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 NIO Day,李斌多收了三五斗。
9 月 21 日,NIO Day 结束次日,李斌、秦力洪等蔚来公司管理层再度举行媒体面对面活动。李斌表示,今年 NIO Day 有不少赞助合作伙伴,算完账,还赚了一点。
与往年一样,NIO Day 2025 仍然以用户为主角。大批蔚来车主来到现场,还在场外开了快闪集市;主题曲也依然由用户社区共创、表演。在近三个小时的活动上,李斌除了介绍新车和公司里程碑,也频频与粉丝互动、向用户致谢。
NIO Day 历来是蔚来全年最重要的活动,今年又是其产品大年。在这样不容有失的活动上,蔚来也要精打细算,成为李斌和蔚来今年以来苦练 " 易筋经 "的缩影。
如果单看今年初的表现,2025 年的蔚来,挑战不减。
从产品来看,蔚来一直坚持纯电路线,但彼时市面上大卖的中高端车型都是增程式,且增速更快。根据中汽协的统计,2022 — 2024 年,国内纯电汽车销量同比增速分别为 81.6%,24.6% 和 15.5%;插混(含增程)车型则同比增长 151.6%、84.7% 和 83.3%。
另一方面,蔚来为了化解纯电续航焦虑,斥巨资兴建换电体系,成为唯一提供换电的纯电车企,更像 " 孤勇者 "。毕竟,车圈有声音认为,纯电终归存在短板," 油 + 电 " 才是终极答案。
至于蔚来的高中低三品牌策略,在产品还未更新上市前,协同效应存在,但并不明显。
在 8 月底的一次内部讲话中,李斌面对员工承认,2025 年的蔚来,正处于 2019 年之后的 " 第二个谷底 "。
蔚来要想活下去,必须改变。
最醒目的变化发生在产品端——蔚来的产品线更加聚焦,并力图以技术降本,瞄准核心场景,赢得市场。
截至目前,蔚来今年把绝大部分精力和资源都放在了两款旗舰车型——全新蔚来 ES8 和乐道 L90。两者均主攻纯电大三排 SUV 市场,针对不同用户群体,场景互补、圈层互补覆盖 20 多万到 40 多万的宽阔价格带。
而在经营层面上,蔚来也竭力把每一分花到极致。
它继续大力推动基于 CBU(基本经营单元)的组织变革,把 ROI(投入产出比)意识 " 植入 " 每个员工的大脑中。
但在 " 变 " 的同时,蔚来也有许多 " 不变 "。
今年以来,不少销量长期低迷的新能源车企试图从增程式市场寻找突破口。蔚来同样亟须扩大销量,却不为所动,两款新车乃至更长期的车型规划仍然只有纯电,是除了特斯拉之外,唯二坚持纯电路线的主流车企。
同时,蔚来继续向全域整车操作系统、智驾芯片、充换电基础设施等投入重金。
而在经营上,虽然在大力省钱,蔚来依然想尽办法 " 宠粉 ",在有限的预算空间内,把用户情绪价值拉满。它仍然是车圈最典型的用户企业,而李斌也仍然是车圈最愿意与用户互动的 CEO 之一。
手握 " 变 " 与 " 不变 " 平衡木的蔚来,在两款新车取得亮眼的初期销量后,从下半年起逐渐缓过气来,开始从谷底爬升。而外部融资成功、股价回升等,也表明外界对于蔚来的预期正在回暖。
既要 " 变 " 又要 " 不变 ",是李斌带领蔚来走出低谷的战略方法论。就像金庸小说中的《易筋经》一样,这套方法论让蔚来祛除积弊、气象一新,重回上升轨道。
蔚来并非不知道 " 变 " 的传统车企。与其他造车新势力类似,它的产品研发和迭代速度远超行动迟缓的车圈 " 老炮 ",品牌、销售和营销等也早已突破了汽车行业的原有定义。
但问题是,蔚来多年来不断地 " 变 " ——从单一品牌,演进至蔚来、乐道、萤火虫三足鼎立,从只有大中型 SUV,扩展至 "5678" 的轿车、SUV 全车型覆盖,经营和财务业绩却仍面对需要持续优化的课题,在公司成立的第十一年,再度面临高压考验。
2025 年的蔚来仍需要 " 变 ",而且是不同以往的 " 变 "。这种带有分水岭意味的 " 变 ",直观体现在两款新车上。
空间宽敞、配置齐全,外加实惠的价格,是全新蔚来 ES8 和乐道 L90 希望给潜在车主留下的第一印象。在乐道 L90 发布会上,李斌为了展示这款车的后排空间,当场钻入钻出十几个来回。
围绕这些指标下大力气,并不遗余力地反复宣传相关卖点,蔚来想解决一个困扰已久的长期问题:用户为什么要买蔚来?
