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5 日,良渚 " 数栖湾 AI+ 产业社区 "(下文简称 " 数栖湾 ")在良渚文化村玉鸟流苏正式开园,这个落地在良渚新城,多方共建的 AI 产业孵化平台,聚焦人工智能、数字游民经济、文化创意等前沿领域,旨在为全球 AI 探索者提供从创意萌芽到生态领航的全周期支持。
开园仪式项目签约现场
开园仪式上,启师傅、陶博士、氪主理人、杭一末、埃及小倪等首批主理人,杭创(人工智能)营、AI+ 产业项目正式签约入驻,标志着良渚作为 " 东方硅谷 " 再落关键一子。
仪式现场还发布备受关注的 " 数栖八条 ",将为入驻企业提供覆盖面更全面、力度更大,诚意更足的资金、空间和经营辅导等支持。相应配套服务设施 " 数栖湾人才驿站 " 也正式揭牌。
过去几年来,良渚以 " 离城不离尘 " 的独特气质,不断吸引越来越多创业者在这里聚集。而良渚数栖湾 AI+ 产业社区,正是当地管理者献给所有从事 AI 产业创新创业 "SEEKer"(探索者)的港湾,为他们打造梦想启航和栖息的首选之地。伴随 " 数栖八条 " 专项政策的发布,良渚将进一步致力于构建从空间、社群,到资源和技术全方位、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正如良渚新城在会上所提出的愿景," 让良渚成为不止于技术迸发、更是人文流淌的下一站 AI 雨林。"
" 在森林里写代码 " 的良渚气质
9 月 25 日的开园仪式上,多位入驻 " 数栖湾 " 的首批主理人,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就自发陆续来到良渚文化村安家或创业。" 宇宙的尽头是良渚 ",这句略带调侃的 " 玩梗 ",是他们选择良渚的共识。
目前良渚已经集聚数千位 " 数字村民 "。除了随时可出片的风景和 " 反大厂 " 的慢节奏生活,这里还有几千年的文明积淀、靠近杭州商业高地的城市配套,以及面向未来的数字创新精神。
初到良渚的人,往往首先惊喜于治愈的自然环境。工作场景从曾经玻璃幕墙大厦中的格子间,迁移至极具设计感的文化空间或社区咖啡馆,代码在浓密绿荫下敲写,会议伴随鸟鸣声进行。" 我终于又看到了真实的四季更迭。" 去年搬到良渚的数字游民小七说道。
数字游民来到良渚,并不等于要过隐居的生活,而是选择一种 " 离城不离尘 " 的 " 良渚生活算法 ":上午去大厂开需求评审会,下午回村剪片写代码,与商业社会与产业未来的脉搏保持同频;每月 2500 元可以租下 50㎡的 Loft,使用含打印、咖啡与 Wi-Fi 的共享办公位,一天 20 元吃到有机杭帮菜——低生活成本缓解了游民们久居一线城市的焦虑。
良渚文化村区位图
不需要工作的时候,村民们喜欢在有着 " 村味价格 " 的咖啡馆和朋友聚会,或者拎着 9.9 元的鲜啤看一场露天电影,也可以在手作工坊里探索新的生活可能性。可以说良渚版的 "work-life balance",是一种可量化的 " 进可繁华,退可宁静 "。
在文化村标志性的地标大屋顶(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和大谷仓(单向空间书店),每个星期会有新的艺术展览、戏剧演出和文化讲座;中国美院入驻良渚后,与社区深度融合,学生与村民可以自然交流——这些密集且高质量的文化资源供给,实现了对村民的 " 精神富养 "。
始于自然,陷于文化,终于创新。相比于云南大理或浙江安吉,良渚对数字村民最大的吸引力,更是来自于自下而上、自发聚集的创新氛围。
比如知名影视 UP 主 " 影视飓风 "、科技评测顶流 " 何同学 " 等头部创作者,已将工作室安在良渚;同样作为首批入驻主理人的 Wayto AGI 等科创社群,在良渚定期举办沙龙与研讨会,使良渚像一块磁石,吸引到一大批同频的顶尖研究者和创造者。正因如此,良渚也被游民们称为 " 东方硅谷 "。
36 氪暗涌 WAVES 大会在良渚举行
除此以外,越来越多电商创业者、线上教育从业者等自由职业者,也在纷纷涌入良渚,他们享受生活的同时,用一台电脑连接世界,创造新的商业价值。可以说良渚正在证明一件事:理想的工作与生活,并非二选一的单选题。逃离一线城市的 " 牛马 "、独立创作者、AI 研究者、远程工作者和创业者,正陆续来到这个离自然、城市、文化和未来很近的地方,栖息、连接、创造,生长出独特的新工作文明。
从 " 给优惠 " 到 " 给生态 " 的系统培育
对于良渚自发形成的创新氛围," 东方硅谷 " 的管理者们 " 只给予不索求 ",不刻意打造概念,而是精准识别新移民的需求,从而为他们提供恰到好处的支持。顺势而为的管理逻辑之下,良渚构建起 " 数栖湾 AI+ 产业社区 ",并在开园仪式上重磅发布了覆盖企业从初创到成熟全周期的 " 数栖八条 "。
具体来说," 数栖八条 " 针对注册并实际入驻在 " 数栖湾 " 的企业,提供多项降低企业前期固定成本的补助,并且向高端人才和前沿项目提供多项真金白银的补助,例如对于实际入驻并正常经营的项目,对该项目租用的办公用房,给予 300 平方米以内的面积的三年房租全免。
