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长期围绕三元锂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展开。过去多年,业界普遍认为磷酸铁锂电池具有内阻大、低温性能差、等级低的优势,这让坚持该技术路线的比亚迪陷入被动,而理想汽车从早年质疑磷酸铁锂电池,到如今在理想 i6 上搭载该类型电池成为行业认知转折的缩影。
2020 年李想对磷酸铁锂电池的负面评价,反映了当时该技术在特定场景下的短板,但随着技术迭代,磷酸铁锂电池在低温适应性、充电效率等方面的突破,逐渐打破原有偏见。理想 i6 搭载的磷酸铁锂电池实现 5C 超充,还能提供更优低温性能,印证了技术进步对路线选择的重塑作用。也从侧面说明,电池技术路线的优劣判断,需置于动态的技术发展语境中,而非固守静态认知。
比亚迪长期坚持磷酸铁锂电池路线的前瞻性,在当下得到充分验证。其推出的兆瓦闪充技术实 1000kW 充电功率,15 分钟内即可充满 100 度电池,充电效率超越多数量产三元锂电池;仰望 U9 限量版以磷酸铁锂电池支撑,跑出 496.22km/h 的全球极速纪录,证明该电池在高放电功率与持续稳定性上的实力。这些成果不仅打破了 " 磷酸铁锂电池等级低 " 的误解,更展现出比亚迪在技术研发上的定力。
数据显示,磷酸铁锂电池成本较三元锂电池低 30%,且具备充放电循环性能稳定、起火风险低的优势,这些特性使其在乘用车、储能等领域拥有广阔应用前景。而该技术的核心专利与生产能力集中在中国企业手中,这也是福特等海外车企高管公开表达无法使用该电池遗憾的关键原因。这种技术话语权的掌控,不仅让中国企业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中占据优势地位,更推动全球电池技术发展方向向更安全、更经济的方向倾斜。
从行业发展视角看,磷酸铁锂电池的认知转变,打破了技术路线选择的 " 非此即彼 " 误区。三元锂电池在能量密度上的优势仍适用于特定场景,而磷酸铁锂电池在成本、安全、快充等方面的突破,使其成为更多元化的选择。理想汽车的策略调整与比亚迪的技术突破,证明新能源行业的竞争,非单一路线的优劣之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