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为指南者留学学员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H 同学
华南理工大学 旅游管理
GPA:86.02 雅思:6.5
主要经历
竞赛
第八届尖烽时刻全国酒店管理模拟大赛
实习经历
某网络有限公司 品牌部门培训生
广交会 市场销售部实习生
某创业科技公司 产品部实习生
某公司市场平台部 运营实习生
录取学校
刚踏入大学的我,曾对未来感到无比迷茫:
不清楚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专业,也看不清未来就业的方向,一切都是懵懂的。
但好在我特别喜欢参加学生活动,因此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慢慢萌生了留学和就业两手抓的想法,并且逐渐务实起来——就算选择留学,也要去用最短的时间拿最有竞争力的学历,为未来的就业铺路。
而港大的一年制硕士,恰好完美契合这份需求:既有名校 title 加持,又离家近、实习机会多,能在短时间内提升求职竞争力,性价比确实很高。
接下来我想把我的申请经验分享给大家。
"
阴差阳错,在实习中发现自己的方向
"
2022 年,高考成绩不算太理想,但我又想保住本省 985 的名号,便选择就读华南理工大学;然而华工可供历史类学生选择的专业并不多,最终被旅游管理专业录取。
然而正是这段 " 不情不愿 " 的求学经历,意外帮我找到了更清晰的方向。
初入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我的生活更像一段 " 祛魅 " 的旅程,疫情的封锁、枯燥的基础课、对未来的茫然无措,让我找不到前进的头绪……
但幸运的是,大一时我陆续参加了高中校友会组织的系列线上沙龙。在 " 保研沙龙 "" 留学沙龙 "" 商科就业沙龙 " 里,比我大 5 岁左右的师兄师姐分享着他们的经历:没有代沟,讲的都是可复制的路径,会后还能加微信问细节、在朋友圈互动,我看到了自己可能达到的未来。
也是从那时起,我萌生了留学和就业两手抓的想法,并且逐渐 " 现实 " 起来——就算留学,我也要去用最短的时间拿最有竞争力的学历,为未来的就业铺路。
确定了留学的方向后,我了解到华南理工的学生申请港前三的胜算较大,虽然当时我的成绩不算拔尖,但也能保持到前 30%,申请应该够用。
在专业选择上,我一开始还是抱有一点点执念,想去读新闻与传播相关的专业,但和朋友聊未来规划时,他们都劝我:" 你是就业导向,不如试试商科,申请胜算更大。"
这句话点醒了我——旅游管理本就是泛商科 " 万金油 " 专业,选择社科可能会把就业路走窄,不如直接冲商科。
而且我们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重视商科内容的学习,基础类商科课程都是必修:在上市场营销、经济学、统计学这些课的时候,我享受看有趣的案例、用模型解释现实问题,获取这些知识的时候,我意识到我锻炼出来的思考方式是能够学以致用的。
加之本专业课程压力不大,我大一下学期又辅修了金融学,公司金融、国际金融这些课程体系完善,甚至我的分数比本专业的一些课程更高。这些都再次让我确定,商科才是 "Where I meant to go"。
于是我开始早早规划实习:一是为了能够向港校证明自己有跨专业就业的能力;二是我发现自己很享受 " 工作产出 " 的成就感——为了最终的就业,早积累职场经验总没错。
我第一段实习是大一暑假,在一个生活服务类的互联网小厂做品牌部门的实习生。本来想着去新媒体组写文案、剪视频,却因为 " 接受分配 " 被派去了品牌部门。
当时实习时制作的文创产品
没想到这次 " 阴差阳错 ",让我找到了真正的兴趣:做品牌定位、输出方案时,那种把想法落地的满足感,比在学校做 Presentation 有成就感多了!看着自己的想法一步一步具体化落地,甚至成了小爆款。我默默地对自己说 " 这才是我想做的事 "。
大二下学期,专业安排我们去 135 届春季广交会实习,我直接选了我最感兴趣且和 Marketing 最相关的 " 展馆销售 " 岗位。每天在展馆里忙得脚不沾地:代表官方做调研、帮现有合作供应商介绍产品、寻找潜在赞助商,偶尔还要给外国人解答问题。
