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与前沿科技深度融合,这个拥有数百年历史的传统行业正迎来一场深刻变革。2025 年 9 月,在上海举办的华为全联接大会(Huawei Connect 2025)上,华为与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布了 " 太平洋保险金融行业灯塔样板点 "。该样板点建成国内保险业首个全栈自主创新的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具备千亿级参数大模型训练与推理一体化能力,此举标志着保险业数智化转型迈入全新阶段。
" 太平洋保险金融行业灯塔 " 的落地带来多重积极效应:一方面,为中国太保业务体系提供高性能算力支撑,显著提升销售、理赔等关键环节的运营效率与决策准确性;另一方面,通过大模型技术有效识别潜在风险、减少欺诈损失,助力保险公司优化成本结构。
此次合作不仅是技术能力的升级,更是战略路径的实践。中国太保持续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其旗下的太保科技成为首个入选国务院国资委 " 科改企业 " 的保险科技公司。太保科技与华为的深度协同,成功验证了 " 自主创新 + 场景应用 " 的可行模式,为国内金融保险行业的数智化转型提供了先进理念与实践范本。
AI 重塑保险业价值链条
自成立以来,太保科技始终秉持 " 科技成就业务 " 的战略导向,在实现收入与利润双增长的同时,完成了从内部效能提升到外部生态拓展的跨越。目前,公司科技人才规模已突破 1600 人,其中技术人员占比达 94%,为持续创新夯实了人才基础。
中国太保的数智化转型历程可概括为 " 三级跳 ":
第一阶段聚焦 " 能用 ":通过将核心系统迁移至全栈自主可控的鲲鹏云,仅用 30 天完成 60 余个应用的鲲鹏原生适配。在 2024 年 " 双十一 " 业务高峰期间,系统峰值处理能力(TPS)提升 10%,单张保单出单时间从 800 毫秒缩短至 180 毫秒。
第二阶段追求 " 好用 ":将自身科技能力赋能行业伙伴。其网络安全保险、新客转化闭环等 SaaS 服务已对接 20 余家中小险企,初步构建起协同发展的行业生态。
第三阶段迈向 " 全面 AI 化 ":2025 年,中国太保在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明确了 "ALL IN AI" 的战略方向,计划到 2027 年逐步扩大数字劳动力与 AI 能力覆盖范围,全面提升劳动生产率。这一战略的落地依托于太平洋保险智算中心。作为行业首个全栈自主创新的智算基础设施,该中心具备千亿级参数大模型的训推一体能力,采用华为 " 算、网、存、云、管 " 协同的训推一体化平台架构,单日数据处理能力达 20PB,为大模型训练与推理任务提供高效支撑。
截至目前,中国太保已在销售、理赔、管理等 60 多个核心业务场景部署 AI 应用,月调用量超 500 万次,并以每两个月翻番的速度增长,有力支撑集团 " 数智太保 2.0" 战略的实施。
大模型技术深入业务场景创造价值
以健康险理赔为例,这一场景集中体现了 AI 技术在 " 降本、增效、提质 " 方面的价值。传统理赔审核高度依赖人工经验与肉眼判断,存在效率瓶颈与人为误差风险。通过引入大模型技术,中国太保实现了自动化审核理算,系统能够智能识别、解析并校验各类医疗凭证信息,处理实践缩短至分钟级,准确率提升至 98%,达到超越初级审核人员、逼近资深专家的水平。
截至 2025 年 6 月,健康险理赔月审核案件量已突破 10 万件,其中门急诊案件达 3 万件。理赔效率的提升不仅优化了客户体验,也将员工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其能专注于更复杂的案件分析、客户服务与流程优化,从而实现人效升级。此外,该模式为优化保险公司成本结构、开发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奠定基础,并有效抑制保险欺诈风险。
健康险理赔场景的成功实践,验证了 " 数字劳动力 " 替代基础人工岗位的可行性,为保险业端到端流程重塑提供了关键支撑。
联合攻坚
打造金融保险行业 " 灯塔 " 样板点
尽管保险行业普遍认同 AI 转型的必要性,但金融业务对稳定性、安全性与性能的极致要求,为技术落地带来严峻挑战。
为支撑中国太保的 AI 战略,太保科技与华为组建了跨部门、跨领域的联合团队,围绕技术水平与业务场景展开协同攻关:
在技术水平层面:双方通过训前全栈隐患排查与器件级异常预警,将平均无故障时长(MTBF)优化至行业领先水平,保障长周期稳定训练;通过软硬件协同与算子融合技术,将主流模型推理性能提升 50% 以上;借助 " 训推共池 "" 自动伸缩 " 等创新机制,算力资源利用率提升 25%,有效降低总拥有成本(TCO);通过华为集群计算智能运维管理平台(CCAE),实现故障的分钟级定界与定位,确保金融级业务连续性。
在业务场景层面:双方聚焦销售、理赔与管理三大领域进行深度融合。基于昇腾算力底座,大模型训练整网计算性能提升 30%;在推理场景中,通过华为 AI 推理加速引擎(MindIE)实现多机并行推理,显著提升高并发吞吐能力。
华为为中国太保的 AI 创新提供了高性能、高可靠、高效率的底层支撑。双方合作逐步深化:从中国太保 AI 大模型一期项目落地,到 2024 年 " 计算生态联合实验室 " 揭牌,再到 2025 年 " 灯塔 " 样板点的发布——一系列成果持续涌现。
此次技术突破的意义超越了单一项目的成功,为行业提供了从技术到方法论的全方位参考:
验证了国产化技术栈的金融级能力:实现了从底层基础设施到 AI 平台及工具链的全链路覆盖,打破了对国外技术体系的长期依赖。通过软硬件协同优化,其算力性能已逐步接近国外主流 GPU 水平,而在算力资源调度效率上更是达到甚至超越了国外同类方案。
体现了 " 业务价值导向 " 的转型理念:双方以实际场景为驱动,共同沉淀出一套从平台工具链到应用开发的最佳实践。例如,通过 " 训推一体、朝推夕训 " 等模式,显著提升了算力资源的利用效率,成功支撑了超过 60 个业务场景。
探索了 " 生态共创 " 新范式:依托联合实验室,双方共同进行技术攻关,并致力于输出行业标准,为整个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转型路径和宝贵的人才储备。
因此,这一 " 技术可控、价值可见、生态可续 " 的模式,为中国保险业乃至全球金融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一个坚实的 " 中国方案 " 和 " 中国样板 "。
展望未来
面向未来,华为与中国太保将继续深化 " 技术 + 场景 " 双引擎驱动模式,聚焦销售、理赔、管理三大领域,共同打造更多 AI 标杆应用。
在华为全联接大会 2025 期间,华为发布金融智能体加速器 FAB(FinAgent Booster),依托其软硬件与系统工程的能力,结合生态、人才与场景等资源,华为计划帮助更多金融行业客户加速 AI 应用落地。过去四年,华为已帮助 40 多家国内伙伴进入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其中,中国太保相关的健康险理赔等场景应用优秀实践,已成为照亮全球保险行业的 AI 应用范式。
华为数字金融军团 CEO 曹冲表示:" 未来,华为将通过全球销售服务平台,将中国太保的实践经验带向海外。双方的共同愿景,是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更便捷、更可靠、更有温度的金融服务体验,让全球客户共享 AI 带来的价值。"
编辑|蒙锦涛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