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衔接国庆中秋双节 " 超级黄金周 ",2025 年 " 双 11" 即将全面启动。
9 月 29 日,京东宣布,2025 年京东 " 双 11" 将于 10 月 9 日晚 8 点现货开卖,相较去年提前了 5 天。《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抖音电商 " 双 11" 也在同日 0 点开启。天猫则稍晚,于 10 月 15 日开启预售。
更长的赛程,更急的 " 抢跑 "。" 双 11" 走过第 17 个年头,已从 2009 年的单日促销,逐渐被拉长为超过一个月的周期。电商十年嬗变,各类促销节几乎塞满全年,消费理性逐渐回归。但对平台以及商家端而言," 双 11" 仍然是年末最硬的一场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VCG211407692555
" 官方直降、低至 1 折 " ——虽然京东对消费端的补贴简化为了 8 个字,但给商家的补贴和激励丝毫没手软,将先投 20 亿元红包及亿级流量作为广告激励," 招兵买马 " 火力全开。
天猫则在 " 双 11" 前完成与 Lazada 的系统打通,还提出天猫超市走向近场闪购。过去两个月,天猫超市闪购从全国 20 城扩展至 31 城。这个 " 双 11",即时零售的竞争或将延续外卖大战的力度。
虽然各类大促节点在直播间全年无休,但抖音、快手电商还是为了本次 " 双 11" 早早召开了商家大会,严阵以待。
" 招兵买马 ",京东砸 20 亿元抢商家
突破 "10 月中旬 " 的大促消费心理关口,今年京东 " 双 11" 直接衔接国庆中秋双节假期。京东解释称,选择这一节点,消费者会有充裕的选购时间。此外,京东对已经简化几年的促销玩法再次进行简化,不用凑单,单件商品价格立减,低至 1 折。
内容生态方面,京东升级了店播 " 集合店 " 模式并设百万元现金奖励,同时启动达播 " 严选达人 " 计划等为短视频提供现金与流量扶持。
记者还了解到,第四季度,京东内容生态还将对外发布 " 超级测评服务商 " 激励计划,主要面向优质内容机构与服务商,提供 350 万元专项现金支持,以及头部商品优先匹配等服务。同时还会建立阶梯式奖励机制,单机构最高可获 100 万元激励。
而与消费端简化为一句话的促销玩法不同,今年 " 双 11" 京东在商家端真金白银地下了 " 猛料 " ——投入 20 亿元的红包及亿级流量,升级大促广告激励。在商家拉新方面,针对服务商,京东推出了高额现金与 GMV 返点激励。若成功招募中小商家入驻,单个服务商最高可获 200 万元激励。
对此,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对内容电商的加码激励,能够看出京东想尽快补全电商业务拼图。" 现在很多电商交易都是通过直播带货和内容短视频直接促成的,这个新的电商流量入口,京东必须在头部位置占据一定规模和量级。" 他进一步表示。
" 外卖大战 " 后 ,近场电商成 " 双 11" 焦点
今年 "618" 正值外卖平台补贴大战期,因此外卖业务的争夺成为这场年中大促的焦点。不过," 双 11" 将至,各家关于外卖业务的大促补贴尚未透露风声,但即时零售无疑将继续参战,在外卖大战的余热下,竞争可能也会变得更加激烈。
京东方面对记者表示,京东秒送通过标准化的开放接口,无缝打通 " 小时达 "" 到店取 " 等核心消费场景,从商品管理(上架、搬品等)、订单售后管理到履约配送的全链路数据实时同步与协同。
天猫超市也明确了今年 " 双 11" 的目标,走向近场闪购。数据显示,7 月 13 日天猫超市 " 半日达 " 接入淘宝闪购后,到 8 月 7 日订单量突破 100 万。过去两个月,天猫超市闪购也从全国 20 城扩展到了 31 城。
谈到近场电商,海豚智库创始人、电商分析师李成东通过微信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场电商主要的竞争逻辑或许并不聚焦在价格方面,从行业整体发展趋势来看,其竞争焦点更多落在体验差异化上。特别是像京东、阿里这种从传统电商模式转型的,也会把重点放在体验差异的构建上。
" 在略有区别的即时零售方面,整体来讲美团和京东秒送可能还是会更有优势。天猫超市闪购等的持续发力,目的还是想把订单从美团等对手中转移到自己平台上。目前是以培养用户习惯为主,因此有一些较大的补贴动作也在情理之中。" 李成东接着分析道。
盘和林则认为,作为外卖 " 补贴大战 " 的延续,即时零售肯定是今年 " 双 11" 各平台的竞争点。" 虽然相对于传统电商,即时零售的确在履约等方面有优势,但各大平台依然需要积累经验,做好与自身其他线上业务的协同。" 他表示。
对于 " 双 11" 整体的趋势和变化,盘和林预判,今年消费者可能会更加在意叠加 " 国补 " 后的优惠水准。此外,大促整体规模预计还是会增长。
李成东则表示,这几年下来,商家更多还是比较 " 疲累 ",平台此番增加激励规模,还是想调动商家参与大促的积极性。借大促节点,吸引优质商家入驻也是常规动作。"10 年前的‘双 11 ’,商家更多会为了规模,不计代价做促销、做活动,现在大家的要求都是赚钱。" 李成东说。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