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汇 · 第 39 期 · 锦州永杉锂业股份有限公司(603399.SH,下称 " 永杉锂业 ")从一家纯粹的钼产品制造商,到一个被资本相中的 " 壳 ",再到一个被注入新业务的转型平台。
2024 年 11 月 1 日,当京东网络司法拍卖平台的倒计时归零,锦州永杉锂业股份有限公司(603399.SH,下称 " 永杉锂业 ")的命运指针,已悄然转向。这场拍卖的标的物,是其时任控股股东宁波炬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 " 宁波炬泰 ")持有的 1.02 亿股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 19.79% 。
最终,这笔决定性的股权被一个名为 " 平潭永荣致胜投资有限公司 "(下称 " 永荣致胜 ")的竞买人以 8.04 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入囊中。一个月后,股权过户完成,永杉锂业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由宁波炬泰变更为永荣致胜,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吴华新先生。
一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变更,通常源于主动的战略并购或重组。但永杉锂业的这次易主,却是一场由其原间接控股股东—— " 杉杉系 " 的债务危机与监管处罚所共同导演的被动谢幕。这家公司的故事,并非一个简单的产业兴衰。它更像一个棱镜,折射出一家传统工业企业如何在资本的浪潮中被选中、重塑、卷入一场关于规则的博弈,并最终被动地更换了牌桌的主人。
起点:一家辽西的钼业公司
永杉锂业起点在辽宁锦州,最初的名字是锦州新华龙钼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新华龙钼业 ")。这家成立于 2003 年的公司,主营业务是钼炉料、钼化工、钼金属等钼系列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是一家典型的传统周期性行业内的企业。
2009 年,公司由 " 锦州市华龙大有铁合金有限公司 " 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其创始团队带有鲜明的地方实业色彩,招股书显示,上市前的实际控制人为郭光华、秦丽婧夫妇。在没有任何显赫的 PE/VC 或国资背景加持下,新华龙钼业于 2012 年 8 月 24 日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募集资金净额用于扩大其钼产品产能。
在上市后的数年里,这家公司的命运,与其所处的钼行业周期紧密相连。
" 杉杉系 " 入主与隐秘的控制权
转折点发生在 2017 年 2 月。公告显示,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宁波炬泰,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浙商大佬郑永刚先生。至此,这家辽西的钼业公司,正式被纳入了庞大的 " 杉杉系 " 版图。对于以服装起家,早已在锂电负极材料领域深耕多年的杉杉控股而言,控股一家 A 股上市公司,意味着获得了一个宝贵的资本运作平台。
真正的资本大戏在 2020 年拉开序幕。当年 7 月 17 日,一家名为 " 上海钢石股权投资有限公司 "(下称 " 上海钢石 ")的企业通过协议转让,收购了公司 9.84% 的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表面上,这是一次独立的股权交易。然而,这笔交易却为后续长达三年的监管博弈埋下了伏笔。
根据《证券法》规定,收购人持股超过 30% 后若继续增持,需履行全面要约收购义务。当时,杉杉控股通过宁波炬泰已持有公司 34.22% 的股份。如果上海钢石与其构成一致行动人,其合计持股将远超红线。
自 2021 年 8 月起,上海证券交易所依据媒体报道与蛛丝马迹,多次向公司发出监管工作函,反复问询宁波炬泰与上海钢石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或一致行动关系。监管层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例如,上海钢石的名义控制人吴军辉,正是杉杉控股实控人郑永刚的外甥女婿。
然而,面对监管层 " 实质重于形式 " 原则的再三提醒,公司及杉杉控股方面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通过数次公告回复,均明确否认二者存在一致行动关系。