在这一个月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贸易的魅力,也是这段经历,让我彻底坚定:留学就要学商科,尤其要申港大的 Marketing ——我要接触多元文化背景的优秀同僚,也希望学习更多的商业知识。
广交会的工牌与纪念品
随着目标的愈发清晰,我的实习也更加明确,后面的三段分别是:产品开发项目助理、市场运营、AI 产品经理助理,都是为了 " 提升留学胜算 + 为直接就业积累经验、探索方向 "。
到最终递交 HKU 申请时,我已经有 4 段相关实习,写文书时根本不用主申请老师操心——我太清楚自己有什么、做过什么,能精准把经历和 Marketing 的要求对应起来。
申请中的 " 踩坑 " 与 " 庆幸 "
比起软实力,雅思和绩点才是我的 " 痛点 "。
我的雅思一共考了两次:第一次是大三 4 月,当时想申港中深 mini 营,天真地以为能吃高中老本,结果只考了 6.0,连 6.5 的门槛都没到;第二次是暑假七月中旬,港大提前批即将结束,我必须要抢在 7 月 25 日前拿到一次至少 6.5 的分数。虽然最终的结果不算很高,但暂时够用。
之所以着急要在 7 月 25 日前至少拿到 6.5,是因为我之前有一位同校也签约指南者的 25fall 朋友,靠着不算太高的绩点,成功收到了香港大学的提前批的 offer。他给我的建议就是"越早申请胜算越大 "。
绩点才是让我最焦虑的。
华工旅游管理的绩点排名,大一就基本定了——三门数学课(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考下来,差距就拉开了。
出于大意,我对学业没有太上心,沉醉于丰富的社团活动和玩乐中,在大二下学期有一门三学分的选修线上课程占比极高,但我忘记刷网课,结果最终分数只有 67 分,成绩直接往后挪了好几名,当时也是懊悔很久,压力也很大。
好消息是:我们学校允许 60~80 分之间的学生重修分数,并且在出国成绩单上覆盖原本的分数,我本来计划是大三上学期重修 76 分的《微积分》,大三下学期重修 67 分的《旅游心理学》。
坏消息是:兜兜转转闹个乌龙。《微积分》从大一的 76 分变成了大三的 73(还好最终是取高分);《旅游心理学》这门课,因为下一年课程名称改了,所以我也没有办法重修……
再者,我们专业的老师给分较严,一般课程能拿到 87 分、88 分于我们专业而言都算是比较满意的了,但在申请学校的时候,86 分只能说是竞争力不强。虽然一直也很想再刷高一些绩点,但因为大三下学期的时候压力很大,很遗憾没能上去。
小 tips:有时 GPA 差 1 分,申请的学校就相差了一个档次,指南君整理了各分数段录取合集,快看看你的成绩能申请什么样的学校吧。
⬇️下方扫码添加,即可免费获取!
不过也得益于我 " 对学业的不上心 ",我有更多时间探索爱好——从高中就玩的模拟联合国,成了我申请时的 " 加分项 "。
大二时我是华工模联协会会长,还以秘书长身份举办过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模联大会。
模联经历太珍贵了:我从代表国家发言,到设计会议当主席,再到作为组委统筹全局处理问题,我调侃自己 " 贴钱搞热爱,堪比创业 ",但我锻炼出的危机应变能力是课堂上永远学不到的。申请时,我在推荐信和 PS 里反复放大这段经历。
而且我通过模联认识了许多优秀的朋友,其中不乏选择留学的师兄师姐,他们的建议也给我提供了很多的启发与帮助。
找了十多家中介,选择指南者
在选择中介方面,我直到大三上学期才开始筛选,通过参考师兄师姐经历、参加宣讲会、看小红书 " 焦虑帖 ",大概了解了自己的位置。
到大三寒假签约指南者前咨询了大约 10 家机构,就像是一个 hr 在面试应聘者一样,看哪一家中介的服务更能够符合我的需求,更能够让我满意,性价比高。
刚开始还只是在线上接触,但发现沟通效果一般,于是干脆花几天到广州各线下机构谈话,把我的个人背景和需求告诉中介,然后看他们的 " 随机应变能力 "(反应快不快、有没有相似案例)、择校方案以及价格。
经过朋友的推荐,我咨询了指南者,最吸引我的是它信息透明且案例丰富的 APP。对接我的方案老师根据我的背景和需求,择校非常快速且深得我心,从冲刺主升到保底的每一个项目基本上都很满意。
尤其对我这种就业导向的人来说,港三新二含金量高,英国 QS 前 50 认可度够,保底的港中深更是 " 宝藏 " ——学费低、宿舍好、离家近,还方便实习。
签完中介我就松了口气:" 只差雅思和大三最后一次期末,基本定局了。"
