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9 日上午,儿童公园的 " 北京站 " 站台被期待与欢笑填满。随着广播响起,等候多时的游客迅速排起长龙——承载着哈尔滨几代人集体记忆的第六代 " 少先号 " 儿童小火车,在秋日晨光中开启了试运行首航。
复古列车驶入现代
童趣体验全面升级
红色喜庆的车身、复古蒸汽机车造型、金属质感车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列由车头、煤水车和 6 节车厢组成的新火车,以其典雅外观瞬间俘获了所有乘客的心。
" 红色的新火车漂亮又喜庆!" 连任两届列车乘务员的长虹小学学生苏妙淼难掩兴奋。更令人惊喜的是车厢内部的科技升级:4 节恒温车厢配备独立供暖,彻底告别冬季停运历史;2 节豪华观景车厢设置全景天窗,软质座椅让乘客可仰观四季流转——春日的花海、盛夏的绿荫、金秋的彩林、隆冬的雪景,都将透过玻璃天幕与旅途相伴。
" 年轻时经常带着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这里过‘六一’,小火车是大家最期待的项目。" 如今头发花白、拄着拐杖的 75 岁刘春华说,她几乎每天都到儿童公园锻炼,今天赶上新火车试运行活动特别幸运,提早排在队伍中想一睹为快。随着车厢缓缓启动,那些年师生同行的快乐片段一帧帧重现于眼前。
老队员集结助力
新生代接棒传承
站台上,一群特殊服务者格外引人注目——平均年龄 60 岁的儿童铁路老员工志愿服务队,正佩戴着红领巾协助小列车员工作。65 岁的崔宏卓曾是 1972 届小火车的运转车长,如今已是哈尔滨儿童铁路员工联谊会理事长。53 年来,他不仅牵头整理历史资料,还自费收藏列车员臂章、检票夹等老物件,为筹建儿童铁路纪念馆奔波。
" 这是亚洲第一条由少年儿童自主管理的儿童铁路。" 崔宏卓抚今追昔," 明年将迎来通车 70 周年,这个升级来得太及时了。" 联谊会成立 9 年,目前成员超 800 人,连远在他乡的央视主持人敬一丹等老队员,仍通过线上社群持续关注着 " 少先号 " 的每一次进化。
传承的力量在新老交替中生生不息。每年儿童公园从周边学校选拔近百名小员工进行系统培训,新火车试运行首日,新生代小员工们身着标准制服,与老队员携手服务,让始建于 1956 年的儿童铁路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希望通过我们的周到服务,让更多中外游客了解‘少年号’历史,吸引更多人喜欢我们的城市。" 苏妙淼自信而坚定地说。
城市 " 移动文化符号 "
" 时光列车 " 整装待发
" 第六代小火车彻底打破了季节局限,配合沿线基础设施改造,可实现全年运营。" 公园宣传组许珉告诉记者,这个 " 十一 " 黄金周,市民便可乘新火车体验全程 2 公里的环线之旅,往返于 " 北京站 " 与 " 哈尔滨站 " 之间。为确保安全,新火车驾驶员都是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并通过专项考核后才上岗,公园还在沿途 17 个道口设置了安全提示牌,分段安全员将全程守护。
据公园预测," 十一 " 期间小火车单日客流或将达 3000 人次。为应对双节客流高峰,公园方特别延长运营时间,每日从 8:30 至 17:30,每 40 分钟发车一班。公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发车频次将根据客流、天气及安全情况动态调整,并及时向游客公示,确保运营秩序平稳。10 月 1 日公园还将推出 " 幸运大转盘 " 彩蛋活动,持当日车票的游客均有机会参与抽奖。
" 它不只是游乐设施,而是让人们找回纯真、让外地游客读懂哈尔滨的时光列车。" 曾担任第一代小火车道口管理员的吕春感慨万千," 当年担任儿铁小员工,能省 8 分钱门票和车费,就让同学们羡慕不已。看到它与时俱进的变化,由衷希望它载着城市记忆永远跑下去 "。
随着第六代 " 少年号 " 的汽笛声以全新姿态于 10 月 1 日正式鸣响,这列穿梭于城市中心公园的 " 移动文化符号 ",将以其独特的历史厚度与创新体验,成为哈尔滨文旅融合中一张历久弥新的情感地标。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方爽 记者:梁可心 / 文 / 摄 / 视频
编辑:马云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