这场围绕规则的 " 捉迷藏 " 游戏,在 2023 年 1 月 4 日戛然而止。公司发布了一份关键的《更正公告》,推翻了此前的所有说辞,最终承认:上海钢石的运营决策、人事印鉴、资金往来,实际上均由杉杉控股控制。至此,杉杉控股通过隐瞒一致行动关系规避要约收购义务的事实,被完全公之于众。
从 " 钼 " 到 " 锂 " 的变形记
在资本层面暗流涌动的同时,这家上市公司的业务基本面也在发生剧烈变化。控股股东的战略意图,开始清晰地投射到公司的经营方向上。
由于钼行业周期性波动导致业绩不振,公司开始寻求转型。2022 年 1 月,尚名为 " 吉翔股份 " 的公司发布公告,拟以 4.8 亿元现金,收购湖南永杉锂业有限公司 100% 股权。这家标的公司主要生产碳酸锂和氢氧化锂等产品,是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核心原料。
这笔交易是一次典型的 " 体系内资产腾挪 "。出售方宁波永杉,其母公司正是 " 杉杉系 " 的另一家上市公司杉杉股份(600884.SH)。通过这次关联交易,杉杉控股成功地将锂盐资产注入了吉翔股份这个资本平台,使其迅速切入当时正处景气高点的新能源赛道。
转型是彻底的。2022 年,锂盐业务为公司贡献了 24.98 亿元的收入,而前一年此项为零。公司的净利润也因此同比暴增超 2600%。为了让公司名副其实,2023 年 3 月,公司董事会提议将公司名称由 " 锦州吉翔钼业股份有限公司 " 变更为 " 锦州永杉锂业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简称也由 " 吉翔股份 " 变更为 " 永杉锂业 "。至 2024 年 7 月,更名正式完成。
从一家辽西的钼业公司,到一家名字里带着 " 杉杉 " 印记的锂业新贵,资本的力量在短短两年内,彻底重塑了这家公司的产业身份。
失控的杠杆与监管的清算
然而,建立在违规操作之上的资本大厦,根基并不稳固。
首先到来的是监管的清算。在杉杉控股承认隐瞒一致行动关系后,监管机构的调查随之而来。2024 年 9 月 30 日,辽宁证监局向杉杉控股出具《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因其未按规定履行要约收购义务,拟对其处以 500 万元罚款。同年 10 月 25 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更进一步,对杉杉控股予以公开谴责的纪律处分。
几乎与监管压力同时爆发的,是 " 杉杉系 " 自身的财务危机。公告显示,自 2024 年下半年起,杉杉控股及其关联方因债务问题,导致其持有的杉杉股份、永杉锂业的股权被大规模司法冻结。高比例的股权质押,这种曾支撑其快速扩张的杠杆工具,此刻变成了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最终,司法冻结走向了强制执行。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对宁波炬泰持有的永杉锂业 1.02 亿股股份进行司法拍卖。市场的力量以最直接的方式介入,对这家公司的控制权进行了强制性的再分配。
新 " 主 " 登场与新的航程
随着司法拍卖的落槌,永杉锂业的 " 杉杉时代 " 宣告结束。新的控股股东永荣致胜,其背后是福建大型民营企业永荣控股集团及其董事长吴华新。
公开资料显示,永荣控股是全球最大的尼龙新材料提供商之一,近年来也正积极向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扩张。对于吴华新而言,控股一家主营锂盐业务的上市公司,无疑与其自身的产业版图具有高度的战略协同性。
永杉锂业的角色再次发生了转变。它不再是 " 杉杉系 " 进行资本运作与产业布局的棋子,而是成为了另一家产业巨头切入锂电赛道、完善其新能源材料一体化布局的平台。
回望其上市十二年的历程,这家公司的身份几经变迁:从一家纯粹的钼产品制造商,到一个被资本相中的 " 壳 ",再到一个被注入新业务的转型平台。它的故事至今没有最终的结局,但它清晰地刻画出,在资本市场的制度框架内,一家企业如何被外部力量所塑造,其战略、治理乃至最终归属,都与背后控制者的资本逻辑、合规意识和财务健康状况,发生了不可分割的深刻联结。
免责声明:本文为,【基本面解码】原创文章,未经作者同意禁止转载,转载必究。本文所有内容参考资料均来自三方机构公开信息、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基本面解码】原创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信息仅为阅读者交流学习为目的,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依据该信息作出决策。【基本面解码】不对因使用本文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侵权请联系小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