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淡定,叫做港城。
26fall 的港校你争我抢,打得火热。港大、港中文、港科甚至港理工,全都早早开申,只为抢占优质生源。
没想到,港城却在一片喧嚣中格外淡定:既不参加提前批,也不提早开放申请,还是按照去年的时间,等到 9 月 16 日才启动了 26fall。比起老对手港理工,整整晚开两个半月。
莫非是被今年的 QS 伤了心 " 自暴自弃 ",干脆佛系经营?
没想到就在这两天,港城又抛出一个重磅消息:从 2026 学年起,将彻底退出内地高考统一招生,改为单独招生!
退出高考统招,意味着港城要亲自下场筛选更符合它要求的优质学霸,也是从本科源头上筛选生源质量。
而今年的硕士申请看似不争不抢,但仔细一看招生政策,调整的还真不少:雅思要求史低 6.0、人工智能再加一枚新专业、三大项目集体改名,就连对文书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了……
这么多新动作,究竟是对普通学生的特大利好,还是对 9/2 学子的 " 精准放水 "?指南君今天就来好好盘一盘,港城 26fall 到底想招什么样的学生?
"
门槛明降暗升,偏爱 92 学生?
"
26fall 申请季,香港城市大学最引人注目的变化,就是语言要求的调整。
1. 雅思降至 6.0
在错失申请季先机的情况下,港城一上来就放了大招:降低雅思要求,绝大部分专业都从 6.5 分降到了 6 分。
消息一出,许多同学喜大普奔,这是要放水呀!
但,别高兴得太早!最低录取要求和实际录取要求往往都是两回事,有资格申请也不代表一定会录取。而且,你别忘了,港城一向都是语言友好的学校,绝大多数项目,也接受六级成绩申请。
本来就能用六级成绩申请
所以这回的雅思 6.0,本质上就是个给申请季造势的烟雾弹,真正受用的范围相对有限。
如果你想申请的是语言、传媒、商科、法学,就老老实实考语言吧。估计只有少数冷门的理工科类项目,才有机会 6 分捡漏。
另外一批能吃上 "6 分 " 红利的就是 985/211 的同学。
港城为这批背景过硬、但英语略有短板的学霸开辟了 " 特赦通道 ",只要在后续面试中展示出合格的沟通能力,就有极大机会过关。
所以,港城的雅思调整目的很明确:在不拉低学术生源质量的前提下,为优质的 92 学生扫清最后一个障碍,实现 " 精准捞人 "。
2. 新增 AI 专业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当下申请的热门趋势,港城曾在 25fall 申请季末一口气新增了两大 AI 专业,分别针对 AI、AI+ 商科的领域。
而 26fall 新增的人工智能驱动创新理学硕士,则是把 AI 和产业转型、创新创业等方向进一步结合,大概率会让不同背景的同学都能找到适合的 AI 切入点,进一步放大可申请的专业范围。
短短一年连开三个 AI 专业,港城为啥这么急?
看看它的老对手港理工吧,野心勃勃地开设了 6 个 AI 相关专业,而港三校都还只有 2-3 个。那么,在 AI 专业相对稀缺的当下,借助专业红利也能喂学校抢到一批不错的学生。
从港城之前两个专业 25fall 的 AI 专业录取情况看,均分要求倒是不高,80+ 就有机会录取,但录取人群基本都是 985/211,或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双非同学才有优势,难度不算很大,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同学,不妨持续关注下。
3. 项目集体改名,文书要求加码
除此之外,港城今年还有不少细枝末节的调整,例如三大项目集体改名:
多媒体资讯科技 → 电子计算机与资讯工程
电子资讯工程 → 电机与电子工程学
健康科学与管理 → 健康科学与生物医学
你可别小看这几个字的改动,背后是清晰的就业导向策略。
☑︎" 健康科学与管理 "原本略带文科感,改名后直接挂钩生物医学,顺应大湾区生命医药产业热潮,求职辨识度瞬间拉满。
☑︎" 电子资讯工程 "改为电机与电子工程学(EEE),则是与国际通用学科分类接轨,避免被误解为狭窄的通信方向,方便留学生求职时 HR 一眼识别。
☑︎而" 多媒体资讯科技 "更名为电子计算机与资讯工程,彻底摆脱了 "Multimedia" 可能带来的音视频处理刻板印象,直接跻身计算机工程大类,与 AI、大数据等主流方向无缝对接。
那问题来了:改名之后专业课程是否会有对应的调整?
