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 前天
抢滩“无形战场”:科技巨头重金押注AI基建,决胜超级人工智能时代!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近期,全球多个科技巨头均宣布加大在 AI 基础设施方面的资本开支,在科技界掀起巨浪:OpenAI 联手软银、甲骨文开启 5000 亿美元 " 星际之门 " 项目,计划建设五个总容量高达 10 吉瓦的数据中心,英伟达计划向 OpenAI 投资 1000 亿美元,双方共建大规模数据中心;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吴泳铭也宣布积极推进 3800 亿元的 AI 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这些远超常人想象的投入规模,标志着一场关乎未来科技主导权的 AI 基建竞赛已全面展开,在这场波澜壮阔的科技叙事中,$ 科创人工智能 ETF 华夏 ( 589010 ) $ 也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投资机遇。

一、热点解读:数字背后的战略野心

10 吉瓦电力容量意味着什么?相当于三个三峡水电站的发电量专门供给五个数据中心。当 OpenAI 的 " 星际之门 " 项目公布这一数字时,能源专家们倒吸一口凉气,这不仅是技术挑战,更是能源基础设施的极限测试。

英伟达对 OpenAI 的千亿美元投资看似疯狂,实则志在必得。黄仁勋曾直言:"AI 将是未来十年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强引擎。" 英伟达的赌注建立在一个简单而强大的逻辑上:谁控制了 AI 基础设施,谁就控制了数字时代的 " 石油管道 "。

阿里吴泳铭的 3800 亿布局同样意味深长,在接受采访时,他透露:" 这不仅是服务器采购,而是涵盖芯片自研、数据中心建设、能源配套的全产业链布局。" 这也意味着,中国科技巨头正在构建自主可控的 AI 生态,避免在关键技术上受制于人。

这些天文数字背后,是各国对 AI 主导权的争夺。根据麦肯锡报告,到 2025 年,全球企业在 AI 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将超过传统 IT 基础设施;到 2030 年,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投入将达 6.7 万亿美元;全球数据中心的算力将几乎增至三倍,其中约 70% 的增长将来自人工智能领域。所以,AI 基建的竞赛没有退路——落后就意味着在下一个科技时代失去话语权。

二、底座解密:AI 基建的硬核实力

当下全球科技格局正经历一场静默却深刻的变革,其核心驱动力便是人工智能。然而,细观之下会发现,真正的战略焦点并非完全集中于前台应用的百花齐放,而是汇聚于底层基础设施的激烈争夺。阿里巴巴、OpenAI、英伟达等巨头之所以斥巨资押注 AI 基建,是因为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谁掌握了构建智能时代的 " 基石 ",谁就掌握了未来的经济命脉与生态主导权。这场竞赛,本质上是一场关于如何为智能世界铺设 " 铁轨 "、建立 " 电网 " 和定义 " 交通规则 " 的宏大叙事。

所谓的 AI 基础设施 ( AI Infra ) 指的是支撑人工智能 ( 特别是深度学习和大模型 ) 开发、训练、部署和推理所需的全栈资源与服务。它不仅包括硬件层 ( 如 GPU、AI 加速芯片、高带宽网络、超高速存储 ) ,还包括软件层 ( 如分布式训练框架、数据处理平台、模型管理工具 ) ,以及运维层 ( 如资源调度、监控、弹性扩展、容灾备份等 ) 。

简而言之,AI 不是简单的 " 跑在服务器上的软件 ",而是一个计算、数据、网络三者协同的高密度系统工程。作为整个 AI 系统的底层部分,AI 基建是确保系统可以正常运行并处理庞大数据和复杂计算任务的基石围绕 " 数据、算力、算法 " 三大核心资源要素构建:数据为模型训练提供海量输入,需经清洗、标注、安全治理 ( 如医疗 / 金融数据隐私保护 ) ;算法决定 AI 系统性能,以深度学习 ( 卷积 / 循环神经网络 ) 、机器学习为核心,依赖开源框架与学术创新;算力提供计算支撑,核心载体为 AI 芯片 ( GPU/CPU/FPGA ) 、计算服务器、智算集群,需满足大规模、低延迟需求。可以说,AI 基础设施对提升训练速度、降低成本,提升模型性能和支撑 AI 落地至关重要。

