组。同时,像比亚迪旗下的弗迪科技等整车厂也在自研 DMS 相关技术。此外,还有像联创电子这样的传统企业转型进入,以及海康威视这样从安防视觉领域跨界而来的巨头。可以说,DMS 是一个随着智能驾驶渗透率提升而不断增长的蓝海市场

在二级供应商中,包括了提供芯片的高通、地平线,提供算法的商汤科技、虹软科技,以及提供镜头模组的舜宇光学、辰瑞光学等。

问题三:在智能座舱的成本构成中,其占比是否在逐渐攀升?主要由哪些零部件的需求提升或成本拉高所致?

专家:是的,智能座舱在整车成本中的占比确实在逐渐攀升。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座舱的舒适性和人机交互体验是他们最能直观感受到的部分。随着汽车的智能化,座舱也承载了越来越多的功能,例如 HUD(抬头显示)、语音交互控制等,这些在传统的燃油车中都是没有的。

拉动座舱成本攀升的主要是几大核心部件。其中,芯片是成本的大头。目前,座舱芯片主要由高通主导,此外还有英飞凌提供辅助芯片。英伟达也推出了舱驾一体的方案。国内则有地平线、黑芝麻智能等公司,也在积极布局舱驾一体。

在座舱域控制器等集成方案的供应商中,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德赛西威、华阳集团、航盛电子等传统 Tier 1,以及像吉利旗下的亿咖通科技和华为这样的新兴玩家手中。

问题四:这份强制性标准对汽车检测行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汽车检测厂商主要为车厂提供哪些服务?新标准会带来哪些新的需求?

专家:汽车检测厂商主要提供的服务是测试和认证。对于传统燃油车,其最核心的业务是与《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目录强相关的强制性检测,例如排放法规测试。拥有强检资质,是这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检测厂商也承接一些用于研发、性能摸底或宣传的非强制性测试。

这份关于 L2 级辅助驾驶的强制性标准的推行,无疑将为具备强检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带来巨大的业务增量。因为它是强制性标准,所有相关车型都必须通过认证。国内具备相关资质的主要是几大 " 国家队 ",包括天津的中汽中心、重庆的中国汽研、上海的上汽检测、襄阳的达安汽车检测中心(东风旗下)以及长春的中国一汽检测中心等。

新标准将催生一系列新的测试服务需求,例如实际道路测试、封闭场地测试、仿真测试,以及功能安全领域的故障注入测试、信息安全领域的渗透测试等。这些都将成为传统检测机构新的业务增长点。

此外,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未来趋势,尽管目前尚未全面推行,即未来对于某些强制性检测项目,可能会允许企业进行 " 制证 ",然后由监管部门以抽检的形式进行核实。这种模式一旦推行,将会把一部分原先必须由强检机构承担的业务释放出来。例如,一些功能安全或预期功能安全的测试,车企就可以选择委托没有强检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来完成,或者由企业自己来执行。这将为整个检测市场带来新的结构性变化和业务机会。

问题五:与 L2 相关的测试服务,例如道路测试,现在的业务量多吗?新标准出台后,业务量是否会大幅提升?

专家:目前,与智能驾驶相关的测试业务其实已经不少了,因为这是一个非常热门的领域。但问题是这些测试比较零散,不成体系。很多车企可能是按照自己的内部规程或企业标准在进行测试,例如做了道路测试,但可能没有做系统的封闭场地测试或仿真测试。

新标准的出台,将使整个测试市场变得更加规范化,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清晰、系统的测试流程和逻辑,明确了每一步需要做什么,需要达到什么标准。这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节约研发成本,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投入,也将使整个测试服务市场变得更加有序,业务量也将因此而系统性地大幅提升。

问题六:今年上游产业链的订单情况如何?哪些零部件分支的订单可能更好?

专家:随着智能驾驶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持续提升,上游产业链企业的订单确实在不断增加。从终端市场的产销量和出口数据来看,整个行业都处于增长态势。但与此同时,上游产业链也已经进入了洗牌阶段,马太效应日益凸显,强者恒强,一些较弱的企业已经出局。

具体来看,在智能驾驶领域,无论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如华为、Momenta),还是提供核心芯片的,市场格局已经趋于固化,头部的企业已经确立了领先地位,尾部企业很难再进入。在芯片方面,虽然国产芯片(如地平线的征程系列、黑芝麻智能的华山系列,以及华为的 MDC)的渗透率在逐步提升,但市场主流仍然是英伟达的 Orin 和 Thor 系列。

在新能源 " 三电 "(电池、电机、电控)领域,格局则更为稳固。电池领域由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主导,国轩高科等紧随其后。电驱领域,主流供应商包括联合汽车电子、苏州汇川技术、精进电动等,同时像比亚迪这样的头部车企也实现了自研自产。

上游的集成方案领域已经进入了存量竞争的固化阶段,虽然订单量在增长,但市场格局已基本确定。

问题七:在智驾和电动化不断升级的趋势下,还有哪些部件的整车成本可能会提升?

专家:目前来看,一个比较大的增量市场是线控底盘。一方面,它是一个新兴市场;另一方面,目前还没有哪家国内企业能够在这个领域取得绝对的领先优势。

线控制动领域,虽然国内已有伯特利、拿森、同驭汽车等公司实现了量产,但从实际装车量来看,市场仍然由博世、大陆、采埃孚等国际巨头主导,其 iBooster、ESC、One-Box 等产品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线控转向领域,国产的渗透率更低。目前只有蔚来等少数新势力车型搭载了线控转向,市场渗透率极低,因此也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

将制动、转向、驱动等功能集成在一起的 " 角模块 " 或轮毂电机,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最后,车辆的智能供配电系统,也是一个潜在的增长点。目前,车上大多还采用传统的保险丝进行电路保护,这种方式不够智能。未来的智能配电解决方案,将是一个新的市场机会。

- 财联社 VIP-

VIP 是财联社集中优势资源打造的高端资讯板块,记者独家首发、星矿大数据核心支持、数十家券商和公私募机构联动使得 VIP 具备更好的前瞻性和市场契合度,成为行业中备受欢迎的高端付费产品之一。

《盘中宝》《风口研报》《电报解读》《狙击龙虎榜》《财联社早知道》《九点特供》《研选》《公告全知道》《风口专家会议》《金牌纪要库》十大产品,汇聚了机构观点、游资动向、行业新政策等系列具有极高投资价值资讯、分析、观点,取精华资讯的精华,进一步淬取。

风险提示 : 财联社 VIP 均为内容资讯产品,并非投资建议,栏目发布的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及栏目作者无关。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自动驾驶 萝卜快跑 智能驾驶 迪拜 工信部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