蔚来始终坚持打造 " 用户企业 ",事实上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这件事的 B 面是,在很多情况下,蔚来遵循 " 把车卖给粉丝 " 的逻辑——先让用户了解、认同自身的品牌理念,成为忠实拥趸、频繁交流产品意见,最后再根据具体需求,从蔚来产品矩阵中选车。
但到了今年,在严峻形势面前,蔚来调整了思路——让尽可能多的用户 " 直选 " 蔚来。
外形上,全新蔚来 ES8 及稍早时候发布的乐道 L90:两款新车的设计语言更贴合大众审美,把稳重大气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就连发布会上的主打配色,也主推更难 " 出错 " 的深黑色,而非靓丽抢眼的蓝色、橙色等。
而在定位上,两款车选中纯电大三排 SUV 这块几乎没有对手的细分市场,都把空间、舒适性、储物空间等作为核心卖点,同时科技配置、底盘操控等也尽可能拉满;同时,价格与同级别产品接近,全新 ES8 相比上一代产品更是价格下探近 10 万元。
不难看出,蔚来想要达成的状况是:用户如果需要选择大三排纯电 SUV,那么全新蔚来 ES8 和乐道 L90 就是最优解。至于用户是不是蔚来粉丝,并不重要,因为买了车之后,大概率会 " 路转粉 "。
一个细节是,蔚来此次推出两款新车,均实现了正式发售后马上交付,这是与合作伙伴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显然是对 " 面向粉丝卖车 " 的纠偏:粉丝或许愿意等上几个月再提车,普通消费者却不会有这样的耐心。
两款新车都取得了惊人的市场反响:全新蔚来 ES8 大定量超过今年内 4 万辆的产能上限;乐道 L90 上市首月交付超 1 万辆。在它们的带动下,蔚来三大品牌 8 月交付 3.1 万辆车,达到历史新高。
蔚来这一波改变之所以取得成效,关键在于它调整了 " 变 " 的方式:" 变 " 并不意味着一部分粉丝说什么,企业就该怎么做;而是市场趋势是什么,更广大的消费者真正需要什么,企业才需要抓住契机、满足需求。
对于蔚来该 " 变 " 哪里、怎么 " 变 ",李斌的说法是:技术路线要长期坚持,产品规划要想得透彻,产品定义要与时俱进,有错就改,要符合用户千变万化的需求。
除此之外,蔚来也在迭代细化经营管理。那些过于 " 奢侈 " 却又暂时没有效果的做法,都被尽可能压缩、取消。今年以来,蔚来的运营效率与执行力系统性提升,研发、销售、服务的体系化效率显著优化。
可以说,这是蔚来第一次不单单面向粉丝卖车。一系列改变后,蔚来依然拥有大量拥趸,成为拥有更多用户、面向 " 大众向 " 的企业。
在海量信息的 " 包围 " 下,蔚来要想走出谷底,不仅需要果断地 " 变 ",也需要更加坚定地 " 不变 "。
" 我觉得,做企业最难的就是哪些该坚持,哪些要变化。" 李斌说," 不可能一根筋、什么都不变,那是不可能的,也不能见风就是雨、墙头草,都不行,这两种都会死得很难看。"
是只做纯电,还是既做纯电、又做增程式,是所有新能源车企今年面临的关键选择之一。
不少车企选择 " 双修 ",比如小鹏、阿维塔、极氪、智己、智界、埃安等,以及一些合资品牌,都在纯电产品线之外新增增程式或插电混动车型。它们大都面临提振销量的压力,而 2024 年增程式车型的市场表现亮眼,蛋糕格外诱人。