三、未来展望:基建深度决定文明高度

从古罗马大道到互联网连接万物,历史证明,基础设施决定文明高度。AI 基础设施正是数字时代的 " 罗马大道 " ——它不仅是技术平台,更是创新生态的基石。正如 19 世纪铁路网重塑全球经济地理,AI 基础设施将重塑 21 世纪的创新格局。这场竞赛的赢家不仅将获得商业成功,更将定义未来数十年的科技发展方向。

AI 行业发展速度远超预期,行业对 AI 基础设施的需求也远超预期。正如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吴泳铭在 2025 云栖大会上所说:未来可能会有超过全球人口数量的 agent ( 智能体 ) 和机器人,和人类一起工作,对真实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实现 AGI 已是确定性事件,但这仅是起点,终极目标是发展出能自我迭代、全面超越人类的超级人工智能 ( ASI ) 。阿里正在积极推进三年 3800 亿的 AI 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并将会持续追加更大的投入。对比 2022 年这个 GenAI 的元年,2032 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提升 10 倍,通过这样的饱和式投入,能够推动 AI 行业发展,迎接 ASI 时代的到来。可以说,AI 基建是放大 AI 技术的物理杠杆,以此撬动 AI 时代的脉搏。

四、投资机遇:借助 ETF 搭乘 AI 基建的 " 银河战舰 "

当前,AI 基础设施建设正迎来高光时刻,从算力中心到算法平台,从数据要素到应用生态,全产业链正加速布局与升级。在这一浪潮下,$ 科创人工智能 ETF 华夏 ( 589010 ) $ 如同搭载上一艘动力强劲的 " 科技方舟 ",随着政策支持持续加码、技术突破不断涌现,有望充分受益于 AI 产业红利,为投资者提供一键布局 AI 黄金赛道的便捷工具。

1 ) 聚焦产业链核心环节

$ 科创人工智能 ETF 华夏 ( SH589010 ) $ 跟踪科创人工智能指数,从科创板市场中选取 30 只市值较大且覆盖「硬件 - 算法 - 应用」AI 全产业链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反映科创板市场代表性人工智能产业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聚焦硬核科技的科创龙头,前十大成份股合计权重 71.66%,第一大权重股寒武纪占比高达 16.62%,或具有较高的 AI 主题纯度和龙头驱动力。

2 ) 科创板 " 硬科技 " 属性赋予高弹性

依托科创板 " 重视硬科技 " 的属性,科创人工智能 ETF 华夏 ( 589010 ) 成分股研发投入占比达 33.42%,显著高于 A 股全市场,叠加 20cm 涨跌幅的弹性优势,既能精准锚定 AI 产业长期增长潜力,又能在技术突破与政策利好时释放高弹性价值,近 60 个交易日涨幅达 53.70%," 牛市 " 尖兵向上弹性十足。

( 数据来源:wind,涨幅截止日期均为 2025.9.25 )

3 ) 相关标的:AI 应用端最大赛道之一 $ 机器人 ETF ( 562500 )

机器人 ETF ( 562500 ) 是全市场唯一规模超两百亿的机器人主题 ETF,成分股覆盖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多个细分领域,帮助投资者一键布局机器人上中下游产业链。场外联接 ( 华夏中证机器人 ETF 发起式联接 A:018344;华夏中证机器人 ETF 发起式联接 C:018345 ) 。

风险提示:以上基金风险等级为 R4 ( 中高风险 ) 。以上基金属于股票基金,风险与收益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个股不作为推荐。投资者在投资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指数表现不代表产品业绩,二级市场价格表现不代表净值业绩。本基金为 ETF 基金,投资者投资于本基金面临跟踪误差控制未达约定目标、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成份券停牌等潜在风险、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变更的风险、基金份额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折溢价的风险、申购赎回清单差错风险、参考 IOPV 决策和 IOPV 计算错误的风险、退市风险、投资者申购赎回失败的风险、基金份额赎回对价的变现风险、衍生品投资风险等。

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观点仅供参考,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基建 人工智能 基础设施 科技巨头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