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大模型,登上国际顶刊新闻版面!
图源 Nature 官网
近日,Nature的新闻版面刊登了一则关于中国医疗大模型的报道,引发行业广泛关注。作为世界上创刊最早、影响力最高的国际性科学期刊之一,Nature 一向被视为科研工作者们的 " 圣殿 "。而作为全球顶级期刊 Nature 的新闻栏目,其关注和报道对象也多为全球科技领域最前沿、最重要的技术创新。例如,针对近年来极为火热的大模型,其便发布了多篇报道,其中不乏来自中国的 DeepSeek 和 Kimi。
值得一提的是,Nature 针对中国医疗大模型,或者更为具体地来说,针对中国慢病管理大模型的报道,半年内仅此一篇。且文章呈现了这一慢病管理大模型的技术亮点以及中国医疗大模型的产业配套政策优势,表明中国医疗大模型的创新力量不仅引起了国际顶刊关注,更已初步获得行业顶尖观察者的认可。
那么,究竟是什么引起了国际顶刊对中国医疗大模型的关注?
全球 AI+ 多种慢病管理深度融合案例稀缺," 中国模式 " 跑出加速度
背后原因,我们需从文章所提及的医疗大模型的行业属性说起。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是一个聚焦慢病管理的多模态医疗大模型。这也是其被 Nature 报道的第一层原因。
长久以来,由于疾病危害较大、发病率不断增加等原因,慢病管理行业持续受到高度关注,并已成长为千亿美元市场。据 Global Growth Insights 数据,2024 年,全球慢病管理市场规模达到 4814.1 亿美元,预计 2025 年将增长至 5117.4 亿美元,2033 年或将达到 8342.8 亿美元,2025 年 -2033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 6.3%。
市场规模增长的同时,新的发展趋势也已出现——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迭代与深化应用,其带来的 " 效率革命 " 已颠覆了各行各业。如何利用 AI 的优势,赋能慢病管理服务?从行业整体来看,国外企业已有探索,但仍是健康管理大垂类下的尝试,尚且不够 " 精准 "。而中国这家企业瞄准 " 慢病管理 " 垂类市场加速奔跑、崭露头角。这便是 Nature 关注中国 AI+ 慢病管理模式的第二层原因。
进一步来看,Nature报道中所提及的中国慢病管理模式,是全球范围内较少的、将 AI 与多种慢性疾病管理深度融合且取得较好成绩的典型案例。
我们以全球慢病管理知名企业 Livongo、Omada Health 等为例进行说明。作为全球慢病管理第一股,Livongo 主要通过 "AI+AI" 智能化系统为慢病患者提供一体化健康管理服务,从而赋能美国商业保险公司解决控费难的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Livongo 的 "AI+AI" 智能化系统并非人工智能概念,而是指收集(Aggregate)、解释(Interpret)、应用(Apply)和迭代(Iterate)。
Omada Health 同样是全球慢病管理企业中不容忽视的案例。在 AI 方面,Omada Health 强调 AI 技术在个性化辅导和护理团队效率提升方面的应用,并于 5 月推出了 OmadaSpark,以便为会员提供营养分析服务。从公开报道来看,Omada Health 的 AI 技术呈现 " 碎片化 " 特征,尚未应用于全链路、全方位的慢病管理体系中。至于近两年炙手可热的 Hippocratic AI,则主要致力于用大模型解决护理资源短缺问题,慢病管理仅是其产品的众多应用场景之一。
换言之,目前海外市场中,将 AI+ 多种慢病管理深度融合且有较大体量的企业目前仍较为稀缺。反观中国市场,相关创新力量正在这条赛道崛起,并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以本次 Nature 新闻报道中提及的企业方舟健客为例,我们来解析一下 " 中国模式 " 如何将 AI 与慢病管理深度融合。
早在 2015 年,方舟健客便构建了 H2H(Hospital to Home 从医院到家庭)的智慧医疗新生态体系,倡导将医疗服务、慢病管理、医患教育、药品服务等从医院逐步延伸至患者家中。
2024 年,方舟健客将原有平台迭代升级,构建起更专业、更智能、更高效的 " 方舟健客 AI+H2H 智慧医疗新生态 ",以优势 AI 技术驱动医患服务的升级,为患者带来从医院到家庭的无缝医疗服务体验。
医疗服务从医院到家的场景延伸,使患者和医生之间形成了独特的 " 熟人医患关系 "。这种熟识关系使得患者更为信赖医生,医生也可对患者开展持续管理以减少慢病并发症发生率并提升患者依从性。这是方舟健客的护城河所在,也是其用户数量高达 5820 万、月活跃用户数量高达 1190 万且付费用户复购率高达 85.4% 的原因所在。
与 AI 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赋能方舟健客 H2H 生态高效运转,更通过解决患者、医生所面临的痛难点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医患对平台的信赖。
具体而言,从问诊到用药,从赋能医生到赋能患者,方舟健客已构建起贯穿慢病管理全流程、全方位的 AI 应用体系。
近年来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轮 AI 技术浪潮兴起。方舟健客也及时捕捉到了行业发展趋势,并开展了相应探索。今年 9 月,方舟健客杏石大模型正式落地,不仅吸引到医疗领域的关注,其创新模式更被国外学者敏锐捕捉,首次登上了 Nature 报道。
多模态大模型助力,中国慢病管理模式有望 " 闯关 " 全球市场
多模态及海量的医疗知识存储与推理,是杏石大模型的技术优势,亦是其被 Nature 新闻关注到的第三层原因。
具体而言,杏石大模型构建了图像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海量医药知识存储及推理思考的底层体系,模型性能达到了 SOTA(State-of-the-Art)水平,即达到医疗 AI 领域的先进性能标准。
在此基础上,方舟健客深知,包括大模型在内的 AI 技术的应用并非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杏石大模型驱动着 AI 知识智能体、AI 导诊智能体、AI 预问诊智能体、AI 医生助理和 AI 电子病例智能体的运转。通过这 5 大智能体的协同合作,方舟健客构建出覆盖慢病管理全生命周期的闭环式服务体系。
此外,作为方舟健客的 " 超级数字大脑 ",杏石大模型还驱动着 AI 用药助手、AI 健康管家、AI 医生助手、AI 学术助手和 AI 搜索 5 大应用。每款应用可分别针对临床与患者端的特定场景,在诸如用药指导、患者教育、诊断辅助及医学文献查询等领域实现实时精准辅助。例如,AI 学术助手产品通过搭配语音交互功能支持专家级答案秒级语音播报,契合临床医生忙碌的诊疗场景,提升了工具使用效率和黏性。
方舟健客在 AI+ 慢病管理领域的深厚积淀以及杏石大模型的性能与技术优势,也使其获得了诸多药企的青睐。在杏石大模型发布会当天,创新药知名企业信达生物便与方舟健客完成签约。
双方合作,不仅有望为肥胖症患者带来更为高效、更具个性化、更精准的慢病管理服务,更是我国慢病管理服务商与创新药械企业紧密协作的一个注脚。而在更多其他慢病领域,方舟健客也在依托自身大模型的优势及慢病管理能力实现服务的深入提供。
Nature 关注中国医疗大模型仅仅只是一个起点,随着中国慢病管理的创新模式逐步被国际市场看见并认可、AI 技术的不断迭代与落地深化、产业生态的不断健全,中国慢病管理模式的发展空间有望持续扩容。全球均有望成为中国慢病管理模式的应用场所——更多慢病患者,将迎来中国慢病管理大模型,并获得更好的管理体验与效果。中国慢病管理大模型,终将进一步造福全球患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