就产品本身而言,增程式车型的最大优势是续航。在搭载了增程器和油箱后,这类车型可以轻松实现七八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的续航,还能利用遍布城乡的加油站补能。
但李斌和蔚来仍然不为所动。他们的判断理由是,以前充电、换电不方便,纯电用户需要付出一些体验代价。但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充换电网络的完善,如今开纯电车,加电的体验代价越来越小,可换电的纯电技术路线收益越来越大。
为了验证这一行业洞察,李斌和蔚来管理层的做法是,自己跑一趟充换电基础设施最薄弱的路线,看看到底怎么样。今年 8 月,李斌等人吸着氧气,自驾 G318 川藏换电路线,直达海拔 5000 多米的珠峰大本营。
他们得出结论,即便在青藏高原这样的偏远地方,纯电车的补能问题也基本得到了解决。在很多场景下,加电已经和加油一样方便,甚至更方便。
由此而来的判断是,纯电车型反超增程式的拐点已经到来。
在 NIO Day 上,李斌表示,2025 年是一个拐点," 用户的选择与市场数据,已经显示出市场正加速向纯电过渡。"
而消费者对于纯电车型的态度变化,甚至比蔚来的预期还要快。
李斌坦承,蔚来此前对于全新 ES8 的销量预期略显保守。" 我们知道到了拐点,但这到底是一个迅速的拐点,还是一个慢慢的拐点?现在来看,是一个很快的拐点,因为技术创新带来了高频、高感知、高价值的纯电体验。"
新能源汽车销量大盘的格局变迁,也从更宏观的维度印证了纯电拐点的到来。
据中汽协统计,今年前八个月,国内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提升 46.1% 至 615.8 万辆;混动汽车销量为 346 万辆,同比增长 22.8%。
另据乘联会统计,1~8 月,纯电、插混和增程式乘用车的零售销量增速分别为 32.2%、19.2% 和 10.3%。其中,8 月份纯电汽车零售销量同比上升 17.2%,增程汽车同比仅增长 0.3%,插混汽车同比下降 7.3%。
增程式车型快速逼近纯电车型的迅猛势头,戛然而止。
据财新报道,在 9 月 16 日的一场行业论坛上,标普全球汽车中国轻型车销售预测副总监林怀滨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结构在 2025 年发生剧变:混动车型增长失速,纯电产品重回快速增长轨道,插混、增程车型可能正快速逼近饱和点。
即便是主打增程式的车企,也不得不向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低头。他们一边推出纯电车型、给增程式车型配备容量更大的电池,一边加速建设自己的充电网络。
相比纷纷 " 补课 " 纯电动的竞争对手,蔚来已经提前完成了纯电产品技术、运营能力和基础设施的多重卡位。
对纯电路线的坚持,也决定了蔚来在其他领域的 " 不变 "。
倘若将纯电视为新能源车的 " 标准答案 ",那么蔚来必须在拐点到来之前,就搭建一套高效运转、覆盖全面的补电网络。特别是换电站,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纯电车的续航体验;虽然造价不菲,但也必须知难而上。
蔚来也是这样做的。蔚来的充换电网络始终没有停下扩张步伐。
