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氏集团跨界布局信息工程等业务未能形成协同效应,反而推高资产负债率。2024 年商誉减值损失进一步侵蚀利润,暴露出公司战略决策的偏差。
记者丨王杰仁
实习生丨刘欣
出品丨鳌头财经
近年来,凭借" 高端 "" 稀缺 " 标签,水牛奶在乳制品市场异军突起,成为增速亮眼的小众品类。
新京报近期对水牛奶市场的调查,撕开了这一热门品类背后的重重乱象。
作为国内水牛奶产业规模最大、技术实力最强的龙头企业皇氏集团,深陷其中,其发展模式与市场行为引发诸多质疑。
01
成分模糊:
消费者知情权遭漠视
新京报随机对 20 款同时标注 " 水牛 " 与 " 纯牛奶 " 字样的产品统计发现,无一款使用 100% 生水牛乳为原料,均为生水牛乳与其他种类牛乳混配,且普遍不标注水牛乳添加比例。
皇氏乳业——杨森乳业水牛纯牛奶(4.0g 蛋白,125mL × 16 盒)便是其中之一,其配料标示为 " 生牛乳、生水牛乳 "。依据 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食品配料表中的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排列,这意味着该产品中添加的其他生牛乳量多于生水牛乳。
在电商平台中,包括皇氏、百菲、壮牛等众多品牌的水牛奶产品,配料表几乎都是生牛乳和生水牛乳的组合。
仅有 9 家商家告知了水牛乳大致添加比例,还有商家以 " 商业机密 " 为由拒绝披露相关信息,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在健康饮食趋势下,品质与营养是影响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乳制品作为日常营养补充的常见选择,消费者有权了解产品的真实成分。
皇氏集团旗下产品也存在此类问题。以某电商平台皇氏乳业食品旗舰店销售的多款 " 皇氏水牛纯牛奶 " 为例,产品配料均标示为 " 生牛乳、生水牛乳 ",但 " 皇氏水牛 " 仅是注册商标,产品实际是 " 纯牛奶 "。
皇氏集团在一款产品介绍中解释称,纯水牛乳天生高乳脂,取适量生牛乳与生水牛乳通过科学配比,保留营养的同时降低脂肪、去腻留香。然而,这种解释并不能成为不标注添加比例的理由。
02
商标乱象:
行业发展受阻
水牛奶行业产品品质不一、" 文字游戏 " 盛行,背后是缺乏行业标准与严格监管的尴尬现状。
目前,市场中部分水牛奶执行 GB 2519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灭菌乳》,部分执行 GB 1930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生乳》,不少执行企业标准,还有部分产品因添加其他成分执行调制乳标准。
现行有效的水牛乳相关标准主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地方标准,不具备强制性,真正执行的纯水牛奶产品较少。
缺乏明确统一的国家标准,给了部分企业 " 操作空间 "。部分企业在产品中大幅掺入普通牛乳却仍打着水牛奶旗号售卖,生产工艺也参差不齐,一些小型企业为降低成本简化加工环节,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和营养流失。
皇氏集团虽为龙头企业,但在行业大环境下,难以独善其身。其产品虽有一定规模和市场份额,但在标准缺失的情况下,也难以保证产品品质的绝对稳定。
同时,部分水牛奶商品名称存在 " 文字游戏 " 嫌疑。
" 皇氏水牛纯牛奶 "" 隔壁刘奶奶水牛配方纯牛奶 " 中的 " 皇氏水牛 " 和 " 水牛配方 " 仅是商标,不代表产品是纯正水牛奶,容易混淆商标与产品核心属性。
" 皇氏水牛 " 商标由皇氏集团注册,虽符合《商标法》形式要求,但产品实际配料与宣传的差异容易引发争议,涉嫌误导消费者。
" 水牛配方 " 商标利用消费者对 " 婴幼儿配方 " 产品高品质、安全性的印象,打造宣传噱头,并非真正的配方。
食品饮料行业内此类商标 " 游戏 " 案例不少,如 " 千禾 0"" 其他没了 "" 多半 " 等商标问题都曾引起广泛关注,给品牌带来负面影响。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知情权,经营者有义务提供商品真实信息。各品牌的商标乱象不仅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还违背商业伦理中的诚信原则。
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水牛奶企业将 " 水牛 " 等作为商标突出使用误导消费者,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
当下水牛奶市场正处于 " 品牌混战 " 时期,看似繁荣的背后,不少品牌为追逐短期利益打出 " 擦边球 ",侵蚀消费市场信任。
皇氏集团作为龙头企业,本应在行业发展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但目前其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自身品牌形象,也对整个行业健康发展造成阻碍。
皇氏集团作为龙头企业,更应承担起社会责任,规范自身行为,为行业健康发展树立榜样。
03
业绩承压:
深陷亏损泥潭
近日,皇氏集团发布的 2025 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 9.05 亿元,同比下降 13.07%;归母净利润亏损 576.72 万元,同比大幅下滑 549.66%。
这一数据延续了公司近年来业绩下滑的趋势,揭示了这家曾以水牛奶业务领跑行业的乳企,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挑战。
皇氏集团的业绩颓势始于 2024 年,公司全年营业收入 20.46 亿元,同比下降 29.21%;归母净利润亏损 6.81 亿元,同比锐降 1110.73%。
这一亏损规模不仅创下皇氏集团上市以来新高,更将公司拖入连续 5 年扣非净利润为负的困境。2020 年至 2024 年,公司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达 14.74 亿元,主营业务造血能力持续恶化。
同时,皇氏集团现金流压力进一步加剧,公司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 -6665.08 万元,同比骤降 301.38%,货币资金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仅 21.11%,短期偿债风险高企。
财务数据显示,皇氏集团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达 78%,创历史新高;有息负债规模 23.53 亿元,同比增加 7.21%,有息资产负债率高达 49.72%。流动比率仅为 0.8,低于行业安全线,显示短期偿债能力严重不足。
资产质量方面,同期,皇氏集团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达 2.38%,应收账款同比减少 18.92%,但账龄结构恶化。公司在建工程同比激增 60.13%,主要投向贵州奶水牛牧场等项目,这些长期投资尚未形成有效产能,反而加剧了资金占用压力。
面对业绩滑坡,皇氏集团试图通过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突围。公司引入巴基斯坦尼里拉菲奶水牛种源,推进安徽阜阳智慧工厂建设,水牛奶系列产品渠道拓展取得成效。
然而,随着行业价格战内卷严重,原材料成本上涨吞噬利润空间,皇氏集团毛利率虽同比提升 4.86 个百分点至 26.43%,但净利率仍为 -0.48%,盈利能力持续低迷。
市场分析师指出,皇氏集团跨界布局信息工程等业务未能形成协同效应,反而推高资产负债率。2024 年商誉减值损失进一步侵蚀利润,暴露出公司战略决策的偏差。
------- The end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