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2 日,全新问界 M7 上市 5 分钟大定破万、17 天小订超 22 万台的消息再度引爆车市。这款起售价 27.98 万元、较老款贵 3 万元的车型,虽有华为技术加持,但价格差价合理性、配置划分等问题也引发广泛讨论。
从市场反馈看,问界 M7 的热销离不开产品力升级与精准定价。外观采用鲲鹏展翼前脸搭配新配色,兼顾商务与年轻化需求;内饰新增 16.1 英寸中控屏、AR-HUD 等配置,零重力座椅带按摩通风功能,豪华感对标同价位竞品。核心的华为乾崑 ADS 4 辅助驾驶全系标配,Max 版搭载 192 线激光雷达支持城区 NCA,纯电版 710 公里续航与 15 分钟快充的表现也颇具竞争力。
定价上,33.98 万元的 Max 版卡位 M8 价格下沿,成功吸引预算有限的华为生态用户。 但热销背后的争议同样不容忽视。最受关注的是 3 万差价的性价比问题:尽管新增 800V 高压平台等配置,但有消费者对比发现,同配置下理想 L7 价格低 2 万元,腾势 N9 还多出第三排座椅实用性优势。配置划分的复杂性也遭网友议论,12 个版本涵盖 5 座和 6 座、增程、纯电等多重组合,增程 Pro + 版虽带舱内激光雷达,却仅支持高速 NCA 且无法 OTA 升级城区功能,感到失望。
智能驾驶配置的差异化布局引发更多讨论。基础版缺失激光雷达,与同门尚界 H5 形成差距,有车主在论坛发表 "30 万买无激光雷达的智驾车是否值得 " 的想法。对此官方回应 " 科技更新比手机快 ",虽解释了消费者对短期技术迭代的顾虑,却未能打消对基础版智驾能力的忧虑。
当前新能源市场竞争白热化,问界 M7 凭借华为生态与产品升级实现销量突破,但 3 万差价的价值平衡、配置划分的合理性仍待市场检验。对于这款 " 现象级 " 车型而言,后续交付能力与售后反馈,或将成为决定其能否延续热度的关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