此外," 数栖八条 " 更具有创新性的支持,在于针对 AI 等科技研发项目,一方面设立了 5000 万元规模的天使基金,计划每年资助几十个村内项目,并提供贴息贷款补助,三年内最高可享受本金 200 万元贷款贴息支持;另一方面发放 " 模型券 "" 算力券 " 资金,提供算力与模型服务支持,降低研发与应用门槛,并围绕 AI+ 产业举办各类活动,促进项目拓展市场、品牌提升与产学融合合作。
在良渚管理部门看来,社区不只是管理者,而是以 " 店小二 " 精神,扮演创业所需多方资源的连接与整合平台角色——帮助创业游民对接政策、寻找合作伙伴、提供展示舞台,让创意和项目在良渚更好落地生根。
作为良渚科创生态在物理空间上的聚合地," 数栖湾 " 以 "AI 产业 + 创新人才 + 社区生态 " 为核心定位,打造一个以 AI 技术为核心、以数字游民与创新人才为主体、以良渚文化为底蕴的复合型生态社区。
围绕这一定位," 数栖湾 " 以 " 四场 " 的空间布局与功能设计,24 小时开放,打造从" 创意萌发→原型验证→资源对接→规模发展 "的完整闭环,包括——
机会场:提供评测 DEMO 展示和举办活动空间,推动资源对接、机会发布与创意变现;
发酵场:配备灵活可变的路演与原型测试空间,帮助团队迅速验证想法、推动创意落地;
发生场:打造共享办公、主题沙龙、咖啡交流等高浓度、共生型的创客社群,促进游民灵感碰撞、能力互补与信任建立;
自由场:配备共享办公区与会议室、休闲区与沉浸式静音场,打造开放、包容的办公与休憩环境。
" 数栖湾 "" 四场 " 空间示意图
良渚新城官方深刻认识到,重要的不是提供多少补贴、多大办公空间,而是真正理解并回应数字游民和创业者深层的创新需求,也就是一个被理解、被支持、被链接的生态。而 " 四场 " 的有机融合,正是构建起 " 人、资源、场域 " 深度交织的创新生态体系,为创新企业提供 " 从 0 到 1 再到∞ " 的体系化支撑。
有粘性的数字创新栖息地
良渚 " 数栖湾 " 不止于打造一个产业社区,而是试图回应更深层的时代发展命题:在人才高流动性、产业快速迭代的数字经济时代,社区如何真正留住人、培育事、成就梦?而一个有生命的社区,核心 KPI 只有一条:粘性。
良渚的答案是,不做政策薅羊毛的驿站,而做从 0 到 1 的育苗场,其核心路径则是以人工智能与 AI+ 产业为基石,构建从创意萌芽、加速成长,到生态领航的阶梯式培育平台。
这一政策图景对应到产业发展战略是,形成数字经济创业从" ∞到 1"(无到有)的创意萌发、"1 到 10" 的培育孵化、"10 到∞ "(无限)的规模进阶 " 三步走 ",在具体物理空间和支持体系上,分别对应数栖湾、杭创 ( 人工智能 ) 营和创新中心,最终形成一个内可自我造血、外可借鉴复制的 "AI+ 数字游民 " 混合生态。
培育体系示意图
" 数栖湾 ":从∞到 1(无到有)培育创意萌芽
" 数栖湾 " 作为整个良渚数字产业生态的起点,专注于为零散想法、小型团队提供培育 " 创意萌芽 " 的初始生长环境。作为创业者的 " 第一站 ",核心使命是帮助创业者完成从无到有的突破。哪怕只有一个人、一份原型想法,也可以入驻并享受低成本、灵活使用的共享办公与实验空间、开放式的技术平台与算力支持,以及初期的天使基金、导师辅导与资源链接。
" 杭创 ( 人工智能 ) 营 ":从 1 到 10 的陪跑加速
当入驻项目得到初步验证,需要规模化起步时,关键在于 " 引入活水 ",不被资本卡脖子,能够顺利走向产品市场匹配。
在这一阶段," 数栖 · 杭创 ( 人工智能 ) 营 " 负责接棒。据了解," 杭创营 " 是由元璟资本与杭州资本联合发起的 " 陪跑型孵化器 ",为入驻项目提供包括融资对接与股权支持、深度产业资源对接与应用场景开放以及创业训练营等辅导,帮助已形成初步创意雏形、具备基础技术框架的项目团队深化技术研发、推动成果转化。
" 创新中心 ":从 10 到∞的生态领航
已初步成熟,需进一步扩展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则可以迁移至位于 " 数栖 · 创新中心 "。这里可以为成熟的企业、规模化项目提供落地运营载体,提供定制化产业空间,以及政策申报、人才引进、品牌出海等专项服务。
创新中心示意图
" 数栖湾 " 的产业生态并非大而全,而是精准聚焦具有高成长性、高融合性的赛道。除了已具规模的数字游民经济和数字文化创意产业,还包括作为底层技术与创新引擎的 AI+ 未来产业,以及 AI 驱动的硬件创新、智能机器人、工业数字化解决方案等,共同构成 " 数栖湾 "" 软硬结合、虚实共生 " 的产业基底。
数字经济浪潮下,创业者如鸟,穿梭寻找属于自己的栖息之地。而良渚的长期愿景,则是做好 " 筑巢人 ",在宏观层面打造出具有强 " 科技力 " 属性的社区 IP,让更多人真正看到良渚不仅有历史,更有未来。在企业层面则以长期主义的产业耐心、包容失败的制度文化和懂创新的政策设计孵化出更多像 " 六小龙 " 这样标杆性企业。
良渚的终极目标,是让数字产业有温度,让创新创业有归属,让五千年的土地再次生长出影响世界的科技力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