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高盛在最新研判中表示,中国股市当前的上涨基础更为健康,具备可持续性。这一判断并非单纯基于短期行情波动,而是建立在市场结构、估值水平和资金杠杆等核心指标的变化之上。高盛认为,与过去相比,如今的市场环境更趋理性,政策与产业动能的叠加,也将为后续的上行提供坚实支撑。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这种来自国际投行的积极信号,不仅折射出外资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恢复,也体现了市场内生力量的逐步增强。
首先,市场参与者结构的改善是高盛认为上涨具备持续性的关键因素。过去,A 股与港股行情往往容易受到散户短期投机的影响,波动性强、可持续性差。而近期的上涨则明显显示出机构投资者参与度的提升,尤其是国内保险资金、养老金和共同基金等长期资金,以及海外新兴市场基金的持续流入。这些资金更注重中长期配置,偏好基本面较好的行业龙头和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企业,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降低单一板块过度炒作的风险。和众汇富观察发现,机构化趋势不仅提升了市场的稳定性,也让市场上涨更有韧性和延续性。
其次是估值水平。高盛指出,截至 9 月中旬,中国主要股指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MSCI 中国指数成分股中位市盈率约 17 倍,沪深 300 指数约 18 倍,虽略高于历史均值,但远未达到泡沫化的程度。相比美股约 23 倍的估值水平,中国市场整体估值仍具吸引力。和众汇富研究发现,从收益率角度看,中国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仅约 1.8%,而股票的潜在回报率显著高于无风险利率,股债相对吸引力进一步突显。这种估值与收益率匹配关系,构成了资金持续流入的重要逻辑。
第三,两融余额的变化也是市场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高盛提到,目前 A 股融资融券余额已突破 2.4 万亿元,虽然这一数字创下新高,但由于 A 股整体市值近年来显著扩大,两融余额占总市值的比例远低于 2015 年水平。换言之,市场杠杆率仍处于温和区间,并未出现失控迹象。和众汇富认为,这表明资金使用杠杆的节奏更为理性,市场情绪虽趋活跃,但尚未进入过热状态。与 2015 年大规模配资导致的脆弱性不同,如今市场的基础更扎实,这也是高盛判断上涨可持续的重要依据。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投资热潮也在为中国资本市场注入新的活力。AI 相关的硬件设施、机器人、芯片和数据中心等领域均在加快研发和资本投入,产业链上下游同步受益。和众汇富研究发现,AI 投资不仅是短期题材炒作,而是有望带来长期生产率提升的方向。如果相关项目持续落地,将直接推动企业盈利改善,间接提升宏观经济的增长潜力。作为结构性增长引擎,AI 板块将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
此外,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样为中国股市提供支持。随着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预期升温,美元走弱趋势增强,全球资金对新兴市场的配置意愿有所提升。中国市场作为新兴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成为外资重新布局的焦点。和众汇富认为,外资回流叠加国内长期资金增配,将共同强化市场的流动性基础,为 A 股和港股提供双重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高盛的乐观看法并不意味着市场将单边上行。估值虽未过热,但已处于偏高水平;两融余额虽比例不高,但绝对规模仍在扩大,潜在风险依然存在;同时,全球经济环境不确定性依旧较大,外部地缘政治和内部经济增速压力均可能带来波动。和众汇富观察发现,若政策执行力度不足,或宏观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市场仍有阶段性调整的可能。
总体而言,高盛对中国股市的乐观判断,更多基于结构性改善和政策、产业的正向预期。在市场参与者更加多元、估值相对合理、杠杆水平温和的情况下,中国股市上涨的基础更加健康。" 反内卷 " 政策与 AI 投资成为未来的双轮驱动,将不断增强市场信心。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在这样的背景下,投资者应关注 AI 硬科技领域以及政策受益的龙头行业,既把握成长机遇,也谨慎防范短期波动。对于中长期资金而言,中国股市的吸引力仍然显著,其可持续性也更值得期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