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国 23小时前
一种更放松的度假方式,正悄悄改变年轻人的旅行观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   6 天暴走 8 个国家 "" 一个周末往返西藏 ""   5 天刷遍北京各大景点 " ……这些高强度、高效率的 " 特种兵式旅游 " 火爆了两三年之后,年轻人不再像以前那样热血沸腾了。热度慢慢上升的,是被戏称为颇具 " 老钱风 " 的 " 白人式度假 ",或者叫做 " 休闲式 / 居家式旅行 "。

" 住一个舒服的酒店,要有私家海滩。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就端上冰饮料在遮阳伞下躺着。"

" 在小镇住了一周,一个景点都没去逛,却把民宿周围的咖啡厅和菜市场混熟了。"

" 在山里躺着发了 3 天的呆,新鲜空气吸到醉氧。什么都没做,却仿佛拥有了一切…… "

有人说,对一生执着于不浪费时间的中国人来说," 休闲式度假 " 正在重新定义着旅行。在社会齿轮高速运转的同时,主动选择慢下来去 " 放空 " 自己,正映射了人们心理需求的变化。

什么是 " 休闲式度假 "?

网友们热议的 " 休闲式度假 ",说到底是一种低强度、本地化,松弛感拉满的旅行方式。和前两年非常流行的 " 特种兵 " 相比,这种旅行方式有着自己的核心特征:

更偏好舒适度高的酒店或者民宿(因为大量时间都是在里面躺着),注重环境与设施,无边泳池和水疗中心等享受型附加服务特别加分。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在时间分配上," 睡到自然醒 " 是基本操作,旅游行程主打随机和松散,晒太阳、吸氧、下午茶、发呆和放空是关键词,或是用密度不高的周边探店、美食和夜晚小范围社交(如酒吧聚会)代替了景点打卡。

其实类似的旅行方式在中国也是历史悠久。在古代,普通百姓受限于经济与交通因素,大多是依照节气参与娱乐,庙会、踏青、进香和灯市等,也都兼具放松、娱乐与社交功能。而文人选择山水田园隐居,或是借游学、访友云游四方,更是强调松弛哲学的闲居式漫游。

同样是近两年受到热捧的 "citywalk",也和 " 休闲式旅游 " 有着异曲同工的追求:在城市中漫无目的地闲逛体验,短暂逃离效率社会,与自己和谐相处,享受平静时光慢慢流过的感觉。

为何 " 休闲式度假 " 火了?

作为勤勉的中国人,我们从小就被告诫不要浪费时间," 出去玩 " 也得玩得有意义——连小学生春游都要写游记,成年人出门旅行如果不打卡三四个热门景点,发七八个朋友圈,而只是换个地方 " 躺着发呆 ",还真是一种挺特别的选择。

那么,在如此强调高效运转的现代社会,是什么因素令更多人选择 " 换个地方躺躺 " 呢?

选择 " 休闲式度假 " 的人,在心理上更强调 " 消磨时间 " 带来的自由感,拒绝效率导向,希望把旅行的意义安放在与自己平静相处中;同时,不为刷景点打卡付出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更倾向于为旅行体验付费。

另外,对于大部分打工人来说,平日工作已经非常疲惫,真正需要的修复是能量输入,而非行程安排过紧的能量透支。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持续高压状态会改变大脑杏仁核对压力的反应阈值," 休闲式度假 " 创造的 " 低刺激环境 ",恰好为过度紧绷的神经系统提供了复位空间。躺平休息、固定住宿、弹性行程等要素带有一种可控的松弛感,降低做决策的频率,减少消耗认知资源,有利于真正的精力恢复。

而且,随着社会资源的极大丰富,很多旅行者已经不再满足于物理空间的打卡,转而追求精神世界的丰盈。人们发现,旅行的步履减缓,能给自己带来心流体验的场景可能更多,比如坐在河畔吹风、边听音乐边看海、边晒太阳边荡秋千等。这样的场景各自不同,但共同之处是都通过 " 顺其自然 " 的放松,有了更多 " 我存在 " 的体验,让人感到被治愈。

找到适合自己的 " 旅行节拍器 "

旅行是一种很丰富的体验,也关系到经济、时间和精力种种因素。没有绝对正确的旅行方式,只有更适合自己、更能带来良好体验的旅行方式。因此,无论是 " 特种兵 " 的短平快,还是 " 休闲式度假 " 的舒适松弛,选择适合自己的节奏才是硬道理。

1、用 " 预算 - 时间 - 精力 " 三角模型定位需求。将旅行需求定位到三维空间。如果三项都比较低,最好选择既近又便宜,且交通便利的旅行方式,例如城市近郊不太热门的景点。如果预算比较高,时间精力都有限,旅行的重要意义就包括了良好的休息和恢复精力,因此选择舒适度高的度假方式就很适合。当然,如果预算、时间紧张但精力十足,可以尝试一下 " 特种兵 ",但一定要注意保证休息时间,不要用健康换旅游体验。

2、在策划一段旅行时,可以试着设置一些 " 锚点 ",也留出弹性安排的时间。例如去古镇旅游,可以固定一两天深度游览当地的人文景观,同时不要提前把行程表堆满,而是到了当地之后,跟随体验再去增减行程;如果累了,也有更从容的休息时间。

3、回想自己前面两三次的旅行,分析自己的喜好和行为模式:更喜欢逛景点还是尝美食?是否经常因为疲惫,在行程最后一天或者返回后生病?更愿意和旅伴相处,还是喜欢一个人四处探索?愿意花很长时间去参与的项目有哪些?——这些细节能帮助绘制出专属的 " 旅行人格地图 ",以此为参考制定并不断调校自己的旅行计划。

或许未来的旅行趋势,既不会是特种兵式的狂奔,也不会是完全静止的休闲,而是在动态平衡中寻找属于每个人的 " 最佳心率区间 "。

参考文献

[ 1 ] 赵晓艳 . 基于心流理论的城市徒步旅游者行为意愿研究 [ D ] . 曲阜师范大学 ,2024.DOI:10.27267/d.cnki.gqfsu.2024.001147.

[ 2 ] 张瀚文 . 情绪体验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 [ D ] . 桂林理工大学 ,2024.DOI:10.27050/d.cnki.gglgc.2024.000936.

[ 3 ] 付羽平 , 金沁怡 , 金念晨 , 等 . 大学生特种兵式旅游现象透视与完善对策 [ J ] . 市场瞭望 ,2025, ( 07 ) :10-12.

策划制作

作者丨窦媛媛 心理咨询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审核丨樊春雷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

策划丨甄曦

责编丨甄曦

审校丨徐来、张林林

相关推荐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原创图文转载请后台回复 " 转载 "

点亮 " 推荐 "

一起涨知识!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特种兵 朋友圈 中国人 西藏 游记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