截至目前,蔚来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高速换电体系,包含 4746 座充电站和 3,513 座换电站,覆盖超过 20 条主要高速公路和 16 个主要城市群。同时,蔚来充换电技术也在不断迭代,已经兼容三大品牌车型。
此外,蔚来对于核心技术的正向研发,也一直没有动摇,比如神玑芯片、SkyOS、NWM 世界模型等,都在不停迭代。而这也给蔚来长期的技术降本提供了基础。比如,以一颗自研的神玑芯片替代英伟达芯片,就可以让每辆车在智驾芯片上省下 1 万元。
另一方面,尽管蔚来努力把车卖给更多 " 非核心粉丝 ",但它的用户企业价值观并未改变。
它依然有活跃而庞大的用户社区,而企业与用户的互动也依然密集,每年的 NIO Day 依然是车圈最盛大的粉丝聚会。李斌依然是被加微信最多的车企 CEO;大多数人依然热络地称呼他 " 斌哥 "。
从纯电路线、基础设施到自研技术、用户社群,这些 " 不变 " 是蔚来活下去的长久基础,也为 " 变 " 创造了空间和机会。
过去两个多月,在 " 变 " 与 " 不变 " 中寻找突围路径的蔚来,先后端出乐道 L90 和全新蔚来 ES8 两道 " 大菜 "。
目前来看,两款新车初期销量颇为亮眼。这两款定位品牌旗舰的车型的大卖,让蔚来基本扫除了年初的阴霾,整个公司的战斗面貌为之一新,对于实现第四季度盈利的目标至关重要。
8 月是乐道 L90 的首个完整交付月,当月交车 10575 辆;再加上销量逐月攀升的 L60,乐道当月交付量超 1.6 万辆。
同一个月,蔚来主品牌交付超 1 万辆,萤火虫交付 4300 余辆。三者相加,蔚来今年以来的单月交付量首次突破 3 万辆。
蔚来全新 ES8 也展示了良好势头。李斌在 NIO Day 上透露,10 天时间就有 15 万人试驾这款新车。在不少蔚来门店,试驾已经被安排到了深夜。同时,今年的 4 万辆产能也已经被全部占满。
蔚来历来不会在新车上市后公布销量数据。但李斌、秦力洪等人在媒体面对面上的言语,仍然折射出两款新车的销售表现超出预期。随着 L90 和全新 ES8 全面交付,蔚来有很大机会实现第四季度月销 5 万辆的目标。
另一方面,在发布两款新车后,李斌两度强调,虽然价格实惠,但新车仍然是有毛利润率的。如果下季度达成盈利目标,蔚来的第二次突围就可以说取得阶段胜利。
李斌苦练 " 易筋经 ",让蔚来在保留底色的同时,在一切可以变、应当变的地方大幅度革新。
它的产品不再单是 " 粉丝向 ",而是真正瞄准并抓住了市场需求,力图让消费者不仅仅出于品牌偏好,而是基于产品力、价格力的差异而选择蔚来。而在经营上,蔚来变得更加聚焦和敏捷,更注重 ROI 和经营效率。
与此同时,蔚来的纯电路线、研发投入和用户企业的底色没有变。纯电车型过去两年被增程式车型盖过风头,蔚来没有跟进,如今等到了云开月明的拐点,反而有望成为从行业趋势中获利最多的车企。
外界对于蔚来,也正在进行一场重估。
今年下半年以来,蔚来股价明显回升,如今较 7 月初上涨 1 倍。而在资本市场上融资 11.6 亿美元,也代表着全球资本对这家企业 " 长跑 " 能力的认可。
接下来,蔚来公司将进入真正的收获期。十余年的大规模投入,将随着车辆交付规模的放大,进入一段收获期;技术与体系优势与行业走向相契合,为转化为市场胜势奠定基础。
六年前,蔚来在用户的托举下走出寒冬。如今,蔚来正在靠自己的力量再度走出低谷,而李斌的 " 易筋经 " 已经初显成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