惊喜拿下港大提前批 offer
在所有的提前批申请者中,我不是最优秀的,即使我有比较多的实习经历,但绩点、雅思等标化硬实力还是偏低。
后来港大提前批的录取战绩出来后,我发现:如果均分不高,那么通常是 C9 高校;如果学校是中末流 985 或者是顶尖 211,那么一般均分绩点、雅思都比我更高。我横看竖看发现自己在硬实力方面都属于 " 擦边符合标准 "。
在我的个人绩点不算拔尖、雅思成绩也就勉强过线背景之下,我认为,这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在于:我的 video 面试中,将我的个人真实经历以及发自内心的感想流利自信地表达了出来。
7 月 30 日,我收到的面试问题是这些:
( 1 ) Tell us about a time when you overcame adversity. What was the result?
( 2 ) Describe a unique aspect of yourself or an area in which you want to differentiate yourself from others.
( 3 ) Describe a brand that you like and why you like it.
加上我从小就有参加各种英语口语活动、舞台演出,在镜头面前展现自己是我的 " 舒适区 "。
准备 video 面时,我先自己写好了稿子,然后发给了指南者的面试指导老师,老师帮我很快地改好了面试稿件,然后我反复练习保证流畅度与自然、化妆、布置拍摄构图、打光、拍摄多次选择最优版本,配字幕剪辑……
最终卡在 deadline 的前几个小时才发出去,整个流程特别紧张。
半夜加急制作面试视频 ing
等待了 20 多天后,在 8 月 25 日出结果的当天,我的心情就像是坐过山车:
我在 8 月 24 日星期天,还去香港玩了一天,当时是去会见准备在 CityU 读书的朋友,他们是 25fall 的 Master。那一天,我去了解了香港居民区的菜场,去看了学姐租的房子,也和学长学姐聊到港深通勤实习……于是,当天就开始思考:
" 假如我上了港大,需要回深圳实习,我的港深通勤路线该怎么走?"
" 如果想要在香港本地找工作,我可以通过哪些途径?"
" 找到实习以后,我是不是也要合理安排选课?"
不自觉地计划完香港的一切后,似乎 " 万事俱备,只差 offer"。
没想到第二天我就收到了 offer!
那天是周一,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去上班。
到了早上 10 点多,朋友问我港大申请系统有没有 "file confirmed"(锁系统基本稳了),我登上去发现没锁,有点失落;
下午 3 点,香港大学突然群发了一条 Round1 开启的广告,我当时收到那封邮件的时候就跟朋友吐槽,我说你能不能快点给我发 offer 吧,不要给我再发广告了。
下午 4 点,看到朋友圈的其他中介开始发 offer 喜报,我紧张的心情提到了嗓子眼。
刺激的收 offer 当天
傍晚 6 点半,在无数次刷邮箱未果后,我忍不住在社交媒体上面吐槽 " 港大你能不能莫名其妙发一个 offer 吓一下我啊 "。没想到 20 多分钟后,18 点 53 分我在地铁站准备上晚高峰地铁的那一瞬间我收到了港大的 conditional offer 的邮件。
简直太兴奋了!我真的拿到了自己最想去的专业!
现在是 9 月,26fall 的申请季其实才刚刚开始,未来我可能还会继续收到其他的 offer,但我的申请季已经基本上完成。
我自认为港大市场营销 offer 对我来说是性价比最高的——我留学是为了用最短时间 " 买 " 一个学历,提高我的求职竞争力。现在拥有一个离家如此近、实习机会多,还可以拿 IANG 工签的 QS11 给我,为什么不呢?
所以接下来我希望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探索新的爱好、实习以及旅行上,我的 " 研 0" 已经在我大四还没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祝愿大家也都可以顺利拿到梦校的 offer!
END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