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弃  09-28
粉丝冲卡推人,追星乱象已超越理智底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yule1.html

 

机场、高铁站,一出门就是追星现场。你以为这是偶遇?不,这是精准围堵——粉丝提前数小时就布阵,按航班、车次时间点清晰分工,甚至能预测艺人路线。推倒工作人员、冲卡闯入、挤下站台 …… 疯狂行为屡见不鲜。正常追星?早已远超,演变成公共秩序的大考验,也可能酿成严重伤害。

一位流量艺人抵达机场,数百粉丝早已集结,手持横幅、手机架齐全,整个候机厅宛如战场。工作人员劝阻?无济于事。高铁站场景类似,粉丝甚至形成 " 护路队 ",挤开旅客强行靠近艺人。每一次围堵事件,现场秩序混乱,普通旅客无处可走,部分人被挤伤,公共安全风险直线飙升。

冲突点在哪里?首先是粉丝组织化程度惊人:机场、高铁运营信息、航班车次、艺人行程几乎全被掌握。他们不仅有 " 信息渠道 ",还有内部沟通手段——微信群、粉丝论坛、社群软件 …… 精准到几分钟甚至几米的范围。其次,粉丝心理被 " 流量文化 " 裹挟,胜利感、存在感、社交资本感交织,形成 " 围堵即荣耀 " 的扭曲逻辑。

影响巨大且深远:一方面,公共场所秩序受损,普通旅客权益被牺牲;另一方面,艺人形象被粉丝行为绑架,负面新闻频发,媒体报道的重点逐渐偏向追星乱象,而非艺人作品本身。再者,机场、车站不得不投入额外安保资源,成本高、效率低,安全隐患仍然存在——一旦失控,可能酿成人员伤亡甚至严重社会事件。

关键变量在于制度缺位与监管滞后。信息透明、行程泄露、粉丝群体组织化,以及执行方安保措施有限,共同形成了 " 精准围堵 " 的条件。另一个变量是粉丝文化本身——在网络与社交媒体推波助澜下,粉丝群体的 " 胜利感 " 被强化,越过理性边界,形成对公共安全的不敏感甚至蔑视。

更深层次问题是社会心理和文化认知的扭曲。粉丝围堵已不只是追星,而是权力感的炫耀、社交资本的展示,是集体心理驱动下的行为失衡。每一次机场、车站围堵,都是社会容忍度的试探,也反映了监管、法律、公共安全与舆论管理之间的漏洞。解决之道不仅是安保措施,更是文化引导、价值观教育、粉丝行为规范制度化。

当粉丝围堵成为常态,公共空间安全被侵蚀,普通民众权益被牺牲,社会舆论开始警觉。疯狂的追星行为需要制度约束,也需要粉丝自我认知的回归。只有法律、规则和文化教育三管齐下,才能让追星回到原本的合理范畴,让公共空间重回秩序,而不是任由几百、几千人去 " 精准围堵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高铁 微信 荣耀 航班 安全隐患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