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前天
【网观西安】图书馆何以成为西安文化“新宠”?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图书馆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灵魂。

在西安,每天清晨,图书馆还没开馆,不少市民就已经带着书本、水杯,甚至小板凳,静静等待入场。寒来暑往,人气不减,图书馆前排队的长龙,也成为西安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纷纷分享自己拍摄的图书馆排队场景。在一段视频中,离陕西省图书馆(长安路馆)开馆还有半个多小时,门外的队伍已蜿蜒数百米,一路延伸至长安路。场面浩大,却秩序井然。

不禁要问:图书馆这个印象中安静甚至有些 " 高冷 " 的地方,何以成为古都市民争相奔赴的 " 新宠 "?

图书馆已经成了不少西安市民的理想去处。

安静的环境、丰富的藏书,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图书馆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据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工作人员介绍,自 7 月以来,该馆日均接待量达 8500 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 48%。7 月 15 日单日接待量更是突破了 1.1 万人次,创开馆以来新高。受开学影响,工作日人流量略有回落,但周末依旧一座难求。线上预约同样火爆,西安图书馆预约常常 " 一票难求 ",不少读者纷纷在社交平台分享 " 预约攻略 ",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文化空间 图源:长安书院

" 图书馆热 " 是西安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完善的成果。近年来,西安加速推进 " 书香之城 " 建设,不仅对传统大型图书馆进行了扩容升级,还建设了一批 " 小而美 " 的城市书房、社区书屋。目前,已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公共文化阅读服务网络,"15 分钟阅读圈 " 成为现实。2025 年 1 月,西安图书馆迁入长安书院新馆,这座坐落在灞河之滨的文化新地标,日接待能力 1.5 万人,成为西安推进 " 书香之城 " 建设的重要载体。

排队热背后,更折射出西安城市文化气质的蜕变。这座千年古都,正从依赖历史遗产的 " 古城 ",转变成为尊重知识、崇尚学习的现代都市。排队的人群中,有备战考试的学生、有利用业余时间充电的职场人,以及退休后仍坚持阅读的银发老人等。从 " 围观网红景点 ",到 " 排队进图书馆 ",阅读正在成为西安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而文化消费习惯的转变,也在悄然重塑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涵。

人气火爆之下,西安各级图书馆,以创新的举措回应市民的热情,将 " 甜蜜的负担 " 转化为服务升级的契机。

面对座位资源紧张,多家图书馆并未简单限流,而是采取了更具弹性的管理方式。西安图书馆将座位管理系统升级为全要素预约系统,提供 400 余个在线预约座位,并配套严格的签到、暂离与违约规则,提升了座位周转率。不少图书馆开辟阶梯阅读区等多样化空间,打破 " 一人一桌 " 的传统模式。这些举措既有效缓解了座位压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读者的自律意识。

静音研讨舱 图源:陕西省图书馆

针对入馆人数激增带来的噪声问题,图书馆也通过分区治理引导读者自我约束。陕西省图书馆配备了静音研讨舱,避免了读者在公共区域产生噪音,多家图书馆不断完善静音阅览室、有声讨论区、儿童专属区等细分空间的设置。馆内随处可见的温馨提示和噪声监测,以及志愿者的适时提醒,也让文明阅读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在资源配置方面,越来越多图书馆也从" 被动采购 " 转向 " 主动服务 "。多家图书馆建立热门图书 " 预借 " 通道和推荐机制,通过开展 " 你看书,我买单 " 活动,让读者参与到馆藏建设中来。同时,通过制作短视频、举办数据库使用讲座等方式,积极推广图书馆电子资源,让沉睡的资源 " 活 " 起来、用起来。

如何保持西安的 " 图书馆热 ",让书香持续飘香,值得我们共同深思。

对于读者来说,或许需要回归阅读的本真。在追求 " 氛围感 " 的同时,不妨问问自己:来图书馆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在社交平台打卡晒照,还是真正静下心来阅读学习。真正的阅读是持之以恒的习惯,而非一时的跟风。当图书馆 " 一座难求 " 时,我们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合理安排入馆时段,或者利用社区书屋、城市书房等就近阅读,避免盲目扎堆。更重要的是,培养在任何环境下都能静心读书的能力,而不是仅仅追求 " 在图书馆 " 的形式。

回归阅读本真 图源:陕西省图书馆

对于馆方来说,在已有管理经验基础上,可更注重服务的人文内涵。在制定规则过程中,充分听取读者的建议,让读者成为规则共建者和服务监督者;更好发挥图书馆城市文化会客厅功能,引入更多本土作家、艺术家开展讲座,打造有西安特色的读书活动品牌。同时,加强对老人、儿童及视障等特殊群体的差异化服务,让图书馆真正成为包容共享的文化空间。

对于社会来说," 阅读热 " 需要大家共同维护。政府在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的同时,可以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到阅读空间建设上来,共同织密 " 书香之城 " 的网络。学校可以将图书馆纳入研学、培训基地,拓展其教育功能。只有多方协作,才能让城市的阅读生态更加健康多元。

西安的图书馆 " 热 ",从来都不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对知识的渴求不变,对阅读的热爱不减,这份文化的温度就将一直保留下去。我们也期待着,阅读能成为这座千年古城四季都有的底色,书香能成为西安人日子里最踏实的味道。

来源 / 网观西安

相关标签

图书馆 阅读 遗产 职场 考试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