参考港城此前 " 数码化转型及科技创新 " 硕士改名后连必修课都大换血的前例,这次更名可能也会伴随课程内容升级,并非简单的 " 新瓶装旧酒 "。
数码化转型及科技创新硕士的最新课程
与此同时,共有 14 个专业新增了单独文书要求。这显然不是为了为难申请者,而是为了精准筛选出与项目高度匹配、有清晰想法的申请者,淘汰那些盲目海投的考生。
总的来看,港城今年从专业名称到申请流程的种种调整,目标高度一致:
对外,提升学科竞争力与就业认可度;对内,优化筛选机制,锁定优质生源。
这不是零散变动,而是一套组合拳,每一步都指向生源质量的系统升级。
小 tips:港城 25fall 究竟录取了哪些同学?我们给大家整理了【港城最新 offer 合集】,有需要的找我领取⬇️⬇️⬇️
QS 下滑的港城还值得申请吗?
港城今年最被诟病的一点,无疑是 QS 排名的下滑。
尤其是当港四所排名集体上扬时,港城却跌至全球第 63 位,坐实了 " 港五守门员 " 的位置。导致不少人开始质疑:26fall 的港城,还值得申请吗?
当然!QS 排名固然重要,但它并不是全部。
尤其是在看清港城近几年在科研实力与内地就业市场上的强势表现后,你会明白,它的底气从何而来。
01
软科排名飙涨,科研硬实力突出
与 QS 的下滑相反,港城在更注重科研成果的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堪称 " 黑马 ":
从 2020 年的 201 – 300 位,一路猛冲至 2023 年的 101 – 150 位,并在今年首次跻身全球 TOP99,成为港二,这也是软科排名自创立以来,香港第二所进入百强的高校。
软科可不是什么 " 野榜 ",它几乎完全依据可量化的科研指标,客观反映出一所大学的学术生产力。
港城能实现软科排名的三级跳,背后是实打实的投入!通过研究学校官网数据可以发现港城的研究项目高达3382个,研究经费突破34 亿港币。
今年更是有 256 名学者荣登最新公布的 "2025 年全球首 2% 顶尖科学家 " 名单,相比去年增近 50 名。港城的学术投入,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02
内地就业认可度,不降反升
对计划回内地的同学来说,港城的认可度不仅没掉队,反而在关键政策中实现突破:
1️⃣北京优培计划:根据 2025 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作为评定依据,而港城是除港大外唯一被认可的香港高校。
2️⃣上海直接落户:2025 年起,港城被正式纳入世界排名前 50 院校名单,港城毕业生可享受直接落户福利,与港三并肩。
3️⃣央国企招聘实绩:在中信银行 2025 留学生录用名单中,港城录取人数高达 15 人,成为港校第二;在各地烟草局录用结果中,港城毕业生录用人数也位居前列。这些高竞争力单位的选择,都反映出港城学历在内地就业市场中的分量。
03
哪些人是港城的 " 天菜 "?
那么,港城究竟偏爱什么样的学生?
根据指南者留学 25fall 录取统计,港城的录取者中 985/211 背景学生合计占比高达 74.3%,显著高于港理工的 64.8% ——这也让它被广大申请者调侃为 "985/211 收容所 "。
这一偏好也在近期商学院宣讲会中得到官方印证:
截至 9 月 23 日,港城商学院已收到 2000+ 申请,预计在前两个月发放 50% – 60% 的录取名额,并明确表示将优先考虑 985/211 学生。全年申请总量约 2.4 万,最终录取仅约 2800 人,筛选率可见一斑。
尤其在金融工程、计算机、数据科学等热门专业,内地录取生源几乎全是 "92 背景 ",偏好十分稳定。
GPA 要求方面则呈现梯度分布:
80 – 85 分占比最高,达 43.1%;文社科和商科要求更严,约 45% 录取者均分超 85;
而理工科则对 92 学子更友好,就算均分不足 80 也有相当一批人成功上岸。
因此,如果你属于 985/211 背景,但 GPA 不算顶尖,或存在英语短板的 " 偏科型选手 ",港城无疑是你的一大优选。
更值得注意的是港城 " 养鱼式 " 发 offer 策略:发放周期从 10 月持续至次年 5 月,每月分批录取。
结合港城 24fall 以前,一般都要等到 11 月才开放申请、有意错峰吸引考研失利学霸的策略,不难看出。港城不急于第一波抢人,而要精挑细选,在整个申请季中 " 捞 " 到最合适的人。
总结来说,港城很清楚自己港五的吸引力和定位,通过 " 错位竞争 " 路线, 不过度追逐 " 港三 " 层面的全科学霸,而是想为那些优秀但未必完美,或临时转战留学赛道的 92 学生,提供一个高认可度、高性价比的选择。
26fall 申请已开启,港城虽属 " 港五 ",录取同样先到先得。建议目标清晰的同学尽早准备,才能把握主动。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